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雙佳 孔祥國
(蘇杭電路板有限公司,江蘇 昆山 215000)
隨著電子行業(yè)飛速發(fā)展,電子產品設計不斷朝多功能、智能化方向發(fā)展,印制電路板(PCB)上的器件越來越密集,線路也越來越細。高頻高速PCB、高散熱PCB、埋阻埋容PCB等高端精密產品已經逐步被業(yè)界所熟知,PCB的發(fā)展呈現出多樣化。一方面,由于市場的需求,導致客戶的設計趨于開放性和大膽化,PCB則隨之出現了眾多特殊要求的產品;另一方面,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產生,迎合了市場和客戶對于產品特性的需求。
我公司有一款雷達用PCB,要求局部線路實現精準電阻控制,其部分線路規(guī)定大電阻202 Ω±238 Ω 、小電阻6 Ω±7 Ω。該PCB為四層板,有電阻值有特殊要求的線路分布在內層,線路寬度為0.17 mm,長度分別為113.6 m和3.060 m,經過多個過電孔串聯(lián)起來分別在最外層線路形成測試端點,形成大小不同電阻。
這種特殊要求的PCB對我們來說雖然是困難,但也是一個機遇,所以我們積極承擔起這項任務??蛻舴矫嬉彩欠浅7e極配合,提供了一塊實物板供切片分析,允許我們根據實際制程能力適當調整。模擬出匹配的線寬和銅厚及各參數,努力制作出滿足電阻值要求的PCB產品。
PCB線路的電阻值包括線條電阻和導通孔電阻,根據電路公式可以理論計算線路電阻值,計算公式:R=ρL/S。式中:ρ為物質的電阻率、L為長度,S為截面積。銅的電阻率0.0178 Ω,即1 m長、截面積1 mm2的銅線電阻值。導通孔的電阻計算同樣此公式,其中L=介質層厚度(孔的高度),S=孔周長×孔壁銅厚=圓周率(π)×孔直徑×孔壁銅厚。
根據電阻的計算公式,此板線路電阻值主要的影響因子關系如下:與內層電阻控值成正比,與線寬、銅厚成反比,與線長,補線(客戶允許時)和棕化成正比關系。半固化片、基板和油墨介電常數為材料特性,油墨又對電阻值影響較小,因此我們經常通過調整其他參數來調整電阻值(見圖1)。該控制電阻PCB廠內型號8244012,按客戶現有電阻值的要求及線長要求,同時對客戶所提供了一塊電阻合格實物板做切片分析,得出了一份大致的情報數據,如下:線寬的線頂在0.15 mm左右,線底在0.17 mm左右,內層銅厚在 0.065 mm左右,孔銅厚在0.05 mm左右。
圖1 影響電阻值的主要因素和關系圖
成品阻值測量需要在外層之后測量,但是線路都是在內層的,為了能夠在內層時就對阻值有控制,我們在制作的前期,考慮設計控制內層每層的電阻(預設模擬阻值的方式),來達到成品板上串聯(lián)電阻達標的控制方法。有關互連導通孔電阻,由固定板厚、孔徑和穩(wěn)定孔壁銅厚保證,不再作具體分析。
影響阻值的關鍵因素除了介質厚度、線寬、銅厚及介電常數等項目外,在線路板中電阻線面臨的環(huán)境比較復雜,如內層單層電阻控制對成品電阻值的影響、補線對阻值的影響、層壓配對壓合對阻值的影響、表面處理對阻值的影響等,這些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為了深入了解設計對阻值的影響,現針對阻值影響進行測試并收集相關數據。
采用DOE(正交實驗)。
(1)因素的選定。對已經確定的干擾因素不做考慮,如板厚狀況、銅厚狀況、介電常數等,本次實驗選定4種暫不明確的因素:①內層單層電阻控制;②補線;③層壓配對壓合;④噴錫后連錫堵孔問題;
(2)確定已選4因素下的水平數,本次實驗每因素確定3個水平(見圖2)。
圖2 DOE正交實驗方案
