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秀英
摘? 要:伴隨2018韓國平昌冬奧會的落幕,冬奧會已正式進入北京2022冬奧會周期。因此繼2008北京奧林匹克教育之后,奧林匹克教育已第二次在中國全面開啟。但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在中國的開展與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存在諸多不同,其中最凸顯的不同是國際奧林匹克教育在奧林匹克運動戰(zhàn)略性變革的背景下,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出現(xiàn)了新的走向。本文對當前國際奧林匹克教育理念、主題和路徑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國際奧林匹克教育;新走向;解讀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1-0048-03
2016年國際奧委會集各國奧林匹克教育專家之智慧,出版了基于競技運動項目(A Sport-Based Programme)的《奧林匹克價值教育指南》(The Fundamentals of Olympic Values Education)。這是繼國際奧委會2005年啟動“奧林匹克價值教育項目”[the Olympic Values Education Programme(OVEP)]再次修訂出版的《指南》?,F(xiàn)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對此做出了高度評價:‘奧林匹克價值教育項目能引導青少年發(fā)現(xiàn)共識,參與蘊含奧林匹克卓越、尊重、友誼核心價值的各種活動。因此,國際奧委會致力于促進競技運動和身體活動的全球參與,并開發(fā)適宜的教育手段實現(xiàn)青少年的全面參與主動實踐……目前,110多個國家(地區(qū))已經(jīng)開展了奧林匹克價值教育項目,眾多的青少年已經(jīng)體驗了奧林匹克價值在行動的活動。”為使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能順應國際奧林匹克教育走向,并結合中國特色實現(xiàn)更大創(chuàng)新,為國際奧林匹克教育作出中國貢獻,本文旨在對當前國際奧林匹克教育的新走向進行全面解讀,為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提供理論指引和實踐參考。
一、奧林匹克教育的核心理念——奧林匹克主義價值觀
什么是奧林匹克主義價值觀?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憲章》中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生活哲學。它將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奧林匹克主義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奮斗中所體驗到的樂趣、優(yōu)秀榜樣的教育價值、社會責任及對一般倫理基本原則的推崇為基礎的?!?/p>
其核心是關注人的和諧發(fā)展,即身心精神各方面品質的均衡發(fā)展。要使人得到全面和諧發(fā)展,需要具體的途徑。奧林匹克主義選擇的重要途經(jīng)是競技運動,并在其宗旨中明確闡明“使競技運動為人的和諧發(fā)展服務”。同時,奧林匹克主義還認為,要使競技運動發(fā)揮其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功能,實現(xiàn)其改造社會的目標,有兩個前提條件必須滿足,這就是與文化和教育緊密結合,融為一體。各種文化形式如音樂、文學、雕塑、繪畫等與競技運動結合可以提高競技運動的層次。這樣奧林匹克運動就會在身心群三個方面確保人的均衡發(fā)展。在尋求到最佳途徑的基礎上,針對奧林匹克運動的主要對象是全世界的青少年,奧林匹克主義又基于青少年羨慕英雄、崇拜英雄,而且渴望成為英雄的特點,將充分發(fā)揮奧運選手的榜樣作用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奧林匹克主義在關注人的和諧發(fā)展的同時,又將其提升到人生哲學和生活方式的層次,并強調(diào)這種生活方式基于三大基礎:奮斗中取樂、優(yōu)秀榜樣的教育價值和對普適性倫理基本原則的推崇。
奧林匹克主義極大地豐富了競技運動的內(nèi)涵。它使奧林匹克運動擔負起崇高的歷史使命,具有了強大的教育作用和崇高的文化價值,從而使這一運動有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長期的奮斗目標。
二、奧林匹克教育的三大核心價值
進入21世紀,國際奧委會經(jīng)過研究,將奧林匹克核心價值概括為卓越(Excellence)、尊重(Respect)和友誼(Friendship)三大價值。這三大價值也是當前國際奧林匹克教育在全世界首推的三大價值。
(一)卓越(Excellence)
卓越是指我們無論是在玩耍時,還是在職業(yè)體育生涯中,都做到竭盡全力努力奮斗。重要的不是取勝,而是參與,不斷取得進步,享受身、心和精神各種品質均衡發(fā)展的健康快樂。這是對“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格言和“參與比取勝更重要”奧林匹克名言的智慧凝練。卓越也顯示了貫穿奧林匹克運動所有活動中高質量的努力,從奧運會管理到促進體育項目的發(fā)展,再到鼓勵青少年努力拼搏。
“更快、更高、更強”是奧林匹克運動的著名格言。它出自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亨利·馬丁·迪東之口。在1895年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迪東鼓勵學生們說:“在這里,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顧拜旦借用來,并在1920年安特衛(wèi)普第7屆奧運會上首次使用。這句格言雖然只有短短6個字,但卻具有非常豐富的內(nèi)涵。它既是指在競技場上面對強大的對手,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又是指對自己永不滿足,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向新的極限沖擊。不僅如此,這句格言還鼓勵人們在生活中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地更新,永遠保持勃勃的朝氣。
“參與比取勝更重要”是奧林匹克運動廣為流傳的名言。這句話充滿哲理意味,源自1908年倫敦奧運會上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主教埃塞爾伯特·塔爾博特主持宗教儀式時的布道詞:“奧運會,取勝不像參加那樣重要?!鳖櫚莸┞牶箢H受啟發(fā),并在演講中多次引用。他說:“在奧運會上,重要的不是取勝,而是參與。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凱旋,而是奮斗,最重要的不是曾征服,而是你奮力拼搏過。”
