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芬 馬海霞
近年來,腫瘤已經(jīng)成為常見的惡性疾病之一。腫瘤患者在放化療的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一種并發(fā)癥,即白細胞減少癥[1]。該疾病經(jīng)常繼發(fā)各種全身性質(zhì)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白細胞異常分布。主要癥狀為頭暈、心悸、乏力、伴有低熱、失眠等等,但以其原發(fā)病為主要表現(xiàn)。白細胞減少癥能夠降低患者的免疫力,破壞免疫功能,以至于造成身體各系統(tǒng)的感染,對腫瘤患者的化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dǎo)致治療失敗的后果[2]。臨床表明,細胞因子類西藥能夠快速升高患者白細胞數(shù),但所需費用較高,并且效應(yīng)不能持續(xù)維持。中藥作為該疾病的輔助治療方法被廣泛推廣,以健脾、益氣、補腎、清熱為主,能夠直接影響化療所造成的的臟腑的“虛損”,祛除熱毒之邪,本研究以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的患者為例,探討健脾補腎湯防治該疾病的臨床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5月—2018年6月來我院治療的患者,共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齡32~70歲,平均年齡(54.32±3.12)歲;對照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34~69歲,平均年齡(51.35±2.18)歲。惡性腫瘤種類包括:肺癌患者19例,食道癌患者8例,乳腺癌患者36例,卵巢癌患者7例。2組患者均經(jīng)過病理或細胞學(xué)確診,經(jīng)過化療方案治療,2組患者性別和年齡等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患者西藥治療。包括:20 mg利血生、20 mg維生素B1、50 mg鯊肝醇等,3次/d,持續(xù)20 d為一療程。觀察組:采用健脾補腎湯進行治療,處方為:熟地15 g,白術(shù)15 g,炒谷芽15 g,炒麥芽15 g,黃芪30 g,薏苡仁30 g,茯苓15 g,雞血藤15 g,補骨脂20 g,菟絲子15 g,淫羊藿20 g,雞內(nèi)金、陳皮各15 g,以上藥物加適量清水煎服, 其中,熟地黃補腎,除此之外,炒谷麥芽還具有健脾益腎的功效。煎藥方法為:加入清水約600 ml,武火煎至沸騰,再進行2煎,加入水500 ml,再煎至35 min,方可停止。藥汁每日服用約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15 d為一療程。2組患者需在治療前停用其它治療藥物,時間為一周。在本治療的過程中,除藥物意外,需對患者給予其它方式輔助治療。包括:對患者飲食進行規(guī)劃,搭配合理,給予充分的能量供應(yīng),并且根據(jù)病情發(fā)展情況給予其它支持性治療,同時,注意避免感染。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觀察。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白細胞達到正常標準,上升至4×109/L以上,相比較治療之前,白細胞上升幅度達到>1.5×109/L;顯效:臨床癥狀好轉(zhuǎn),相比較治療之前,白細胞上升幅度達到>1.5×109/L到1.5×109/L之間,有效:癥狀相對減輕,相比較治療之前,白細胞上升幅度達到>0.5×109/L到1.0×109/L之間;無效:癥狀無消失,白細胞數(shù)與治療之前無差異。②化療之后,白細胞數(shù)變化情況。③患者癥狀積分情況。對2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癥狀進行統(tǒng)計,利用積分法進行評估,重度3分,中度2分,輕度1分,若癥狀消失計0分。④患者白細胞恢復(fù)正常值所需時間。觀察2組患者白細胞恢復(fù)正常值所需要的天數(shù),并記錄進行比較。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在采用健脾補腎湯治療之后,總有效率達到97.14%;對照組在治療之后,總有效率為80.00%,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2組患者白細胞變化情況比較觀察組通過治療,白細胞數(shù)量較治療之前有明顯升高;對照組白細胞數(shù)量在治療前后并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白細胞變化情況比較 (例,
2.3 2組患者癥狀積分情況觀察組在治療之前的癥狀的積分值為(15.38±2.72)分,治療之后的積分值達到(11.39±3.13)分;對照組在治療之前的癥狀積分值為(13.62±3.14)分,治療之后的積分值達到(13.28±3.56)分,觀察組治療后的癥狀積分低于治療之前,對照組在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觀察組分值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
