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心
據不完全統(tǒng)計,高達4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會患上腎?。?]。雖然糖尿病腎病傳統(tǒng)意義上不被認為是一種炎癥性疾病,但是經研究證實,炎癥是由已知存在于糖尿病腎臟中的代謝、生物化學和血液動力學紊亂激活的關鍵因素。本次研究選取2017 年4 月~2018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91 例糖尿病腎病伴微炎癥狀態(tài)患者,糖尿病腎病伴隨微炎癥狀態(tài)患者應用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4 月~2018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91 例糖尿病腎病伴微炎癥狀態(tài)患者為研究對象,符合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穩(wěn)定上升20~200 μg/min,且陽性檢查3 次中有≥2 次為陽性的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47 例)及對照組(4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所有糖尿病腎病伴隨微炎癥狀態(tài)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胰島素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790,規(guī)格:0.25 g/片):第1 周實施2 次/d,1 片/次;從第2 周開始加至3 次/d,1 片/次。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服用磷酸西格列汀片(Merck Sharp &Dohme Italia SPA,國藥準字J20140095,規(guī)格:100 mg/片):1 次/d,1 片/次。所有治療藥物不可與食物同時服用,間隔需>30 min?;颊咴谥委熎陂g需要控制飲食,尤其是糖分和油膩食物的攝取,并且每4 周進行一次相關指標的檢測,療程共計12 周。
1.3 觀察指標
1.3.1 24 h Pro、Scr、BUN 檢測使用Thermo Scientific Pierce BCA 蛋白定量系列試劑盒檢測患者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8 周、治療12 周的 24 h Pro、Scr、BUN 含量變化。
1.3.2 炎性指標水平檢測 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試劑盒和蛋白芯片檢測患者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8 周、治療12 周的hs-CRP、IL-6 及TNF-α 水平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2016 年版CHISS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 檢驗,重復測量使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8 周、治療12 周的24 h Pro、Scr、BUN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24 h Pro、Scr、BUN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4、8、12 周的 24 h Pro、Scr、BUN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同期,對照組治療8、12 周的 24 h Pro、Scr、BUN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8 周、治療12 周的 IL-6、TNF-α、hs-CRP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6、TNF-α、hs-CRP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8、12 周,兩組患者的IL-6、TNF-α、hs-CRP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8 周、治療12 周的24 h Pro、Scr、BUN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8 周、治療12 周的24 h Pro、Scr、BUN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b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8 周、治療12 周的 IL-6、TNF-α、hs-CRP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8 周、治療12 周的 IL-6、TNF-α、hs-CRP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bP<0.05
糖尿病腎病是慢性腎病形成和腎衰竭的主要原因,是1 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中較為嚴重的與腎臟相關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糖尿病損害腎臟中的血管和其他相關細胞引起?;€血清hs-CRP 水平與尿白蛋白與肌酐比率顯著相關,尿白蛋白與肌酐比率是用于檢測糖尿病腎病的重要因素[2]。IL-6 信號傳導參與對糖尿病腎病進展至關重要的炎癥反應,通過白細胞介素6 受體(IL-6R)的IL-6 經典信號傳導途徑和通過可溶性IL-6R(sIL-6R)的IL-6 反式信號傳導途徑均顯示參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和進展,并且IL-6 也以自分泌方式影響腎細胞。不同的炎癥分子,包括促炎細胞因子如TNF-α,在微血管糖尿病并發(fā)癥(包括腎病)的發(fā)展中起關鍵作用。
二甲雙胍片直接作用于糖的代謝過程,促進糖的無氧酵解,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從而保護已受損的胰島細胞功能免受進一步損害,有利于糖尿病的長期控制[3-5]。另外,本品抑制腸道吸收葡萄糖,并抑制減少肝糖輸出,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降低。磷酸西格列汀片是一款強效、高選擇性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DPP-4 抑制劑能夠提高腸促胰島激素的生理機制。當血糖升高時,腸促胰島激素通過刺激胰腺增加對胰島素的釋放,同時肝臟停止產生葡萄糖的信號這兩種途徑促進機體調節(jié)高血糖水平。DPP-4 抑制劑對腎臟有保護效應。當DPP-4 抑制劑減少尿白蛋白水平,內生肌酐清除率得到改善,同時延緩腎單位及集合管之間的締結組織擴張、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構成的基底膜擴張的增厚,綜合阻止糖尿病腎病的進展[6]。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24 h Pro、Scr、BUN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4、8、12 周的 24 h Pro、Scr、BUN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同期,對照組治療8、12 周的24 h Pro、Scr、BUN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6、TNF-α、hs-CRP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8、12 周,兩組患者的IL-6、TNF-α、hs-CRP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伴微炎癥狀態(tài)患者臨床使用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獨使用二甲雙胍,聯合用藥的應用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