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清
摘 要:文章在對藤椒的特性進行分析之后,重點對藤椒的育苗技術以及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希望可以為藤椒的種植和開發(fā)提供借鑒經(jīng)驗。
關鍵詞:藤椒;育苗;栽培技術
藤椒的學名為竹葉花椒,由于其植株披散且延長狀向藤蔓,因此被稱為藤椒。藤椒屬于蕓香料花椒科,為多年生灌木植物類型,在我國的西南、華東以及華中、華北等地區(qū)分布比較廣泛。其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而且麻味綿長且清香濃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其果實不僅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作為調(diào)味料食用。而且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其種子、果品和葉子都可以作為傳統(tǒng)中藥,用于對慢性胃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齒痛等癥狀的對癥治療,同時還有防蟲的作用。因此,種植藤椒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和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在目前的精準扶貧工作中也是推廣種植的農(nóng)作物品種之一。
一、藤椒的育苗技術
一是進行種子采收。在采種過程中,應選擇具有良好品質(zhì)、果實數(shù)量比較多以及樹勢比較強壯的中齡樹作為采種母樹,而且在種子的選擇中需要選擇充分成熟、果實呈現(xiàn)出外皮紫紅而種子外表為藍黑色的種子,保證種籽無病蟲害。
二是對新采的種子進行處理,重點是使用清水來對其秕籽進行去除,并且用1%的堿水或1%的洗衣粉溶液浸泡2d,之后通過反復的搓洗來將種子表皮上的油脂進行去除,保證其表面不再是藍黑色,而是呈現(xiàn)出灰白色。將經(jīng)過上述處理之后的種子使用清水沖洗之后與草木灰進行拌合才能開展播種工作。
三是選擇苗床。針對苗床的要求,不僅要選擇具有深厚肥沃的土層,還要保證其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地勢比較平坦且背風向陽,最好為砂質(zhì)土壤,且前茬作業(yè)最好為豆科類作物。在正式播種之前需要對苗床進行精細整理,保證土塊被打碎,而且在深翻的同時,將有機肥、尿素、過磷酸鈣、草木灰或者硫酸鉀等施入土地中,之后需要進行做畦,其寬度為1~1.2m,長度為6~10m。
四是在播種作業(yè)中,對上述準備的畦進行開溝之后,保證其深度為4~5cm,寬度為8~9cm,相互之間的距離為20~25cm,在將溝底踏平之后將種子均勻播撒到溝中,然后進行覆土。保證每畝所用的種子數(shù)量為5~6kg,且通常在每年的9~10月左右播種。
五是開展苗期管理工作,在幼苗生長到高度為3~4cm且生長出3~4片真葉之后需要開展間苗作業(yè),而且在高度生長到10cm左右時進行定苗作業(yè),保證苗間距為5cm,每畝的苗數(shù)為2~3萬株左右。其次就是做好此過程中的灌水以及排澇等工作,通過定期施肥來加快其生長速度。最后就是要做好中耕松土作業(yè),實現(xiàn)土壤通透性的改善并對苗床中的雜草進行清除。此外還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保證其幼苗的健康生長。
六是進行苗木的準備工作。在苗木的運輸作業(yè)中,為了保證其成活率,首先需要使用鋤頭進行起苗作業(yè),保證其垂直根的長度在20cm以上,不允許使用手拔的方式進行起苗。在上述起苗作業(yè)之后需要做好苗木的分級以及定量打捆、包裝作業(yè)。裝車之后需要使用篷布和薄膜來對苗木進行包蓋,防止在運輸過程中出現(xiàn)失水問題。最后還要在運輸?shù)侥康牡刂髮γ缒緺顩r進行檢查,針對其失水問題需要放在水中進行浸泡,時間控制在1~1.5h左右。
二、藤椒的栽培技術
在苗木栽植過程中,一是要對栽植時間進行合理選擇,通常藤椒是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栽植,春季在苗木萌芽之前的時間內(nèi)進行栽植,而后者則需要在雨后進行栽植。
二是栽植密度的控制。通常需要將株行距控制在2mX3m的范圍之內(nèi)來便于進行果實的采摘,通常保證每畝的栽植數(shù)量為111株左右。
三是苗木選擇。通常選擇高度在60cm以上且徑粗在0.6cm以上的苗木,同時還要保證其側根數(shù)量在3根以上,長度在10cm以上,選擇無病蟲無機械損傷的苗木。
四是載苗。在土地上挖坑并保證坑深在50cm以上,直徑在25cm以上之后,將苗木的根系放入坑中用挖出的熟土中的細碎熟土進行填埋,同時用腳將周圍的土踩緊。通常栽植的深度需要在原苗木土痕的2~3cm以上。在上述作業(yè)中,不允許使用鋤頭對土壤進行捶打,在栽植完成之后需要進行定澆灌根水,保證根與泥土緊密粘在一起,保證其成活以及快速生長。在灌水完成之后,需在苗木為中心的基礎上進行80~100cm見方的地膜的覆蓋,發(fā)揮其保溫和保濕的作用來促進苗木的健康快速生長。
三、藤椒的管理技術
在苗木的生長過程中,一是要開展定干工作。在栽植完成之后需要在50~60cm的高度位置進行定干作業(yè),在冬季需要將主干下部的枝條剪去,僅保留上部的3~6個枝條,或者通過2年短時間保證滿足選齊的要求。在其生長過程中,在與中干距離50cm的位置留下第一側枝,然后間距為30~40cm的距離進行第二和第三側枝的確定,保證其左右排開。
二是追肥。由于此類苗木在栽植后2~3年掛果,4~5年會進入盛果期。為此在摘果之后需要進行追肥作業(yè),通常針對幼樹來說,需要施肥的種類和數(shù)量分別畝施農(nóng)家肥5~10kg、尿素0.15~0.5kg、磷肥0.1~0.2kg。而如果是6~7年的樹木,則需要畝施農(nóng)家肥15~20kg、尿素05kg、磷肥1~2kg。在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內(nèi)需要視具體情況開展施肥作業(yè),保證其坐果率的提升并加快其生長速度。此外,在萌芽階段還需要進行0.5%尿素溶液的噴灑,同時在掛果期內(nèi)需要進行800倍液的噴灑、0.5%尿素溶液加0.5%磷酸二氫鉀溶液的噴灑。
三是對雜草進行清除。重點做好對1~3年生幼樹期內(nèi)雜草的及時清除,保證樹勢的健壯生長。
四是做好整形修剪工作。每年需要對主枝和側枝的枝頭開展短截操作,保證其樹冠內(nèi)枝組的健壯和均衡、通風、透光。通常在修腳之后滿足主枝5~7個,每個主枝上留2~4個側枝的要求,而且以疏為主,重點對病蟲枝、交叉枝以及重疊枝等進行修剪,還要便于進行采收。
四、結語
藤椒正是由于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醫(yī)藥價值,同時表現(xiàn)出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而在我國的四川盆地、重慶江津地區(qū)進行廣泛種植。而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形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需要重點做好對藤椒的育苗以及栽植等工作以及相應技術的選擇和嚴格控制,此外還要做好管理工作,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適合的采摘季節(jié)進行采摘來確保其質(zhì)量和產(chǎn)量。
參考文獻:
[1]秦運潭.藤椒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No.560(18):136-137.
[2]古明亮,陳東,吳延文,etal.丹棱縣藤椒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J].南方農(nóng)業(yè),2016(34).
[3]劉開全.產(chǎn)業(yè)扶貧新路徑——藤椒種植的應用前景分析[J].四川農(nóng)業(yè)科技,2018,No.368(0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