奧林匹克名言與奧林匹克格言不僅不是相互矛盾的,反而是相輔相成的。競技運動的訓練和比賽是一個過程。勝利作為這個過程的結果只屬于更快、更高、更強者。但是競技運動的功能和價值主要表現(xiàn)于訓練和比賽的過程,而不是它的結果。所以“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取勝”正是說明了訓練和競賽過程比其結果更重要這個道理。正因為如此,在奧林匹克賽場上,有無數(shù)名明知取勝希望渺茫,卻仍盡全力努力拼搏的勇士,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已經(jīng)充分體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凸顯了奧運英雄的本色,充分發(fā)揮了優(yōu)秀榜樣的教育價值。
(二)尊重(Respect)
尊重是指尊重自己,尊重身體,尊重他人,尊重規(guī)則,尊重競技運動、尊重環(huán)境。運動員通過公平競爭來顯示尊重。奧林匹克運動在其反興奮劑斗爭、持續(xù)支持運動員的發(fā)展和在體育領域提高婦女地位,以及促進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履行其這一價值的承諾。
奧林匹克運動是國際性的運動,奧林匹克運動會是迄今人類歷史上規(guī)??涨暗拇缶蹠?,首先遇到的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各種文化之間的差異,差異就是矛盾,矛盾就有可能發(fā)生沖突。必須有一種方法,來消除這種矛盾的副作用,使差異成為相互學習交流的動力。因此,《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其目的就是在于它為奧林匹克運動提供一個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境界。只有這樣,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相互交流才能真正實現(xiàn)。在奧運的賽場上,秉持奧運精神的奧運英雄激勵著一代代全世界的青少年。
(三)友誼(Friendship)
友誼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所在,鼓勵運動員和觀眾將競技運動視為個人之間,以及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相互理解的工具。依靠這一價值,使運動員與自己的隊友以及競爭對手形成持續(xù)終身的聯(lián)系。奧林匹克運動通過人道主義援助、文化和教育活動,以及對競技運動與和平等主題的公平對話和論壇來表達這一價值。在競爭激烈、驚心動魄的奧運比賽賽場,溫暖友誼的故事也時有發(fā)生,這些溫情的畫面、溫暖的故事更成為奧運經(jīng)久不衰的源泉。
三、奧林匹克教育五大主題
為促進奧林匹克卓越、尊重、友誼的三大核心教育價值的學習和普及,國際奧委會又基于這三大核心價值,詳細闡述了奧林匹克教育的五大主題,即奮斗中取樂,公平競爭,履行尊重,追求卓越,身、心、精神的均衡。五大教育主題涵蓋了學習的三種基本方式:認知(智力)學習、情感(社交/感情)學習和運動(身體)學習。
(一)奮斗中取樂(Joy of Effort)
青少年通過參與身體活動、運動、游戲和競技運動挑戰(zhàn)自我、相互挑戰(zhàn),發(fā)展提升其身體技能、行為能力和智力。
(二)公平競爭(fair Play)
公平競爭是競技運動的理念,但它可以不同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得以運用。在競技運動中學習公平競爭,能引導公平競爭行為在社會和生活中得到發(fā)展和強化。
(三)履行尊重(Practising Respect)
讓處于多元文化世界的青少年學會接受并尊重多元化,履行友好的個人行為,從而促進和平和國際理解。
(四)追求卓越(Pursuit of Excellence)
追求卓越有助于青少年做出積極、健康的選擇,并竭盡所能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五)身、心、精神的均衡(Balance between Body, Will and Mind)學習參與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活動,而不是僅僅對精神或身體素養(yǎng)的單一促進。在運動中學習有助于道德和智力的雙向發(fā)展,該理念是顧拜旦復興現(xiàn)代奧運會的基石。
當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教育五大教育主題,是奧林匹克核心價值的具體化和實踐化。
四、基于競技運動跨學科的綜合奧林匹克教育六大路徑
奧林匹克主義價值觀強調(diào)奧林匹克教育是基于競技運動,并強調(diào)與文化和教育的緊密結合。為了進一步將奧林匹克三大核心價值和五大教育主題切實可行地運用到實踐之中,國際奧林匹克教育提出了基于競技運動教育的跨學科融合教育路徑(圖1)。以奧林匹克主義為核心,融入各個學科的教育和教學之中。但值得強調(diào)的是,奧林匹克教育的根本路徑是以競技運動教育為基礎。
五、結語
教育是傳承百余年奧林匹克運動安身立命之本,奧林匹克主義價值觀是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的起點和最終歸宿。當前國際奧林匹克教育的新走向仍是在秉持并更新奧林匹克主義的價值觀,基于競技運動為根本載體開展和實施。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應在國際奧林匹克教育新走向的背景下,基于以往冬奧會主辦城市和2008北京奧林匹克教育的經(jīng)驗,緊密結合中國當前的教育特點和特色,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模式 ,成為北京2022冬奧會的矚目亮點。
參考文獻:
[1]The Fundamentals of Olympic Values Education: A Sports-Based Programme[M]. Produ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Department of Public Affair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Sport, Lausanne, Switzerland , Published in 2016.
[2]任海.奧林匹克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5.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022年北京冬奧會背景下中國奧林匹克教育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部分內(nèi)容,項目號19BTY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