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仲清
上個月,我在于崇貴三哥家看到一本畫冊,這是于三哥的發(fā)小李久山的家庭畫冊,其中記錄了李久山表演的頂功及其獲得的榮譽,讓我不由得肅然起敬。
于三哥曾跟我說過,他小時候常和李久山一起拜師求友,曾向俗稱“膏藥洪”“黑二把”和在朝外“北大院”開茶館的“鳳子”等高手學習頂功。哥倆相互切磋、刻苦練習,共同的業(yè)余愛好使他們不是親兄弟賽過親兄弟。用于三哥的話說:“他(指李久山)做事低調(diào)不張揚,為人老實巴交,我們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他就是我,我就是他?!笨梢姼鐐z七十多年的交情不淺。
李久山是朝陽門外的老住戶,從小喜歡練武,有時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練,有時去秀水河找于崇貴、于崇祿哥倆練,日壇公園里也常見他練功的身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李久山多次在北海公園表演頂功,他的“大閣樓”舒展大氣(見圖);在墻垛上表演“單臂頂”令人叫絕;在水面擺動的小船上,他能穩(wěn)穩(wěn)地“雙手倒立”;在假山上表演的“正漢水”(一只胳膊支撐,人呈平行狀態(tài))仿佛一只蜻蜓飛落在山石上。
47年前,在秀水河于崇貴家門口,李久山和于崇貴、曹福友、金萬元、李文順表演的“小船三孔橋”(見圖)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和周圍鄰居觀看,還有4人的“三孔橋”以及“舉頂”“二人坐平”“真空兩把”,也讓人驚嘆。
李久山基本功扎實,能豎叉、跌叉,還能站立在樹干旁表演樹叉(右腿或左腿劈開,腳過頭頂),以及只有雜技團專業(yè)演員表演的鉆圈等高難度動作。于崇貴三哥說:“他有功夫,有玩意兒。后來練太極拳,一招一式都十分到位。”2006年,在青島舉辦的國際太極拳邀請賽上,李久山獲得金牌。名師出高徒,在李老的帶動和影Ⅱ向下,其女兒李靜也打太極拳,也曾獲得過榮譽獎勵。
為了弘揚中華武術(shù),李久山積極參加朝陽區(qū)武術(shù)協(xié)會組織的活動,并把幾十年不同時期練功的照片匯集成冊,作為歷史記錄。
李久山是北京焦化廠的退休老職工,今年已經(jīng)86歲了,雖已耄耋,但他仍然堅持練武。他對于崇貴說:“要適當活動,千萬別扔下,扔下就找不著了。”練武、活動筋骨,是李久山老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