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旺
(賀州水文中心昭平水文中心站,廣西 昭平 546800)
昭平縣中心水文站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qū)水文中心全面深化水文改革的決策部署,于2016年列為當時的賀州市水文水資源局改革的首個試點,積極探索,勇于嘗試,注重實踐,在推進水文測報一體化管理創(chuàng)新與實踐改革過程中積累了初步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結合昭平縣中心水文站近年來在改革中所作的探索與實踐,談談對基層水文測報一體化管理創(chuàng)新與實踐改革的幾點認識。
由于工作環(huán)境、人員年齡和素質等原因,基層水文干部職工普遍存在思想落后、觀念陳舊、習慣思維等阻礙水文測報管理改革發(fā)展的問題。各水文站多數干部職工對新時期治水思路和理念理解不深,對現代水文的認識比較模糊,對事業(yè)自信、價值觀念、主流主線和服務意識的理解存在偏差。水文工作的社會化和組織化程度相當低,站與站之間各自為陣,與其他部門、社會公眾的聯系較少,存有“只要做好站內的工作就可以了”的傳統觀念。在這種情況下,自治區(qū)水文中心作出基層水文測報一體化管理創(chuàng)新改革的決策部署,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而要實現基層水文的改革、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靠老觀念老辦法是行不通的,只有轉變觀念,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突破。例如,2002年重建昭平水文站和搬遷重建勞村水文站時,由于當時水文機構在管理職能和服務功能上不夠明確,在建過程中還按照老模式建設。而從基層水文職工的角度來說,更希望能實現20世紀80年代就談論的水文站隊結合的構想,以實現水文人進城的愿望。于是我們大膽地向梧州分局領導及基建科的同志提出能否把勞村、昭平兩站人力資源整合在一起辦公,強烈要求將勞村水文站的建房資金整合一部分給昭平水文站加高兩層(原昭平站建房設計為四層),之后又更大膽地要求和局機關簽訂協議整合辦公的要求,分局領導同意了我們的要求并簽訂了協議,后來也就有了現在的站房,形成了“水文人進城”的雛形。所以說,在推進水文測報一體化管理創(chuàng)新與實踐改革過程中,改革首先改思想、改觀念,沒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改革就是一句空話,就是“沒有方向的船”。對此,昭平縣中心水文站從轉變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入手,通過會議、培訓和平時自學等多種方式,對自治區(qū)水文中心關于基層水文測報一體化管理創(chuàng)新改革的決策部署等一系列文件精神進行全面深入的解讀,對改革后水文社會地位的提升、對水文人帶來的好處和發(fā)展等進行了深入分析、解釋,進一步激發(fā)了干部職工的積極性,逐步將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由“不想變”轉為“我要變”和由“要我做”轉為“我要做”。通過思想觀念的轉變,昭平縣中心水文站人員的整體面貌、精神狀態(tài)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觀,對工作充滿了激情,對事業(yè)充滿了自信,整個中心站的水文工作也發(fā)生了積極向好的變化。
近年來,隨著國家持續(xù)加大對水利、水文行業(yè)的投入,水文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基層水文職能單一、組織管理落后的問題依然存在,水文測站固守斷面“勘測收集資料”的職責長期未變,這種訂單式生產的“勘測工”始終定格于不接“地氣”的“哨兵”。每日簡單重復“昨天的故事”,無法形成基層水文測報一體化管理服務能力,無法堅守縣域這一基本行政單元管理與服務的陣地,無法解決水文主責主業(yè)所要求的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昭平縣中心水文站開展基層水文測報一體化管理創(chuàng)新改革,以轉職能轉方式改革為契機,及時改變原來各水文站各自為陣的分散管理模式,由昭平縣中心水文站統一管理轄區(qū)內(勞村、富羅、文竹坪、坑坪)水文測站,整合資源,集中服務,加快將測站傳統“哨兵”身份向“偵察兵”角色轉變,實施逐峰而測方式改革與測驗技術革新,爭取資金安裝了一套降蒸一體化設備開展前期比測工作,為實現岸溫、水面蒸發(fā)量自動化監(jiān)測奠定了基礎。對流量自動化監(jiān)測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加裝了監(jiān)測數據遠程傳輸設備,配備了相控陣ADCP、高速測船、測深儀、測距儀等設備,實現了流量的自動化、精細化監(jiān)測。認真探索新形勢下水文雙重管理,積極參與縣政府的水利規(guī)劃、防洪設施、工程水文分析、水資源論證等工作,進一步加強了與縣有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測報一體化方式轉變了,社會公眾對水文的知曉度也有了較大的提高,以前群眾“不知水文為何物”,現在一遇下雨就經常有人打電話來咨詢水情,在外面別人看見我們也會說“這是水文部門的人”,水文在社會的知名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007年11月成立昭平縣水文水資源局后,我們就積極探索嘗試向當地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發(fā)送水情短信信息,自編水情簡報,積極參與防汛抗旱決策。