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梅
甘肅省武威腫瘤醫(yī)院,甘肅 武威733000
患者,43 歲,體檢發(fā)現盆腔包塊1 年,伴下腹間斷性下墜感1 月,于2016 年6 月30 日入院。1 年前在外院體檢發(fā)現盆腔包塊(直徑約3.0cm),患者因月經正常、無腹痛等癥,未予重視,未進一步檢查。1 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性小腹下墜感,就診于我院,我院查超聲:子宮多發(fā)肌瘤;左側附件區(qū)囊實性腫物,大小5.5 cm×4.0cm,以囊性為主,囊內可見低回聲團及條狀分隔,邊界尚清,未見明顯血流信號。盆腔MRI 檢查:左側附件區(qū)可見囊實性腫物,約5.4cm×3.3cm×4.0cm 大小,子宮體積增大,肌層內可見多發(fā)結節(jié)。盆腔MRI 診斷:①左側附件區(qū)囊實性腫物,考慮惡性;盆腔少量積液。②子宮多發(fā)肌瘤。查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AFP)、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均正常。婦科檢查:子宮增大,捫及多個質硬肌瘤;左側附件區(qū)腫物,直徑5cm,質硬,活動,無觸痛。入院后于2016 年7 月6 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術,術中探查見:淡黃色腹水約70mL,子宮見多個肌瘤樣腫物突起,如孕70 余天大小;左側卵巢常大,在輸卵管系膜上有一囊實性腫物約5.5cm,表面光滑,無粘連,右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盆腹腔內余組織臟器未見明顯異常,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未捫及腫大。切除左側輸卵管系膜腫物送快速冰凍示:惡性腫瘤,術中剖視標本:呈囊實性,切面灰白色,見少量漿液性液體,囊內未見明顯乳頭及結節(jié)。遂行全子宮、雙附件、大網膜、闌尾切除術+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術中腹腔沖洗液未見惡性腫瘤細胞。術后病理檢查示:送檢腫瘤主要排列呈管狀結構和實性結構,細胞致密伴異型,核分裂象易見,結合免疫組化結果和部位提示輸卵管系膜惡性Wolffian 附件腫瘤,腫瘤大小5cm×4.5cm×4.0cm,未累及周圍組織。子宮肌壁間多發(fā)平滑肌瘤,雙側輸卵管及卵巢未見明顯異常。闌尾組織呈慢性炎,淋巴結未見腫瘤轉移(0/40)。免疫組化結果顯示:AE1/AE3(+++),EMA(-),CK7(-),CR(+++),ER(-),MC(-),PR 灶(+),WT1(+++),CA125(-),CD10(-),ainhibin(+++),P53(+),Vim(+++),PAX8(-),Ki-67(10%~15%),GATA3(-),CD56(-)。最終診斷:左側輸卵管系膜惡性Wolffian 附件腫瘤(Ia 期)。囑患者術后定期復查、隨診。
Wolffian 附件腫瘤(Wolffian adnexal tumor,WAT)(以下簡稱WAT)是一種罕見的腫瘤,WAT 由Kariminejad 等于1973 年首先發(fā)現并報道,其生物學行為難以確定[1],主要發(fā)生在中腎管殘件組織分布的部位,以闊韌帶、輸卵管系膜和卵巢門部位多見[1-5]。發(fā)病年齡11~90 歲[3],多無臨床癥狀,在婦科檢查或行婦科手術時偶然發(fā)現,少數患者表現為腹脹、腹痛、陰道流血等癥[2,4-5]。文獻報道,該腫瘤多為單側性,腫瘤大小0.5cm~25cm,腫瘤大多表面光滑,界限清楚,灰黃或灰褐色,實性為主,也可呈實性或囊實性[1,4,6-7]。鏡下腫瘤細胞排列成管狀、囊狀、篩狀或彌漫實性片狀、多種排列方式混合存在同一腫瘤中,并相互夾雜,其中管狀及篩狀結構被認為是特征性的改變[3,8]。鏡下大多數WAT 組織形態(tài)基本一致,無異型,核分裂罕見。少數腫瘤可見局部非典型腫瘤細胞,同時伴核分裂活性增高,可能提示為惡性[3]。免疫組化診斷惡性WAT 的意義不大,一般不作為腫瘤診斷的直接標準,但對鑒別診斷有幫助,且有學者認為免疫組化結果可在常規(guī)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對激素受體陽性者可考慮內分泌治療,為選擇激素治療方案提供依據[1,2,5,7,10]。并且有學者研究得出結論,核分裂和ki-67 的指數越高,惡性腫瘤的幾率越大[7,10]。
WAT 文獻報道90 余例,惡性10 余例,國內報道30 余例,惡性4 例。惡性WAT 極罕見,國內于2010 年由肖大樹首次報道1 例惡性WAT[1]。到目前為止國內共報道惡性4 例[1,2,5,7,10]。綜合相關文獻多數作者認為大多數WAT 是良性病變,然而少數病例呈良性細胞學表現,但可能出現復發(fā)和轉移,一般在發(fā)病后2~8 年可以復發(fā)及轉移[1,3,5-7,10]。WAT 具有潛在惡性或低度惡性[1,10]。提示WAT 為惡性行為的特征主要是細胞異型和核分裂多見,但不能忽略腫瘤大小、出血壞死和腫瘤包膜結節(jié)狀突起、破裂,即使細胞不典型、核分裂少見也可發(fā)生復發(fā)[1,7]。所有患者必須長期密切隨訪。治療主要行患側輸卵管或附件切除術[1,3,7,9],部分病例因術中冰凍提示低度惡性腫瘤而同時切除子宮、附件甚至大網膜。對復發(fā)者手術切除腫瘤仍是最佳治療手段[3,7,8],術后輔助放化療,但輔助性放化療效果尚不肯定[3,5,7,8],對放化療不敏感者可考慮相應的個體化治療,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2,3,6,7,8],文獻中僅有1 例行淋巴結切除。
本例患者術前影像資料提示左側附件區(qū)腫瘤多考慮惡性腫瘤,術中見腫瘤形態(tài)規(guī)則,包膜完整,來源于輸卵管系膜,腹盆腔內未見明顯異常,術中剖視標本:呈囊實性,囊內未見明顯乳頭及結節(jié)。但術中冰凍提示惡性,遂行上述手術治療。結合免疫組化結果和術后病理提示為輸卵管系膜惡性WAT。由于WAT 罕見,惡性WAT 更是罕見,術前診斷困難,術中冰凍診斷也容易誤診為婦科其他惡性腫瘤。導致手術范圍無法正確把握。在臨床工作中,遇見特殊部位的腫瘤(闊韌帶、輸卵管系膜、卵巢門部,尤其是輸卵管系膜腫瘤),如果肉眼觀察腫瘤惡性跡象不明顯,即使術中冰凍提示有異型細胞及核分裂象,除想到常見的生殖系統惡性腫瘤,還應考慮到較罕見的Wolffian 附件腫瘤,尤其對年輕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或許可得到較合理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