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澤華,張雅明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柏氏肛腸科,上海 200021)
肛瘺是發(fā)生在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潰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遺病變。中醫(yī)學認為,肛瘺的發(fā)生是機體久病失養(yǎng)、稟賦素虛、飲食不節(jié)、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造成機體氣血運行不暢,陰陽不和,導致外邪入侵,熱腐成膿,集聚成毒,涓涓成瘺。肛瘺的病因較為復雜,普遍認為與肛周膿腫、肛門裂反復感染、會陰部手術等有關,臨床表現為流膿、腫痛、腫塊、瘙癢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對于肛瘺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手術能改善患者的癥狀,利于患者康復。但無論是微創(chuàng)手術還是傳統(tǒng)手術都不可避免地產生術后疼痛。術后留下的切口多為開放性創(chuàng)面,常因缺血、疼痛、感染等導致創(chuàng)面遲遲不愈合。此外,手術切口開放感染也會導致切口不易愈合,滲出增多,病程延長,加大患者的痛苦。肛瘺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創(chuàng)傷性。中醫(yī)認為,肛瘺手術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有濕熱癥候,如創(chuàng)面滲液、紅腫熱痛等,也有血瘀證候,如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顏色晦暗[2]。柏氏清熱散瘀方具有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減輕術后疼痛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柏氏清熱散瘀方在肛瘺術后鎮(zhèn)痛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柏氏肛腸科就診的肛瘺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上述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齡24~41歲,平均(31.2±3.7)歲;體重45~66 kg,平均(52.7±8.2) kg;病程2~15個月,平均(7.1±2.4)個月。觀察組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齡22~45歲,平均(31.4±3.6)歲;體重43~68 kg,平均(52.9±8.0) kg;病程1~17個月,平均(7.3±2.2)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美國結直腸外科醫(yī)師學會肛周膿腫、肛瘺和直腸陰道瘺臨床診治指南[3]中關于低位單純肛瘺的診斷標準;②無痔疾洗液熏洗、柏氏清熱散瘀方熏洗治療禁忌證,且無過敏反應;③患者意識清醒,能配合完成各項調研。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非低位單純肛瘺;③直腸息肉、瘢痕體質或過敏體質者;④半年內接受過其他肛瘺手術治療者;⑤入院資料不全者。
1.3方法 對照組給予痔疾洗液熏洗治療。痔疾洗液(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12101A,規(guī)格:125 mL)與水的濃度配比為125∶1 000,將125 mL痔疾洗液放入1 000 mL沸水中,先熱熏肛門,后坐浴20 min,每日2次。
觀察組給予柏氏清熱散瘀方熏洗。清熱散瘀方(半枝蓮30 g,沒藥15 g,乳香15 g,黃柏15 g,苦參15 g,蒲公英20 g,虎杖20 g)加水1 000 mL,第1次煎取250 mL備用;加水800 mL,第2次煎取250 mL,然后同第1次煎取的藥汁混勻,使用熏洗儀(黃石市雄卿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型號:DKQWS-A-5Y型)38 ℃恒溫熏洗,每日2次,每次15 min。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4 d(1個療程)。
1.4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評定標準:痊愈,創(chuàng)面上皮瘢痕堅實并完全覆蓋,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顯效,創(chuàng)面肉芽顏色鮮紅、新鮮,創(chuàng)面縮小51%~75%;好轉,創(chuàng)面肉芽色紅、新鮮,創(chuàng)面縮小25%~50%;無效,創(chuàng)面肉芽生長較少,組織色暗,創(chuàng)面縮小<25%[4]。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3 d、7 d、14 d的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顯。③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率、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④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變化情況。采用SF-36健康調查量表[5]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精神健康、情感智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活力及總體健康,評分范圍1~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2%(50/5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7%(43/52),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Z=6.246,P=0.026)。見表1。
表1 兩組肛瘺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的比較 (例)
