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hel
讀書永遠學不來的能力,是放下書本去行動的能力。
讀書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產(chǎn)生幻覺:讀過某些道理,便以為自己懂了。人們常說,知道了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的一生是由無數(shù)個選擇構成的,而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往往是非理性的。這就是人最大的弱點:人是受情感驅動的,因而也是脆弱的。你讀了再多的書,學會了再多的道理,但在面對實際困境的時候,往往派不上什么用場。
你知道要學會投資自己,以期在未來收獲機遇,但當你勞累了一天,你是否真的能關掉美劇和電影,強迫自己好好去讀幾頁英語?
你知道理性的人追求邊際效益,不考慮沉沒成本,但當你真的面對抉擇,要放棄自己堅持了兩年、三年甚至五年的東西,你能夠放下執(zhí)念嗎?
你知道做決策時要排除情感干擾,權衡各方面利弊,可當你面對能左右你未來十年的選擇時,是否真的能做到心如止水?
書可以告訴你很多道理,但永遠給不了你的,是面對困境時內心的真實感受,以及做出選擇時堅決的心境。
這兩樣東西,只有當你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沮喪過、失望過、痛哭過,你才能真正地擁有。
你會發(fā)現(xiàn),生命中有許多寒冷和深淵,只能夠自己去面對,沒有誰能夠代替你去承擔,也沒有哪本書能夠幫你去抵抗。
知行合一,最難的永遠是行,如同讀書和閱歷永遠是互補的關系??上?,許多人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讀書可以代替閱歷。
讀書可以給你力量,但要造就強大的內心,你還需要提高對痛苦的承受力。也就是說,你必須一次又一次地去經(jīng)歷痛苦,或許是風險,或許是損失,或許是恐懼,或許是你所厭棄和排斥的事物……直到你能夠承受痛苦,你才能不被痛苦所左右。
然而,沒有哪一本書能夠教會你這些。相對而言,讀書仍然是舒適的。讀書的時候,你是在觀看別人的生活,始終沒有參與其中,也永遠體會不到別人面對困境時的絕望和無力。在讀書時,你永遠是安全的,永遠不會被卷入現(xiàn)實的風暴。也因此,你失去了真正磨煉自己的機會。
所以,好好去體驗生活。去做一些平時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去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去經(jīng)歷,不要怕風險,也不要怕?lián)p失。書可以教會你各種各樣的招式,但如果你不在實戰(zhàn)中應用,就永遠算不上一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