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珉,郭 寧
(杭州九米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30)
杭州銀湖實驗學校坐落于杭州國家級銀湖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隸屬浙江省富陽中學教育集團永興學校。九年一貫制全寄宿學校,小學部 36個班約1 440人;初中部60個班約2 700人;共96個班,學生約 4 140人。校內(nèi)附設一所教育研究中心——銀湖書院,教學研一體化。整所學校占地23.33 hm2,總建筑面積約148萬m2,總投資近10億。見圖1。
圖1 山水校園——杭州銀湖實驗學校實景圖(攝影:姚力)
建筑設計“精”在滿足項目方方面面需求;“貴”在賦予建筑點點滴滴生命活力。永興學苑校訓“誠正博雅、進德修業(yè)”,辦學方向“生態(tài)化、信息化、國際化、個性化”。學校校訓與辦學方向應是學校建筑設計的理念與指導。
天時:本項目時逢杭州國家級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成長期,區(qū)內(nèi)需求高檔次九年一貫制學校,而浙江省富陽中學教育集團已具備創(chuàng)建杭州銀湖實驗學校的意愿、能力與財力。
地利:基地青山環(huán)抱,北高南低,清源溪順山勢從基地西北方向流入,溪水潺潺,緩丘田園,古樹成蔭,自然環(huán)境上佳?;貣|靠美達路,緊鄰午潮山國家森林公園,10 km半徑內(nèi)聚集了中國美院、浙江大學之江校區(qū)、浙江音樂學院、浙江外國語學院等眾多學府,人文氣氛醇厚,是一塊鬧中取靜、宜居樂學的風水寶地。校園功能總平面圖見圖2。
圖2 總平面圖
“地利”啟示:學校正門理應設在美達路上,以利學校融入杭州富陽人文社會?;匚鱾?cè)依山傍溪、清新寧靜,教學建筑群理應靠近此樂學之地。
人和:杭州九米建筑的設計師們與富陽教育集團的領導與教師們一同考察了北京、杭州兩地相關(guān)的先進學校,并多次進行了深入廣泛的探討交流,精誠合作,必然臻于至善。
遵循生態(tài)化辦學方向,建筑設計果斷“攬山”“親水”“保護百年古樹”,在中國校園展現(xiàn)西方摩爾式園林景觀。“攬山”,保留南部小山,整修成為學生愛心實驗茶園。茶山麓北,銀湖實驗學校;麓南,教育研究中心——銀湖書院,“百年古櫸”增添書院古風雅景?!坝H水”,因勢利導巧用自然流經(jīng)基地的清源溪規(guī)劃布局,學生食堂、宿舍、教學樓等建筑群由北向南依山傍水錯落在蜿蜒溪流兩岸,書聲朗朗,流水淙淙,名副其實的“溪畔學塾”。山清水秀,師生共享清新空氣,擁有健康“綠肺”。因地制宜開挖中部近山體處水塘,將溪流擴成湖泊,冠名“古銀湖”,以此湖為核心構(gòu)筑摩爾風格校園中心湖景區(qū),“銀湖蟬語”“觀山攬碧”“桃李深處”三大景觀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生生不息,賦予環(huán)湖建筑群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清源溪順山勢自西北流經(jīng)校園,在南端聚水成池,天賜山麓銀湖書院最美的水池。
整體規(guī)劃中,簡明地通過縱橫十字軸線確立圖書館為校園的中心建筑,集合科技館和體藝館形成核心共享建筑群。由核心建筑群輻射東南西北,合理規(guī)劃全局。精心細膩地參考古今中外典型校園建筑,民國風范與摩爾風格融入本校園建筑與園林。
浙江名校永興學苑以中華牌樓式東大門面向社會,展示“誠正博雅、進德修業(yè)”中華書塾古訓,發(fā)揚光大“尚德篤學、精勤求是”富陽書院文化。見圖3。
圖3 學校東大門實景圖(攝影:姚力)
清晨,穿過校門“永興學苑”牌樓,迎著朝陽走在寬闊的林蔭大道上,右側(cè)是初中部400 m紅色塑膠田徑場,左側(cè)是小學部200 m田徑場,晨練跑步的學生們個個朝氣篷勃、健康開朗。聽鐘塔報時,聞桂花飄香,便到圖書館前廣場,中西合璧典雅建筑群在遠處青山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莊重氣派。
核心共享建筑群包括圖書館、會議中心、科技館和體藝館。
在圖書館—會議中心建筑設計上,坡形屋頂中心部位采取長方形大面積開口,長方形中心部位平面內(nèi)頂棚設置繁星式燈光照明,周邊透明玻璃自然采光,落差十多米的通天自然采光與繁星燦爛室內(nèi)照明凸顯圖書館一樓大廳明亮高大氣魄。見圖4。
圖書館設有數(shù)字化教室、視聽閱覽、電子閱覽、教育研究資料中心。
科技館共4層,設置科技活動室、科技展示廳、多媒體影音室、信息中心及計算機房。1層次門廳出入口處連接外廊通向初中部教學樓1號樓。
體藝館1層設游泳池、演出廳、健身房,還特設教師健身中心;2層設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館、室內(nèi)體操房;3層設音樂教室、舞蹈教室和美術(shù)教室。