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被迫中斷,這就說明原有的基層水文管理體制機制和服務意識問題,依然是影響水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突出硬傷。舊的基層水文管理體制是制約水文事業(yè)發(fā)展的癥結之一,過去幾十年來水文基層管理體制的弊端主要體現在:①水文基層管理職能和服務功能不夠明確,缺乏政策法規(guī)支持;②水文工作實行垂直管理,與防汛抗旱、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不相適應,與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相脫節(jié),不能更好地服務于地方;③地方投入因體制因素沒有責任制約,導致水文事業(yè)發(fā)展緩慢。這些問題,必須及時研究措施加以解決。在服務上,我們認為必須高度重視“為誰服務”的問題,必須打破以往單一為防汛辦服務的局限做法,勇于走到前臺來,積極拓寬水文信息服務范圍,不僅要圍繞內部發(fā)展做好服務,還要將水文服務職能延伸到社會公眾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近年來,昭平縣中心水文站每年都向縣里爭取資金在縣城內的車站、碼頭、學校及下游鄉(xiāng)鎮(zhèn)低洼處安裝了標準化的防汛標尺,在縣城及相關重要防洪鄉(xiāng)鎮(zhèn)制作了洪水警示標志,切實把水文服務信息覆蓋到沿江城鎮(zhèn)、重點村屯和社會公眾,主動為當地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媒體以及社會公眾服務,進一步提升了水文行業(yè)的知名度和話語權。下一步,我們還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是加快水情遙測系統的建設,確保正常運行,為地方防汛決策提供實時穩(wěn)定的水情信息;二是加強重點河流及中小河流的預報工作,建立適合本縣域河流的洪水預報模型,探索日、旬、月預報方案,以縮短會商機制提高水情預報的精度和預見期,從根本上實現從經驗預報向模型化預報轉變。
水文測報一體化管理改革能否順利推進,關鍵在人。改革前,基層水文測站人員相對封閉,內部管理機制僵化,缺乏競爭機制和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寂寞成為基層測站水文人最大的困惑,脫離社會而邊緣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在語言系統、思維觀念、意志信念方面出現嚴重退化,難以順應時代潮流,難以支撐水文現代化目標實現。同時,由于基層水文測站人員培訓機會少,對外部了解不足,渠道窄而不暢,致使水文測驗手段落后,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運轉落后于氣象部門和水行政管理部門。因此,我們認為,在轉變水文人的思想觀念的基礎上,還要轉變人才思路,特別是要在人的數量和質量上想辦法、下功夫。昭平縣中心水文站通過整合各水文測站的人員資源,集中服務,現在人員已配齊。2016年,通過公務員考試招錄一名水文專業(yè)相關的職工,充實昭平縣中心水文站水文人員隊伍。在人員素質上,積極加強干部職工的業(yè)務培訓,從2015年底至2019年參加在全區(qū)、市舉行的各種水文測驗技術培訓班,就主要測驗儀器設備的應用問題對中心水文站干部職工進行了專門培訓。2019年2月組織人員參加了加強應對各種突發(fā)水事件的水文測報應急馳援演練,進一步提升縣級水文應急機動監(jiān)測能力。此外,注重加強日常管理,在平時的水文測報一體化工作實踐中,加強對中心水文站干部職工的實操訓練,提升干部職工的工作能力和業(yè)務水平;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積極借鑒兄弟市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靈活地運用于本站實踐中,不斷提升干部職工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全面深化水文改革和推進基層水文轉職能強服務改革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推進基層水文測報一體化管理服務改革,首要任務是轉思想轉觀念,改革主線是轉職能轉方式,改革核心是強服務、上水平,關鍵因素在于人才隊伍建設。下一步工作中,昭平縣中心水文站將繼續(xù)以開展全面深化水文測報一體化管理改革和基層水文轉職能強服務改革為契機,形成昭平縣中心水文站巡測式管理、交會式會商、集中式服務的工作機制,進一步轉思想轉觀念等方式,強服務上水平,強隊伍促發(fā)展,強化措施,狠抓執(zhí)行,切實將改革成果轉化為促進水文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助推基層水文事業(yè)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