對照組:給予痔疾洗液治療;觀察組:給予柏氏清熱散瘀方治療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的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逐漸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為顯著,兩組間、時點間及組間·時點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后7 d治療后14 d對照組523.87±0.393.81±0.282.91±0.531.42±0.53觀察組523.93±0.412.51±0.771.97±0.871.02±0.47 組間F=19.031 P<0.001 時點間F=542.367 P<0.001 組間·時點間F=58.300 P<0.001
對照組:給予痔疾洗液治療;觀察組:給予柏氏清熱散瘀方治療
2.3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及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組別例數愈合率(%)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d)住院時間(d)對照組5282.0±3.720.1±4.613.8±2.6觀察組5290.6±2.215.2±3.210.1±2.7t值16.82715.23512.165P值<0.001<0.001<0.001
對照組:給予痔疾洗液治療;觀察組:給予柏氏清熱散瘀方治療
2.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精神健康、情感智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活力、總體健康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各指標組間、時點間、組間和時點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肛瘺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分,
對照組:給予痔疾洗液治療;觀察組:給予柏氏清熱散瘀方治療
現代醫(yī)學認為,肛瘺術后血栓、組織增生、局部充血水腫等病理產物加上腸內外細菌增殖、術后創(chuàng)面較大且開放、肛門直腸周圍神經分布密集等可造成炎癥反應顯著,患者極易發(fā)生術后感染、創(chuàng)面滲液、腫脹、疼痛等情況[6-7]。中醫(yī)學認為,肛瘺術后創(chuàng)面表現為黏稠膿液、滲液,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潮濕等濕征象,以及紅腫熱痛等熱癥候[8]。肛瘺病灶雖已去除,但機體肌肉、肌膚受損,脈絡斷裂,致機體氣血不暢、氣血郁滯,所以濕熱夾瘀也是肛瘺術后創(chuàng)面癥狀的主要病機[9]。治療主要以清熱利濕,活血止痛,散瘀生肌以及降低炎癥滲出,加快水腫消退為主。研究證明,中藥熏洗坐浴對肉芽生長環(huán)境、上皮生長環(huán)境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可以減輕組織水腫,對局部組織的淋巴循環(huán)和血液循環(huán)有良好的改善作用[9]。
本研究使用柏氏清熱散瘀方為患者進行中藥熏洗,方中沒藥具有消腫生肌、活血止痛之功效,其鎮(zhèn)痛、抗炎等藥理活性已被現代藥理研究所證實[10];乳香具有抗腫瘤、抗炎、追毒、定痛、調氣活血的功效[11];苦參可直接抑制炎癥,具有治熱毒血痢、清熱燥濕殺蟲的功效[12]。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苦參清熱燥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利尿、保護肝臟、抗過敏、抗炎上[13]。黃柏對橫紋肌具有一定的松弛作用,具有解毒、燥濕、清熱的功效,對肛管局部循環(huán)起改善作用,能降低肛管壓力,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14]。黃柏具有促進切口愈合的作用[15]。蒲公英外敷散腫,為解熱涼血之要藥,蒲公英與黃柏一起能發(fā)揮活血通絡、清熱解毒的作用[16]?;⒄绕澉焚|能抑制炎癥反應,減少創(chuàng)面滲液滲出,具有通經、散瘀、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對創(chuàng)面愈合起促進作用[17]。上述諸藥相輔相成共奏消腫止痛、活血散瘀、清熱燥濕之功效。
直腸黏膜下組織疏松、血運豐富、周圍血管密集,熏洗坐浴可通過藥物濃度差、彌散等促使藥物移向腸壁,加上分子擴散運動,引導直腸黏膜緩慢吸收,最終發(fā)揮藥物治療作用。熏洗儀治療可發(fā)揮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雙重作用。熏洗儀通過溫熱、蒸騰等作用,幫助機體開放肌膚皮脂腺、毛囊、汗腺等附屬器,擴張局部血管,促進機體排除炎癥致病介質和代謝產物,幫助增加角質層的水合程度,增加藥物穿透、吸收的通道,提高皮膚的水合程度和中藥活性離子的透皮功效,增加藥物的吸收率。超聲霧化中藥熏洗還能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和切口氧含量,緩解肛管靜止壓力,增強局部修復能力和抗感染能力,抑制急性炎癥反應及滲出,從而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改善癥狀。
沈菲菲和張雅明[18]使用柏氏清熱散瘀方對低位肛瘺術后患者進行治療,其中對照組予以龍珠軟膏換藥,治療組予柏氏清熱散瘀方換藥,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更短,腫脹積分更低,疼痛程度減輕得更為顯著,證明柏氏清熱散瘀方能有效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改善術后創(chuàng)面腫脹、緩解術后疼痛。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療效更好,治療后3 d、7 d和14 d的VAS降低更為明顯,創(chuàng)面愈合率更高,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較短,生活質量更佳(P<0.05)。
綜上所述,將柏氏清熱散瘀方用于肛瘺術后鎮(zhèn)痛中具有較好的近期療效,能緩解術后疼痛,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