2.4 2組患者白細胞恢復(fù)正常所需時間比較觀察組白細胞達到正常值所需時間為(6±1.8) d,對照組白細胞達到正常值所需時間為(13±1.3) d;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臨床表明,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惡性腫瘤較難治愈,對患者的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時刻影響著患者放、化療的進程以及治療的有效率,并且還會出現(xiàn)嚴重感染而導(dǎo)致患者死亡的危險性[3]。因此,采取積極的方式來防治腫瘤在放、化療后的白細胞減少癥,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臨床上針對防治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采用激素療法,如地塞米松等小劑量的激素類藥物,但未取得顯著的療效,而且極易引起各器官的感染,具有較低的安全性。還有口服利血生、鯊肝醇以及維生素B1的西藥治療,治療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還有白細胞多次小劑量輸送以及全血輸送的治療方法,但這種方法所需費用高昂,具有復(fù)雜的操作性[4]。另外,輸血不但具有極高的危險性,而且血資源相對缺乏。并且,輸入體內(nèi)的白細胞不能長時間存活于患者體內(nèi),這種方法不能大規(guī)模使用。多數(shù)治療方式都存在治療效果不佳,療效短,且費用高昂的特點,很多患者都難以承受[5]。中醫(yī)在防治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在采用健脾補腎湯治療之后,總有效率達到97.14%;對照組在西藥治療之后,總有效率為80.00%,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脾補腎湯能夠提高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治療的有效率,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中醫(yī)理論認為,放化療存在藥毒之癥,不僅傷害患者的脾胃,還能夠造成全身失養(yǎng)等癥狀。故許多經(jīng)過腫瘤放化療的患者,都存在脾腎不足以及氣血虧損的現(xiàn)象,健脾補腎湯的處方中,含有黃芪、黨參等補中益氣的良藥,能夠補充患者虧空的氣血,調(diào)理臟腑[6]。處方中的熟地黃、炒谷芽、炒麥芽健脾益腎的良藥。除此之外,還能夠解除化療藥物的殘毒,整體上保護患者的血液再生功能,達到強脾健腎的功效。在本研究中,觀察組通過治療,白細胞數(shù)量較治療之前有明顯升高;對照組白細胞數(shù)量在治療前后并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健脾補腎湯能夠刺激骨髓的再生功能,促進造血因子盡快分泌,同時,增強了患者的免疫力,能夠提高白細胞數(shù)量[7]。
在惡性腫瘤的放化療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毒副反應(yīng)是骨髓抑制,約有65%的患者會有白細胞減少等癥狀的發(fā)生,更有甚者,患者的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也隨之降低,經(jīng)常被迫中斷治療,從而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了治愈率[8]。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的癥狀積分低于治療之前,對照組在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觀察組分值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脾補腎湯能夠緩解患者的不同的癥狀,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降低了額外痛苦。
中藥在健脾益氣以及滋陰補腎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氣血調(diào)和的藥物,調(diào)節(jié)了臟腑功能,并能夠治療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快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9]。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白細胞達到正常值所需時間為(6±1.8) d,對照組白細胞達到正常值所需時間為(13±1.3) d;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脾補腎湯能夠減少患者的白細胞恢復(fù)正常值的天數(shù),減輕放化療帶來的毒副反應(yīng),緩解了患者的痛苦,并演延長了其生存時間,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10]。
綜上所述,健脾補腎湯防治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的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治療的臨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白細胞數(shù)、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并縮短白細胞值恢復(fù)正常的時間,值得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