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李全榮, 邱 琳, 陳佩芳
在全球女性惡性腫瘤中,宮頸癌居第4位[1]。幾乎所有的宮頸癌是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引起的[2]。宮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治愈的疾病。目前hrHPV檢測和細胞學檢查已成為宮頸癌篩查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擬通過分析宮頸高級別上皮內(nèi)瘤變(cervical high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和宮頸癌患者的薄層液基細胞學(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和hrHPV分型結(jié)果的特征,為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預防及治療提供臨床依據(jù)。
1.1對象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經(jīng)病理確診為HSIL的患者194例,年齡中位數(shù)47.24歲(27~75歲)。另收集宮頸癌患者122例,年齡中位數(shù)49.51歲(28~71歲),其中鱗狀細胞癌102例(83.61%),腺癌17例(13.93%),黏液性癌、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癌及小細胞合并腺癌各1例。
1.2方法
1.2.1TCT 采用液基細胞保存液(福州泰普生物科學有限公司)行細胞學檢查,參照美國子宮頸細胞學Bethesda報告系統(tǒng)(2001年)進行診斷[3]:未見上皮內(nèi)病變及惡性病變(no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t lesions,NILM)、非典型鱗狀細胞意義不明確(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y cance,ASCUS)、非典型鱗狀細胞不除外高級別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can not exclued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低級別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low grade squamous in 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級別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不典型腺細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原位腺癌(adeno carcinoma in situ,AIS)、腺癌(adenocarcinoma)。
1.2.2HPV 患者子宮頸脫落細胞樣本細胞的HPV分型均采用HPV基因分型DNA檢測試劑盒(深圳亞能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檢測,共檢測出24種HPV,其中高危型17種,包括HPV 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低危型7種,包括HPV 6,11,42,43,44,81,83。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配對資料χ2檢驗,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TCT檢查結(jié)果 316例患者TCT結(jié)果:陰性48例,陽性268例,陽性率84.81%,其中細胞學為HSIL在組織病理為HSIL和宮頸癌中的比例最高(39.24%),細胞學為SCC在組織病理為宮頸癌中的比例僅為8.20%(表1)。
2.2各型hrHPV的陽性率 316例中,HPV陽性302例,陽性率95.57%,最常見的hrHPV在宮頸HSIL中依次是HPV16,58,18及52,在宮頸癌中依次是HPV16,18,58及33,其中16型及18型在鱗癌和腺癌間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鱗癌和腺癌最常見的型別分別是HPV16和HPV18,HPV16/18在宮頸癌中的總感染率為73.77%(表2)。
表1 316例患者TCT檢查結(jié)果分析
表中數(shù)據(jù)為n(%). HSIL:高級別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NILM:未見上皮內(nèi)病變及惡性病變;ASCUS:非典型鱗狀細胞意義不明確;ASC-H:非典型鱗狀細胞不除外高級別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LSIL:低級別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HSIL:高級別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AGC:不典型腺細胞;SCC:鱗狀細胞癌. 與宮頸癌比較,☆:P<0.05.
表2 宮頸HSIL和宮頸癌中HPV亞型分布情況
從hrHPV持續(xù)感染發(fā)展到HSIL再到宮頸癌需5~10 a的時間。盡早發(fā)現(xiàn)HSIL,可明顯減少宮頸癌的發(fā)生率。1943年,美國醫(yī)生巴巴尼古拉發(fā)明了通過宮頸涂片篩查宮頸癌的方法,并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的TCT[4]。2012年,美國陰道鏡和子宮頸病理協(xié)會(ASCCP)提出的宮頸癌篩查指南中,將hrHPV檢測和宮頸細胞學一起納入篩查體系(co-testing),2015年提出將HPV檢測作為初篩宮頸癌的篩查策略[5]。隨著中國宮頸癌篩查的大力推廣及普及,越來越多的HSIL患者被及時診斷,并在發(fā)展為宮頸癌前及時得到治療。
TCT在宮頸癌的篩查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假陰性,可能與取材部位不準確、試劑缺乏統(tǒng)一監(jiān)管和質(zhì)控等因素有關(guān)。TCT雖然有計算機輔助,但最后的診斷仍由細胞病理學醫(yī)師判定,可能出現(xiàn)閱片疲勞、主觀判斷不一的情況,存在敏感度低、漏診率高、可重復性差等缺陷,從而影響篩查的準確性[4]。石杏先等[6]報道,TCT單獨檢測宮頸上皮內(nèi)癌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2/3及宮頸癌的檢出率為62.58%(199/318),TCT假陰性率為37.42%(119/318)。本研究顯示,TCT檢查為HSIL的標本在組織病理為宮頸HSIL和宮頸癌的比例最高(39.24%),臨床上需格外重視。此外,宮頸HSIL及宮頸癌患者TCT檢出率為84.81%,TCT假陰性率為15.19%(48/316),而單獨行HPV檢測的陽性率為95.57%,兩者聯(lián)合篩查的陽性率為98.73%(312/316)。可見單獨篩查TCT較單獨篩查HPV更易漏診,聯(lián)合篩查可顯著提高檢出率。
HPV感染是目前公認的宮頸癌致病因素,尤其是hrHPV感染所引起的宮頸上皮組織從增生到HSIL再到浸潤癌是一個多階段的過程[7]。hrHPV持續(xù)感染是發(fā)生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浸潤癌的主要原因,目前至少有15個HPV基因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和82)被認定為hrHPV,其中與宮頸癌關(guān)系最密切的是HPV16,其次是HPV18[8]。文獻報道,HSIL的HPV型別分布與宮頸癌不盡相同[9]。本研究中HSIL患者中常見的HPV類型依次是16,58,18,52,而宮頸癌患者則為16,18,58,33。宮頸癌中,25例檢測出兩種以上亞型,其中16例有HPV16感染,6例有HPV18感染,兩型在宮頸癌中的總感染率為73.77%;鱗癌的HPV16感染率最高,腺癌的HPV18感染率最高,與王文鵬等報道的結(jié)果相似[10-11]。文獻提出,HPV52,58,33,31亞型應引起重視,建議對TCT正常、而HPV為52,58,33,31亞型陽性的患者也行陰道鏡檢查[5]。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宮頸HSIL中HPV58感染較HPV18更常見。鄧六六等[12]也發(fā)現(xiàn),HPV52及58感染在人群中最常見,在宮頸癌的防治中,除HPV16和18外,HPV52和58感染也應得到足夠關(guān)注。
TCT和hrHPV聯(lián)合篩查可顯著提高HSIL和宮頸癌的檢出率,除HPV16和18外,HPV58感染也應得到足夠重視。但因本研究樣本量不夠多,有待進一步行多中心大樣本研究加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