(3)采用L9(3,4)方式配置,9次實驗完成,不使用DOE方法需要81次實驗完成,以下是正交(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表
2.2.1 測試板
按試驗方案制作測試板。每次測試以10塊為一批量,每次實驗采用同樣的前處理,同一批設備,同一批操作工,同樣的板材。
試板的流程:內層(數據收集)→補線(數據收集)→棕化(數據收集)→壓合(數據收集)→外層(數據收集)→熱風整平焊錫(數據收集)
依收集數據分析最佳參數,以最佳參數生產,并達到標準化。
2.2.2 不同內層電阻值試驗
共對九批板的內層蝕刻后測量每層模擬電阻值,其中選定內層電阻值測試數據分別為22 Ω±0.5 Ω、21 Ω±0.5 Ω、20 Ω±0.5 Ω,各三批。測得九批板的電阻值均在范圍內,例如第一批內層蝕刻后測量的每層模擬電阻值(如圖3)。
做完內層之后,進行了補線及棕化分析,發(fā)現補線對成品的電阻影響不大;補線板和不補線板電阻相差不大;補線前后相差0.3 Ω.棕化后會使理論內層的電阻值增加1.5 Ω左右,對線寬影響不大。
測試結果得出(如圖4)。綜合匯總試板過程和數據,得出最佳組合(試驗午9,因素3-3-2-1)為:(a)內層阻值控制在20 Ω±0.5 Ω;(b)允許少量補線;(c)內層阻值大小配對組合;(d)風整平無問題。我們得出了此有電阻值要求PCB的關鍵控制措施和經驗:
(1)內層芯板蝕刻后,各層實測模擬電阻值一定要控制在20 Ω~21 Ω之間,且各層電阻盡量靠近中值20.5 Ω;
(2)內層之后,層壓之前一定要把各層編好號,并且要按各層大阻值和小阻值搭配去壓合,盡量保持累計4層的阻值按中值控制好。如未按大小配對壓合,會增加10%~15%的報廢率,若按客戶后續(xù)每月10多萬的訂單,僅大小配對壓合這一個措施就能節(jié)省約每月1萬元的成本;
(3)熱風整平焊錫的品質一定要控制好,絕對不能有堵孔和孔間連錫短路,對阻值影響非常大。
圖3 第一批內層蝕刻后測量的每層模擬電阻值(平均值21.9)
圖4 DEO試驗結果
這次試板一共投了10塊在制板,按后續(xù)批量生產的方式去管控,模擬阻值也盡量往中值控制,層壓時大小阻值配對壓合,熱風整平焊錫后所有連錫及堵孔全部修理后才允許走板。
過程測量(如圖5)。
生產模擬壓合的阻值配對成功8塊板(10組板報廢2組),8塊板外層蝕刻和熱風整平焊錫(HASL)后分別實測成品電阻值見表2,都符合要求要求阻值1/2端點201.4 Ω~237.6 Ω,3/4端點(5.98 Ω~7.02 Ω)。
有關合格在制板的數據記錄例(如圖6)。
此批板子就是補L4層線時報廢了2個單元,為了配對而直接報廢了2塊在制板,其余板子的電阻值全部合格。
對于高精度電阻值要求的多層PCB線路,在穩(wěn)定互連導通孔鍍層基礎上,重點是控制內層線條,并做好配對層壓,得到經驗如下:
(1)內層芯板蝕刻后,各層實測模擬電阻值一定要控制在20 Ω~21 Ω之間,且各層電阻盡量靠近中值20.5 Ω;
圖5 生產模擬內層蝕刻后電阻值
表2 外層受控線路電阻值
圖6 合格在制板的數據記錄例
(2)內層形成之后,層壓之前一定要把各層編好號,并且要按各層大阻值和小阻值搭配去壓合,盡量保持累計4層的阻值按中值控制好;
(3)AOI補線后的板子一定要重新測量電阻值變化,并登記好后,再配對壓合;
(4)噴錫的品質的一定要控制好,絕對不能有堵孔和孔間連錫短路。此類訂單,還是需要工程師全程跟進生產,并做好異常記錄,相信在各方面都控制好的話,這類高精度電阻值要求的多層PCB完全可以批量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