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妍 馬欣悅
摘要:如今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越來越緊密深入,旅游景區(qū)作為面向外國游客展現(xiàn)我國山川物貌、風土人情的窗口,在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旅游風景區(qū)公示語的日文譯寫卻錯誤頻出,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的大國風范,降低了我國的日語教育水準,亟待糾正整改。從部分景區(qū)的日文譯寫問題出發(fā),對其原因進行了調(diào)查與分析,旨在更好地解決當今景區(qū)公示語翻譯錯誤叢生的問題。
關鍵詞:景區(qū)公示語 日文譯寫 限令禁止用語 誤譯
中圖分類號:H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1-0082-02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也日益密切。旅游景區(qū)作為一個重要的交流點,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中外之間的距離,也傳播發(fā)揚了其自身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而旅游風景區(qū)要想發(fā)揮其促使中華文化源源不斷輸出的獨特作用,景區(qū)中的公示語翻譯是關鍵所在。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旅游景區(qū)的公示語翻譯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翻譯問題,翻譯缺乏準確性、邏輯性,甚至不合理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這些翻譯問題不僅會給外國旅客的游覽帶來不便,也極大程度地影響了中外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一、景區(qū)限令禁止類錯譯實例與分析
筆者在整理和分析限令禁止用語翻譯錯誤時,發(fā)現(xiàn)了下述六種錯誤類型:濫用機器翻譯、望文生“譯”、語法使用不當、譯文南轅北轍、語氣程度不符和贅余。
(一)濫用機器翻譯
這類翻譯問題通常給人語句不通、突兀別扭的閱讀觀感。其源于譯者在并不了解譯入語的情況下,完全依靠翻譯軟件。
例1:文明觀賞,請勿踩踏——文明の観覧濕っぽい踏みつけだった。
例文2:請勿踐踏草坪——濕っぽい芝生を蹂躙。
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翻譯軟件把“請勿”都譯為「濕っぽい」。由于機器翻譯技術的不成熟,導致句中前言不搭后語地出現(xiàn)個“濕漉漉”,不僅會誤導外國游客,同時還有損景區(qū)的整體形象。
(二)望文生“譯”
1.濫用同形異義漢字詞
這類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中日兩國有很多同形異義的漢字詞,翻譯者只知它們同形卻不知它們異義,便隨意地將他們“一視同仁”地使用,這種情況往往會使外國游客無法理解目的語的本意。
例3:景區(qū)請勿攜帶寵物——観光地區(qū)はペットを攜帯しないでください。
該譯文直接將“攜帶”譯為日語的「攜帯」,而其有不同的含義。日語中的「攜帯」有兩個意思,一是動詞攜帶的意思,二是通常和「電話」組成「攜帯電話」,其含義是移動電話。源語的“攜帶”作為動詞出現(xiàn),我們對應其在日語中作為動詞而使用的語法來看,它所搭配的名詞一般為無生命的物品而非有生命的物品,而寵物作為一種有生命的物品,在日語中不能與「攜帯」連用在一起。如譯作「ペット同伴をご遠慮ください?!箘t簡單易懂。
2.源語理解有誤,重形不重意
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是翻譯者沒有充分理解源語;其二是譯者沒有考慮翻譯目的。眾所周知,翻譯從狹義角度來看,是用一種語言將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內(nèi)容如實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因而在翻譯的過程中理解譯出語的含義是至關重要的。漢斯·費米爾認為翻譯作為一種人的行為而存在,而人的所有行為都具有目的性,因而“翻譯是一種目的性行為”。由此可見翻譯目的的重要性,翻譯本身就是為翻譯目的服務的。而該類翻譯問題則違背了這個根本性的原則。
例4:您少抽一支煙,我們就多份關懷——タバコ一本少なく吸えば、私達に関心が一部多くなる。
邢嘉峰認為:“人們在觀察某一情景時,具有注意力方向和焦點的認知能力?!倍菊Z翻譯的要旨便是引導人們的注意力與認知。上例目的語的問題在于沒有理解源語的整體含義,只是詞對詞翻譯。源語的本意是希望旅客能夠少抽煙或盡量做到不抽煙,“我們就多份關懷”只是一種親切態(tài)度的表達。故,筆者認為,為達到其引導人們認知的目的,此處可使用得“意”忘“形”的翻譯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簡潔明了地闡釋指示作用。
例5:美麗正在綻放,請勿隨意打擾——美しさがほころびて開いて、邪魔しないでください。
梁啟超曾提出“譯意不譯詞”,即翻譯的第一要義是意義。不論是對于源語的理解還是對于目的語的表達,都是圍繞著意義展開的。而“譯意不譯詞”中的“意”其實也有意圖的意思,即,將翻譯的目的譯出。而該例句不僅沒有譯出意義也沒有譯出意圖,導致翻譯的錯誤。此處源語的本意是“請不要采摘花朵”,并且采用了一種省略主語的手法來用美麗指代花朵,因此,筆者認為,在翻譯時應專注于使譯文反映出“提醒旅客不要采摘花朵”這一含義。源語的寫作手法通常制約我們的翻譯工作,但筆者認為,翻譯不需過分因結構手法而丟失意義與意圖。因而此處建議譯為「花を取らないでください」。
