孫雪花 楊嬌莉 柴紅梅 高樓軍
(延安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陜西省化學反應工程重點實驗室陜西延安 716000)
熒光碳量子點(Carbon Quantum Dots,CQDs)是繼量子點之后的又一種新型熒光納米材料[1]。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CQDs具有光學性質(zhì)穩(wěn)定和細胞毒性低等特性[2,3],且具有尺寸效應、限域效應和表面效應[4,5]等獨特的性質(zhì)。這使得CQDs在化學、生物學、醫(yī)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6]。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認為CQDs應用于細胞標記毒性低,對細胞損傷小[7,8],且在食品添加劑[9]、藥物[10,11]及環(huán)境金屬離子[12,13]等的分析中也備受關注。CQDs的制備方法有電化學法、水熱法和微波法等方法,其中微波法由于簡便、快速等優(yōu)點,被廣泛的應用。
本實驗以D-果糖為碳源,以L-賴氨酸為鈍化劑,通過一步微波反應獲得CQDs。CQDs由于尺寸較小,表面積大,其表面存在大量晶格缺陷,至使晶體表面非常不穩(wěn)定,故易于發(fā)生晶體聚集甚至光化學降解。而在CQDs核外表面進行賴氨酸的修飾鈍化,可以消除CQDs表面的懸空鍵,還可將受激發(fā)產(chǎn)生的電子-空穴限制在核內(nèi),減少了核表面缺陷,大大提高了CQDs的化學熱穩(wěn)定性[14]。本文深入探討了不同因素對CQDs熒光強度的影響,以及CQDs在幾種金屬離子分析檢測中的應用。
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F-4500熒光分光光度計(日本,日立公司);JEM-2100透射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公司);IRPrestige-21紅外光譜儀(日本,島津公司);XRD-7000 X-粉末衍射儀(日本,島津公司);LG10-2.4A離心機(北京京立)。
D-果糖、L-賴氨酸、NaAc、HAc;Zn2+(0.02 mol/L)、Co2+(0.02 mol/L)、Mg2+(0.02 mol/L)、Cu2+(0.02 mol/L)、Mn2+(0.02 mol/L)、Fe3+(0.02 mol/L)、Cd2+(0.02 mol/L);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超純水(18.25 MΩ·cm)。
稱取0.5 g的D-果糖,0.8 g的L-賴氨酸,置于100 mL的燒杯中,加水到40 mL,攪拌30 min將其溶解,在功率為530 W的條件下微波4.0 min,得到CQDs溶液。在轉速為10 000 r/min下離心4.0 min后,取上清液,再用微孔濾膜(孔徑0.22 μm)過濾,然后在3 500 Da的透析袋中透析24 h后,旋轉蒸發(fā)即可得到均勻的CQDs溶液。
以硫酸奎寧(0.050 mol/L稀H2SO4溶液中的量子產(chǎn)率為55%)為標準物質(zhì),計算樣品的量子產(chǎn)率。在360 nm激發(fā)波長下,分別測定標準物質(zhì)與待測CQDs的積分熒光強度和對該波長激發(fā)光的吸光度(吸光度相近且均不大于0.05),根據(jù)文獻方法[15]計算CQDs的量子產(chǎn)率為18.7%。
取3.0 mL的 CQDs 溶液于1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適量的不同金屬離子標準溶液,pH=3.5的HAc-NaAc緩沖溶液2.0 mL,加水定容,混勻。室溫下,反應10 min后,以對應空白為參比,在450 nm波長處測定熒光發(fā)射強度。
圖1為CQDs的透射電鏡(TEM)圖,是將稀釋的CQDs溶液滴覆到無定形碳膜的銅網(wǎng)上,自然干燥后用電鏡觀察,該CQDs呈均勻球狀,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圖2為CQDs的X射線衍射(XRD)圖,在2θ=20°左右有一個很寬的峰,這個峰是無定型碳的特征峰,由于CQDs溶液不純而出現(xiàn)一些雜質(zhì)尖峰。樣品的紅外(IR)光譜如圖3所示,波數(shù)為3 450 cm-1處強吸收峰為-OH伸縮振動,2 923、2 846 cm-1處出現(xiàn)了-CH2的吸收峰,這是由于CQDs本身的碳骨架結構引起的;波數(shù)為1 633 cm-1出現(xiàn)的明顯特征峰是C=O的伸縮振動,波數(shù)為1 260 cm-1屬于C-O-C的不對稱伸縮振動。說明CQDs含有羥基和羧基等含氧基團,這些基團說明CQDs有很好的水溶性。
圖1 CQDs的透射電鏡(TEM)圖Fig.1 TEM image of CQDs
圖2 CQDs的X射線衍射(XRD)圖Fig.2 XRD pattern of CQDs
