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響
《全宋文》卷四六四五收錄李泳(官比部員外郎,下稱李比部)《面對言淮西水利札子》《緒山廟記》二文。卷五八○○收李泳(號淡齋,下稱李淡齋)《聯燈會要序》《般若會善知識祠記》二文(分別見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209冊第300頁、第258冊第14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按,《緒山廟記》《般若會善知識祠記》二文作者當為李泳(字子永,下稱李子永),辨正如下:
李泳(?~1188),字子永,號蘭澤,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北宋御史中丞李定之曾孫。與其父李端民皆有詩名。生平事跡見黃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五、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查為仁和厲鶚《絕妙好詞箋》卷二。存詞3首,存詩7首,《全宋詞》《全宋詩》已收錄。
《般若會善知識祠記》輯自《兩浙金石志》卷九。文章記述般若會善知識祠堂修建之事,篇末屬名“修職郎、前兩浙東路安撫司準備差遣李泳記”。文中有言:“乾道二年春,予以先公大監(jiān)大祥,至廣利作佛事,因訪微公。公與大慧皆先世道舊,相見慰籍久之,論及涂田首尾,實微公權輿。”(《全宋文》卷五八○○,第258冊,第145頁)按:先公大監(jiān),即為李子永之父李端民,大監(jiān)為將作監(jiān)別稱,李端民曾官將作監(jiān)。宋樓鑰《攻媿集》卷五二《檗庵居士文集序》曰:“江都李氏,名族也。紹興間名之從民者,尚多俊茂。余生晩,猶及識將作監(jiān)端民平叔及其子泳,皆有聲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1152冊,第812頁)顯然,此文作者為李端民之子李子永。
《緒山廟記》輯自《嘉泰會稽志》卷六,記載了紹興府余姚縣(今浙江余姚)緒山廟重建之事。據《嘉泰會稽志》卷六載:“緒山廟在縣西二百五十步,祀典始于東晉咸康中。有江都李泳者作記……泳字子永,御史中丞定之曾孫,諸父仕多通顯,其說宜不敢妄云?!?施宿等:《嘉泰會稽志》卷六,《宋元方志叢刊》,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6810頁)此已明言《緒山廟記》為李子永所作。《全宋文》點校者也注意到此,并于篇末按語云:“此文作者李泳與前篇作者李泳未知是否為同一人,以年代相近,姑編錄于此?!?《全宋文》,第209冊,第301頁)按:前篇作者李比部與李子永非同一人。據《全宋文》小傳,李比部紹興二十二年(1152)為比部員外郎(正七品),又轉遷左司員外郎(從六品)。而據《般若會善知識祠記》文末,李子永淳熙二年(1175)僅為修職郎(從八品),二人相去甚遠。
綜上,《般若會善知識祠記》和《緒山廟記》二文的作者當為李子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