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安
幼時,一次回農(nóng)村老家,我在爺爺家院子里開心地玩著皮球,“咚”地一聲打落了掛在屋檐下的一個黃灰色的東西。正打算撿起來偷偷扔掉,沒想到爺爺恰好看到,沖我大喊一聲:“給我!”然后他接過去,用一塊土布裹了兩層,用稻草繩扎緊,顫巍巍地又把它叉上屋梁,像是保存一件傳家的寶貝。我大惑不解,爺爺摸著我的頭說:“它連著我的命呢,長大了再告訴你吧……”那時的我,一臉愕然。
過了幾年,又回爺爺家,聞見院子里飄著淡淡的草屑味,爺爺正在操作著一臺草繩機,令我覺得很詫異?!盎貋砝?,先來看看這新玩意兒,”爺爺沒有停手,繼續(xù)說:“為了保護環(huán)境,政府嚴禁焚燒秸稈,我就干起搓繩的老行當啦——政府還幫我買了機器呢!”目不識丁的爺爺,隨著機器的踩踏聲,像一個行走在天地間的吟游詩人,搓出一行行詩,把金色田野搓進繩里,把明亮月光搓進繩里,把晨間的雞鳴搓進繩里,把親歷的故事也搓進繩里。于是,稻草的夢被踩醒,在爺爺手里獲得新生。
今年再回老家,發(fā)現(xiàn)爺爺?shù)牡静萸榫売肿兓恕诿χ虿菪?。看著我臉上寫滿驚奇,爺爺開口了:“來瞧瞧吧,這是草鞋耙頭 、矮長凳、掛圍……現(xiàn)在草鞋成了工藝品,在農(nóng)家樂里可熱銷啦!”我還是一臉懷疑:“這玩意兒有人要?”爺爺毫不客氣地說:“嫌這簡陋,你來試試,一雙精致的草鞋可費功夫呢……”停了一會兒,爺爺?shù)囊环捜缱龉に囍v座:“打草鞋之前,要先將稻草用水浸,再用木錘錘,錘過的稻草有韌性,不易折斷。開始打草鞋時,先打草鞋‘鼻子,再打草鞋身子,最后打草鞋跟。打的過程中,一手將原料搓緊,一手從左向右、又從右向左,如穿梭一般,一股一股地打上去……還可以用表示吉祥幸福的圖案加以裝飾,這樣的新草鞋,誰不喜歡?”我由驚奇轉(zhuǎn)為敬佩,撫摸著草鞋耙頭、掛圍這些原本掛在屋檐下的“文物”,激動地說:“爺爺,暑假我也要學打草鞋,做你的徒弟!”
稻草,真是與爺爺一生有緣。草鞋,曾經(jīng)是爺爺艱苦生活和堅韌精神的見證;草繩,是“保護環(huán)境,綠色生活”發(fā)展理念給爺爺帶來的致富之路;新草鞋,是改革開放給予爺爺傳承農(nóng)耕文化的獎賞!
回校路上,陽光燦爛。我在拉桿箱上系上一雙新草鞋,引來無數(shù)新奇而羨慕的目光。
(指導教師:曹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