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譽煒
延安,一個充滿神圣的名字!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一個曾經(jīng)讓全世界矚目、令世人感到有幾分神奇幾分癡迷的地方!
終于,我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途。
一
當特快列車穿過記不清幾多的山洞,下到站臺看到“延安”兩個大字的時候,如同游子回到家鄉(xiāng),見到久別的父老鄉(xiāng)親一樣,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動:延安,我終于走近了你。
我問接站的師傅,哪里是寶塔山,哪里是延河水?哪里是紅軍、八路軍走過的路?哪里是毛主席、周總理路過的橋?
看到了,看到了!遠處并不太高的一座山上,有一座并不太高的塔。恰逢正午時分,一抹燦爛陽光照在塔身上。在我的眼里,那塔可以與太陽光媲美:她穿越宇宙和時空,將渾身的光和熱播灑到神州大地的四面八方。
看到了,看到了!這里就是延河,里面的水已難以蓋住黃土色的河床。河岸上的老梨樹身上,為數(shù)不多的枝丫好像剛與殘存的葉子告別,幾個熟透的梨子搖曳著向我招手。
看到了!看到了!這就是毛主席和周總理路過的橋。過去這座橋很小也很窄,聽說那年周總理從北京陪同外國貴賓來延安,他老人家乘坐的轎車陷在橋上,是鄉(xiāng)親們喊著號子幫忙推上來的,總理當即指示要把橋修好。新橋修好后被命名為“總理橋”。
午餐時,我嘗到了小米飯、黃米糕,吃上了南泥灣產(chǎn)的紅薯、楊家?guī)X的紅棗、陜北人愛吃的雜面條。當初,毛主席和他的同志們,就是吃著這粗茶淡飯,穿著粗布衣衫,干著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延安的小米養(yǎng)活了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迎來了中國革命的朗朗乾坤!
二
楊家?guī)X,原是寂寂無名的小山村,只因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駐扎在這里而名揚中外,聲震寰宇。山坡上,散落著一排普通的窯洞。一個個窯洞前,用紅牌黃字寫著一個個叱咤風云的名字: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
毛主席住的窯洞里,墻上掛著一張攝于1942年他給八路軍一二〇師團以上干部作報告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穿著一條兩個膝蓋處都打有大塊補丁的褲子。美國記者斯諾曾在《西行漫記》中記載,毛澤東自己只有兩套制服和一件綴補過的大衣。
在窯洞前,還擺放著一個小石桌。就是在這個石桌旁,毛澤東會見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針對當時流行的“恐美病”,毛澤東堅定地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雌饋?,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边@聲音,至今還在祖國上空回響。
在小石桌的下方,是一塊開墾出來的菜地。據(jù)介紹,當初這里有一條潺潺流淌著的清澈小溪。毛澤東閑暇時在這里辛勤勞動,切合時節(jié)種下西紅柿、茄子、辣椒等蔬菜,菜地里一年四季郁郁蔥蔥,充滿生機活力。
領袖們的窯洞里,家具簡陋:竹皮暖瓶、煤油馬燈、開了口的皮箱……就是在這個地方,領袖們指揮著千軍萬馬,決定著中國的命運。大決策,大戰(zhàn)略,大動作一個連著一個:精兵簡政,百團大戰(zhàn),大生產(chǎn)運動,延安文藝座談會,中共七大。同時,一篇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光輝的著作——《整頓黨的作風》《新民主主義論》《愚公移山》……從這里飛向戰(zhàn)場和后方。
我不由想起《西柏坡組歌》里的一句歌詞:“簡陋出精神?!彼怪Z也曾發(fā)出這樣的感慨:“紅軍堅韌卓絕,任勞任怨,是無法打敗的?!?/p>
三
棗園與王家坪,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居住、工作過的另外兩個地方。窯洞是一樣的窯洞,家具是一樣的家具。磨爛了的衣服,翻爛了的書籍,生了銹的馬燈,向人們訴說著中國革命的艱辛與不易。
在這里,我看到許多毛澤東與親人、百姓以及普通戰(zhàn)士的合影照,看到一個鐵骨柔情的丈夫和父親的形象,看到一個愛民為民、愛兵為兵的領袖形象。毛澤東與剛大學畢業(yè)的毛岸英在小石桌前談心,囑他到農(nóng)村去與農(nóng)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毛澤東與小八路在一起,毛澤東與翻身農(nóng)民親切交談,毛澤東與春節(jié)來拜年扭秧歌的百姓簇擁在一起……
1947年3月黨中央撤離延安前夕,毛澤東在這里接見新四旅的張賢約、黃振堂等負責同志。這些同志激動萬分,表示一定誓死保衛(wèi)黨中央,保衛(wèi)毛主席,保衛(wèi)延安!毛主席卻笑著說,你們的決心很好,延安是要保的。我們在延安住了10年,挖窯洞,吃小米,學了馬列,培養(yǎng)了干部,指導了中國革命,全中國、全世界都知道有個延安,延安不能不保。但現(xiàn)在延安又不可不棄……今天放棄延安,意味著將來要解放西安,解放南京,解放全中國。送他們到門口,毛澤東笑著自問自答:“我們下次在哪里見面呢?可能不是延安了,也許是南京、上?;蛘弑逼桨?!”