(三)語法使用不當
例6:古城遺址,嚴禁攀爬——古城に遺跡を登りは禁止している。
該譯文中助詞「に」的用法不正確?!袱恕故潜硎緯r間,地點和狀態(tài)的,它通常都出現(xiàn)在動詞的前面,時間、地點之后。而古城和遺跡這兩個名詞之間不能隨意加「に」,如果要加助詞,也應為通常用于連接兩個同謂語名詞的「の」。而且我們都知道,古城的性質(zhì)是遺跡,因此遺跡只作為補充古城而存在,可以選擇不譯。如果意圖強調(diào)遺跡,譯文便要符合日語的用語習慣,即,修飾語在前面的形式「遺跡の古城」。故此句的參考譯文為「古城を登りべからず」。日語作為一種黏著語,助詞的使用至關重要,因而在翻譯中助詞是一大難點。筆者認為,在翻譯時應尤為重視對于助詞的理解,才能有效保證譯文通順準確。
例7:游客止步——観光客で立ち止まる。
筆者認為該譯文中的「で」的使用不合適?!袱恰褂斜硎鞠薅ǖ囊馑迹颂帯袱恰沟淖饔脼閺娬{(diào)只有觀光客不能進入,譯文曲解了源語的本來含義。如譯作「関係者以外立ち入り禁止」則更符合日語的表達習慣。
(四)譯文南轅北轍
例8:為了您的安全,請勿離開棧道——安全のために、桟道から離れてください。
例9:高處危險 請勿攀爬——高所危険タブを登りだった。
這類譯文錯誤,簡單來說就是把肯定譯為否定,把否定譯為肯定。前者把不要離開棧道譯成了請離開棧道,后者把不要攀登譯成了攀登。
(五)語氣程度不符
例10:茵茵綠草,惜于足下——芝生に入るな、芝生に立ち入り禁止。
例11:腳下留情,草坪留青——芝生であるから、立ち入り禁止です。
筆者認為這兩句譯文在語法語言上都沒有問題,但是兩者的語氣都過于強硬,源語語氣本為提醒,日語譯文卻直接變成了禁止語氣。翻譯的本質(zhì)追求是一種認知上的和諧,即源語想要表達的含義與目的語讀者所理解的含義是一致的。語氣程度上的細微差別會改變讀者對語句的情境感受,甚至在個別情況下會誤導人們對于源語的理解,不可謂不重要。因此,筆者認為,前后者的參考譯文以「芝生に入らないように」較為合適。
(六)譯文冗長不夠簡潔
例12:機房重地,游客止步——機械室は重要な場所で、観光客立ち入り禁止。
公示語作為公開和面對公眾的警示與提示,通常出現(xiàn)在景區(qū)的各種公示牌上,公示牌的狹小面積和公示語的提示作用在條件和目的上都要求公示語必須簡潔明了。正如周紅民所說:“公示語翻譯應遵循簡潔、醒目、規(guī)范、易懂和方便的原則?!币蚨g的贅余問題不僅給目的語的理解帶來問題,也給公示語牌的制作帶來成本上的問題。筆者認為該譯文就有些贅余,公示牌被標注出「機械室」時,這個詞匯在整體語境下就已經(jīng)被賦予了重要性,因而不需加譯“重要”。此處的參考譯文為「機械室、関係者以外立ち入り禁止」。
二、產(chǎn)生誤譯的原因與解決對策
(一)對于翻譯行為不夠重視
由例文可見,景區(qū)的公示語翻譯錯誤種類較多,甚至有最基本的語法錯誤。這是由景區(qū)相關負責人缺乏重視導致的。粗制濫造、錯漏百出的公示語言翻譯,嚴重地影響了景區(qū)形象。
對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提高對翻譯的重視程度,建立合適的翻譯團隊很有必要。所謂在翻譯工作中建立專業(yè)的翻譯團隊,意為在公示語翻譯過程中,專業(yè)譯員和外語母語者的參與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翻譯中不遵守國家翻譯標準
盡管國家已經(jīng)出臺了《公共服務領域日文譯寫規(guī)范》國家標準,但是大部分的景區(qū)并沒有按照標準進行審核,此乃翻譯問題混雜繁多的原因之一。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應加大力度將國家翻譯標準推廣到全國的各個旅游景區(qū),并在翻譯工作中 落實,這樣不僅會減少翻譯錯誤,還能有效提高翻譯工作效率,一舉兩得;另一方面,國家應該制定相關的審核制度,即對已完成的公示語翻譯進行審查,嚴格把關,以有效地減少錯誤。
三、結語
由于部分景區(qū)對于翻譯工作的不重視,導致一些景區(qū)的公示牌存在粗制濫造、翻譯錯誤繁多的問題?;诖耍覀儜哟髮τ诠嬲Z翻譯的重視程度,在建立專業(yè)翻譯團隊的基礎上,認真按照國家翻譯標準,譯出最適宜的譯文。只有腳踏實地,嚴格把關,才能從根本上改變?nèi)缃窬皡^(qū)公示牌翻譯問題叢生的現(xiàn)象。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入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國家愿意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和精神風貌,公共服務領域的影響也在逐漸顯現(xiàn)。因而,景區(qū)告示語翻譯的整頓與完善不僅有利于中國與外國的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樹立負責任、講文明、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國形象。
參考文獻:
[1]邢嘉峰.認知翻譯學:理論與應用[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8.
[2]蔣林.翻譯學的多維研究視角[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
[3]周紅民.翻譯的功能視角:從翻譯功能到功能翻[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4]岳峰.意識與翻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5]周興華.翻譯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與前瞻性體系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