總之,豐富多彩的現(xiàn)代化共享設施滿足了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對健身、文藝、天文、地理、3D立體打印、VR等個性化選修課程的需求。
面對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中一年級小學生僅為6歲兒童,初一學生為十三四歲少年這樣的特殊群體,本設計在建筑庭院之間以“廊”相連,門廊、走廊、外廊、風雨連廊、景觀廊橋、聽溪廊……組合構(gòu)成校園“游廊網(wǎng)絡”,師生們在建筑內(nèi)外、庭院和山水間穿行,風雨無阻,來往自如。“游廊網(wǎng)絡”給全校師生員工在生活、學習、文體娛樂、聚會交流諸多方面帶來便捷與舒暢。
合院型教學建筑樓依山傍水錯落在蜿蜒溪流兩岸,雅稱“溪畔書塾”。設計采用經(jīng)典耐用的建筑風格,內(nèi)斂大氣的中國灰色調(diào)。校園功能分區(qū)總平面圖顯示:初中部在西北校區(qū),其教學區(qū)鄰近科技館、圖書館、體藝館共享核心區(qū);小學部在南校區(qū),清源溪畔,東為教學區(qū),對岸是食堂生活區(qū)。教學樓群擁有90 m2寬敞明亮的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每層均設教師辦公室,小學部教學樓1層設醫(yī)務室和圖書室,初中部附屬實驗樓設有語音教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及生化實驗室,風雨連廊方便各教學樓之間互動與交流。初中部教學1號樓東門連接外廊直通科技館1層次門出入口;而西門連接外廊通往2號樓。2號教學樓1層設有醫(yī)務室,南門接連廊經(jīng)過鐘塔通往3號樓。連接貫穿各教學設施的門廊、外廊和連廊,大大方便了師生們的教育活動與課外交流。見圖5。
圖5 中學教學區(qū)實景圖(攝影:姚力)
銀湖實驗學??是竺麕?期待名師出高徒,而名師需在研究性變革實踐中成長。設立教育研究中心——銀湖書院旨在培養(yǎng)教學與教研雙優(yōu)的骨干教師隊伍。銀湖書院位處茶山山麓下,整個校園的最南端,是以傳統(tǒng)書院為原型,建筑以庭院組織建筑群落空間,柱廊圍繞水面,坡屋頂高低錯落,呈現(xiàn)古色古香中華書院之幽靜,傳統(tǒng)園林韻味之典雅?;匕倌旯艠涑删土藭骸芭R軒望櫸”的風雅;清源溪順勢流往基地南端聚水成池,自然形成了書院“荷花池”水景。書院內(nèi)設研究與培訓活動空間5 000 m2,研究所辦公室、培訓教室、討論室、會議室、接待室、外請專家的休息室,應有盡有,是教師們進修學習與交流研討的合宜場所。見圖6。
圖6 銀湖書院內(nèi)庭院實景圖(攝影:姚力)
一年級6歲新生入學后開始在九年一貫制全寄宿學校校園里學習、生活和成長。校園就是孩子們的家。建筑設計師心懷慈母情結(jié),細致入微打造空氣清新、舒適便捷的學生之家——自然氧吧“溪畔宿舍”。
小學生宿舍樓西鄰青山,東傍清源溪流,對岸是一年四季綠油油的茶山,空氣清新富氧,利于孩子們健康成長。小學宿舍樓均4層,中學宿舍樓為5層,帶陽臺的4人寢室,衛(wèi)生間、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洗
衣房、小超市、值班室、外廊、風雨連廊,設施周全,溫馨舒適。在合理規(guī)劃各功能區(qū)用地比例上,建筑設計采用建筑圍合形成教學樓合院庭院,在保證教學樓采光、通風與活動空間的前提下,有效節(jié)省建筑用地面積。而另一方面,規(guī)劃遵循學校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盡其可能擴大學生室外活動的用地面積,中、小學部分別擁有400 m和200 m標準塑膠運動場、多處室外籃球場、田徑場、交流花園、鄰里花園。校園南部小山拓展成為學生課外實驗茶園和果園。校園處處綠草地,梨樹、桂花樹、紫薇、楊柳、香樟……四季花木清新的校園環(huán)境,讓師生們充分享受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和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名副其實融于自然的山水校園。
建筑設計師的感悟:1)“壓力”:寸土寸金的風水寶地,規(guī)劃設計步步細致入微,方案反復深入推敲。2)“返老還童”:一顆學子心,思小學生所想,求初中生所需。3)“慈母情結(jié)”:處處以溫馨、舒適、安全為重。4)“名師出高徒”:仔細思量老師對教學設施的期待。
項目于2017年竣工,當年杭州銀湖實驗學校就招生開學了,銀湖書院即時開展教師進修、學術(shù)研討等國內(nèi)和國際教學研究活動。來自學生、老師、家長們對山水校園的“贊”,是給予建筑設計師最純樸的褒獎與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