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彰顯了共產(chǎn)黨人特有的人格魅力。
四
延安,中國革命的搖籃。這里集聚中華之英才,匯聚正義之力量,培育革命之中堅,演繹出一曲光明戰(zhàn)勝黑暗的壯歌。
延安,中國共產(chǎn)黨的福地。黨中央駐扎延安13年,使中國共產(chǎn)黨由弱變強、轉敗為勝、轉危為安。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在這里逐漸成熟、豐富發(fā)展。寶貴的延安精神在這里生根發(fā)芽、發(fā)揚光大,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陳毅元帥詩云:“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干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作主?萬眾矚目清涼山?!?/p>
在我眼里,延安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塊試驗田。毛澤東和他的同志們在這里進行了一系列深邃的思考和成功的實踐: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到哪里去?在這里進行了認真而又清醒的梳理。全面進行新民主主義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建設,積累局部執(zhí)政的成功經(jīng)驗;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在這里進行了從理論到實踐的有益探索。學風文風、思想和工作作風都得到凈化錘煉;搞革命為了誰、依靠誰?領袖們以實際行動作了堅定的回答。黨扎根群眾、相信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路線展示得淋漓盡致;建設怎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從這支軍隊的性質宗旨,到這支軍隊的編制體制、作戰(zhàn)方針、紀律作風,都做了更加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探索實踐。延安的實驗是全面的、立體的,也是長遠的、劃時代的。
延安整風運動是黨自我革新的示范,三大法寶是黨行動的指南,延安保育院、中央黨校、抗大是培育精英的圣地,陜甘寧邊區(qū)是當時“全國最進步的地方”。
今天漫步在棗園文化廣場、抗大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前,我的耳畔仍然回響著毛澤東對抗大學員的講話:我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全國四萬萬五千萬同胞;不是為了自己的家,而是為了四萬萬五千萬同胞的家,犧牲一切。所以第一個決心是要犧牲升官,第二個決心是要犧牲發(fā)財,第三要下一個犧牲自己生命的最后決心!
這聲音發(fā)自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心底,震耳欲聾,擲地有聲!
五
延安,我來了!
延安,你認識我嗎?我是在你的思想哺育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我是在你的精神傳承呵護下長大的,我一直沐浴著你的春風、分享著你的溫暖,我是這個黨、這支軍隊中普通的一員,我為國家、為人民、為軍隊做的貢獻還太小太少……
延安,我還是來晚了!
我想看看,毛澤東站在哪里給抗大學員講課、在哪里散步;周恩來在哪里摔傷了胳膊、在哪里紡紗線;張思德在哪里燒炭,他的追悼會又是在哪里舉行?
我想看看,喜歡《木蘭辭》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詩句并擇字起名的王若飛烈士、少年即投身革命才華橫溢的秦邦憲(博古)烈士、那位留下不朽詩篇《囚歌》的名將葉挺烈士……當年,他們同乘一架飛機,從重慶飛回延安。飛機上還有葉挺將軍心愛的妻子和女兒。葉挺,這位剛剛出獄,剛剛被黨中央、毛主席批準重新入黨,剛剛與妻女團圓,剛剛興奮得像一位小青年似的對妻子說“我們好像又結婚了”,剛剛對追著采訪的記者回答今后有何打算時說“為人民而已”的將軍,與王若飛、秦邦憲一起,因飛機失事犧牲了!在延安飛機場,毛澤東、朱德、任弼時……都來了!他們眼看著頭頂上的飛機盤旋著又飛走了……
聶榮臻元帥留下挽歌:“我哭故人成永訣,普天涕淚失英雄。”
延安,不,全國,世界各地如朝鮮、越南等一些地方,還有多少這樣令我永遠思念、緬懷的烈士。想起他們,我們怎么能不流淚、不激動,我們怎么能不珍惜、不奮進。
首都北京,人民大會堂,建黨95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出號召: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莊重宣言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