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娜
橋門點位于南極雷克樂思半島的夏洛特灣入口處,在格拉漢姆陸地的西海岸處。
據(jù)介紹,1956年,英國人曾在這里建立過避難所,并為這里命了名。避難所的小屋在1956年至1958年間,一直被用作地區(qū)測量和地質(zhì)勘探的設(shè)施,但在1997年被拆掉,并運到??颂m群島的斯坦利博物館內(nèi),供展覽用。
無瑕的藍天柔軟地垂掛在冰山之上,藍與白的色調(diào)倒映在平滑如鏡的海面上,唯一能夠打破這純凈之美的,就是海面上漂著的那些渾然天成的冰山,光線從各個方向投射過來,景色變得更加綺麗。
站在高坡上四處眺望,我發(fā)現(xiàn),周圍的山脈和斷裂下垂至海面的冰川連在一起,烘托出一種大氣磅礴之美,令人折服。站在高坡頂上,眼前的景色美得令人驚嘆,潔白的冰雪,瓦藍的天空,蔚藍的大海,如此簡單的色調(diào)構(gòu)成了南極的基本元素,讓這片廣袤的白色荒原充滿了無窮的魅力。
沿著探險隊標識的路線向另一個地方走去,整個雪原如幻境般萬籟俱寂,呈現(xiàn)出一種冷峻的美,南極特有的寒冷壯麗變得觸手可及。厚厚的冰雪,高高的雪山,坡頂就是我剛剛?cè)ミ^的地方,這是只有極地才有的風景。陽光給周圍的雪原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原本讓人感到虛無縹緲、寒氣逼人的極地,忽然變得清麗可人了。陽光下,這雄偉的景色似乎還帶些獨特的氣息。
對于大自然,我一直心存敬畏。我邊走邊拍,用鏡頭記錄下這里的精彩與美麗。
我所見到的景色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只存在于此刻,因為冰川在不斷地融化,景色也在不斷地變化。
爬上山頂,吹著清冷的海風,看那白色的陡峭山峰利劍般從藍色的水里“拔海而起”,冰山、峽灣縱橫交錯在一起。浩瀚的海洋,奇峻的地貌,在瞬息萬變的天氣里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壯麗景色。南極的誘惑力絕非一個美字可以書寫概括的。
我轉(zhuǎn)向冰原的另一側(cè),那里有最壯麗的冰山大海,最獨特的南極風光。
天氣格外晴朗,海面風平浪靜。一眼望去:周圍的群山和高大的冰川組成了一幅生動畫面,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浮冰縱橫交錯,讓人恍若置身仙境,這里的冰山巍然聳立,簡約有力,純凈深邃,比鉆石珠寶還具誘惑力。
我到過冰島的瓦特納冰川,新西蘭的??怂贡?,心靈都曾受過震撼,但唯有南極壯麗的冰山才讓我真正地折服。我不顧周圍刺骨的寒冷,盡情享受這觸動心靈的每一分,每一秒。
四周被群山和巨大的冰川包圍,造就了這里獨特的氣質(zhì)和令人窒息的美,那些晶瑩閃亮,發(fā)著藍色幽幽之光的浮冰和不時墜落海面的冰川,打破了周遭的靜謐。
這里美得讓人心醉,綿延不絕、玲瓏剔透的冰山,清澈如鏡的水面,相連相矚的島嶼,讓人很難分辨哪兒是高山,哪兒是平地。
純凈,清爽,大氣,溫柔,冰雪潔白無瑕,海水湛藍透徹,空氣沁人心脾,讓人流連忘返。我盼望時間能夠在這一刻凝滯,群峰對峙,氣勢恢宏,壯美的冰山峽灣,一片靜謐的氛圍,茫茫的冰川世界是我心中冰清玉潔的殿堂。它讓我陶醉,讓我瘋狂,我真想變成一只鳥兒在這里翱翔。
我靜靜地欣賞著,感受著,人與自然,渺小與偉大。記得有人說過:如果南極是音樂,那它一定源于莫扎特;是雕塑,那一定出自米開朗基羅;是文學,那一定來自莎士比亞。而真正的南極,是比這些都更偉大的存在。
巴布亞企鵝小小的身軀站在海中的一塊巖石上,這群南極的小主人,以這樣憨態(tài)可掬的姿態(tài),對我們表示著熱烈的歡迎。巍峨的群山和幽邃的冰川讓人情不自禁地感慨冰與水的神奇魅力。這里,喚起了我心靈的覺醒,在這里,我遇見了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