圖4為CQDs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可以看出CQDs在250~400 nm之間有一個寬吸收帶,可歸屬為CQDs的π-π*躍遷,說明果糖經(jīng)微波輻射后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形成了碳骨架,形成的CQDs存在共軛結構。并且在300 nm處有一個陡峭的吸收邊,說明制備的CQDs粒徑均勻。
圖3 CQDs的傅里葉紅外(FT-IR)紅外光譜圖Fig.3 FT-IR spectrum of CQDs
圖4 CQDs的紫外-可見(UV-Vis)吸收光譜圖Fig.4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of CQDs
CQDs溶液在自然光下呈棕黃色,而在紫外燈(365 nm)下為藍色。如圖5(a),其最大激發(fā)波長為360 nm,CQDs在450 nm處可發(fā)射強而穩(wěn)定的熒光。如圖5(b)所示,隨著激發(fā)波長的增大,發(fā)射波長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紅移,對應的熒光強度先增大后減小,說明發(fā)射具有激發(fā)依賴性。目前,對于CQDs的發(fā)光機理還不清楚,一般認為其發(fā)光是來自于某種缺陷,即以存在于CQDs表面的缺陷作為激發(fā)能量阱,在一定波長光的激發(fā)下發(fā)光。水解D-果糖制備的熒光CQDs,其形成及表面鈍化同時發(fā)生在微波碳化的過程中,CQDs表面具有豐富的官能團,如羧基和羥基,能夠在CQDs表面作用形成不同的缺陷,從而使CQDs在不同的制備條件下表現(xiàn)出不同的光學性質(zhì)。
圖5 CQDs的熒光光譜Fig.5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CQDs
對CQDs溶液進行了穩(wěn)定性考察,每隔5 d測一次熒光強度,發(fā)現(xiàn)在30 d后其熒光基本穩(wěn)定??梢?,由D-果糖為原料,L-賴氨酸為鈍化劑制得的CQDs穩(wěn)定性良好。酸度的變化會對熒光強度有輕微影響,在pH=3.0~11.0的范圍內(nèi),隨著pH的增加,熒光強度逐漸降低。推斷是由于CQDs表面富含羥基、羧基等基團,當pH增加時CQDs表面的羧酸脫掉H+,表面帶負電荷,從而影響了熒光性能,這一研究結果和Chang小組[16]的結果相似。但當加入金屬離子后,在堿性條件下由于金屬離子水解效應,能與CQDs作用的金屬離子溶液濃度降低,熒光猝滅能力降低。而在酸性條件下金屬離子可能會氧化CQDs表面的羥基為羧基,降低CQDs的熒光強度,也可能是帶正電荷的金屬離子有中心軌道,能接受CQDs表面孤對電子,從而形成無熒光的物質(zhì),致使猝滅強度較顯著。因此,通過對介質(zhì)的選擇,后續(xù)實驗中確定以pH=3.5的HAc-NaAc緩沖溶液作為介質(zhì)。
多數(shù)金屬離子都對CQDs熒光有不同程度的猝滅,其猝滅程度:Fe3+>Ag+>Cu2+。其中,F(xiàn)e3+和Ag+熒光猝滅程度較大,Cu2+次之,可能是CQDs被氧化為熒光性低的物質(zhì)或無熒光物質(zhì)。Zn2+、Mg2+以及Cd2+對CQDs的熒光強度基本無影響。因此,在酸性條件下,應用CQDs作為測定金屬離子Fe3+、Ag+和Cu2+的熒光探針,提高了這些金屬離子的選擇性響應,避免了金屬離子水解的影響。隨著Fe3+濃度的增加,CQDs的熒光強度猝滅線性增加,其熒光強度猝滅值(ΔF)與Fe3+濃度在0.2~70 μmol/L范圍內(nèi)成良好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ΔF=9.34c+1.0207(c:μmol/L),相關系數(shù)為0.9986,檢出限按3σ/k方法計算為0.02 μmol/L。Ag+與CQDs的熒光猝滅強度在0.04~10 μmol/L范圍內(nèi)成良好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ΔF=31.37c+2.6220(c:μmol/L),相關系數(shù)為0.9962,檢出限為0.024 μmol/L。CQDs的熒光猝滅強度與Cu2+濃度在5.0~80 μmol/L范圍內(nèi)成良好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ΔF=4.1986c+1.0379(c:μmol/L),相關系數(shù)為0.9953,檢出限為2.0 μmol/L。
以D-果糖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備的CQDs,原料簡單易得,制備方法簡便,快捷。所合成的熒光CQDs穩(wěn)定性良好,且表面富有羥基、羧基等親水基團,故具有強親水性。在酸性條件下,可以作為金屬離子Fe3+、Ag+和Cu2+很好的熒光探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