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
春節(jié)將至,年味漸濃,家家戶戶忙著準備年貨,小時過年的情景又浮現(xiàn)在腦海中:新鮮肥碩的大魚在大盆子用鹽腌上三五天,豬肉買來抹上鹽,趁著臘月的陰冷天氣,正是做臘貨的好時節(jié),各家院子里掛滿了臘魚臘肉,這邊正忙著磨黃豆、打豆腐、燙豆皮,那邊做糖米糕、包餃子、灌香腸、鹵味飄香、雞鴨魚肉從燉鍋里撈出來,真想吃上幾口,油炸圓子香味四溢,豆腐里拌上一些荸薺、雞蛋做餡,在油鍋里打上幾個滾就可以起鍋??创笕苏▓A子,小孩子貪嘴吃幾個是不會挨罵的。
過年前說話要特別小心謹慎,“膳時臘月,不能瞎說”,凡是帶“死、壞、鬼”等不吉利的字眼是不能說的,及至與此相關的字:“血、爛、腐”等字也不能提及,否則一年中就會倒霉運,這倒令我想起魯迅筆下的阿Q,因為自己是癩頭,不愿意聽到“禿”“光”之類的字,后來發(fā)展到連與“光”有關的“亮”字“滑”字等也忌諱。但古樸的習俗中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愿望就這樣一代一代自然傳承下來,難能可貴,彌足珍惜!
這時候孩子們會圍攏上來,看香腸被系成一節(jié)一節(jié)掛起來,等待出鍋的圓子冷卻后,用麻線穿針一個一個串起來晾曬,像簾子,更像佛珠鏈子,感覺真神奇!
奇怪的是,這時侯吃的東西味道最美最可口最香甜,過年或是年后再吃,卻少了很多說不出的感覺。好像出門旅游時覺得什么都好玩好看好吃,等回到家就完全沒了當時的新鮮和興奮。
街上、菜市場、超市、商場到處人山人海,人擠人,摩肩接踵,挪不開腳步。堆積如山的商品被推平,不一會兒就見底了,讓人不得不感嘆國人的購買力,真是人多力量大?。?/p>
小時候特別盼望過年,看大人們?yōu)槟昝Φ貌灰鄻泛?,你自然也在期待這個神圣的節(jié)日,心里充滿各種美好的期盼。
眼看日歷一張張撕去快到除夕了。
吃年夜飯是最重要的事情,吃年夜飯前要除塵去垢,張貼春聯(lián),父親做這些事情總是很細致,房前屋后,門上窗戶上樹上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lián),大門上要貼“開門大吉”,雞籠邊豬圈門要貼“六畜興旺”,灶臺邊貼“小心火燭”,花樹上是“枝繁葉茂”,就連一扇很不起眼的小窗戶上也要貼上“太公在此”,這些都是有寓意的,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樸實的生活愿景。
年年如此,歲歲如此。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中推著生活的輪子向前進。
一家人團團圓圓吃年夜飯是最熱鬧的時候。父親兄弟四個,大人孩子加起來足有滿滿兩大桌子人。大人一桌,爺爺奶奶坐上位,小孩子擠一桌,吃飯時如風卷殘云,呼拉一下吃完就散去了。大人們則慢悠悠,邊吃邊聊,還要勸酒,有說有笑,海闊天空地聊。
除夕晚上,早早地洗個澡,換上期待已久一直舍不得穿的新衣,提著父親為我們準備好的燈籠,到外面和小伙伴們玩耍一番,比誰的衣服好看,誰的燈籠大而亮,別提多開心,玩累了就作烏獸散去。
家人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是除夕夜的必備曲目。爐火升起來,點心端出來,一家人圍爐而坐,促膝而談,邊吃邊聊邊看邊笑,其樂融融。時間飛逝而渾然不覺,午夜的鐘聲敲響,伴隨著《難忘今宵》的歌聲,父親帶我們出去放鞭炮,此時四處鞭炮聲此起彼伏,整個小鎮(zhèn)響成一片,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燈火通明,它預示著新的一年好兆頭……
這一晚我們就在這樣的聲響中入睡,帶著對新年無限美好的期盼。
大年初一,新年真正來臨,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好。早上無論多冷,父母5點鐘父母就催我們起床去給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們拜年,據(jù)說是越早越好,等我們早早趕赴,他們還沒起床,可還是笑著為我們開門,給我們拿好吃的。
有人說現(xiàn)在日子好了,想吃什么隨時都能買到,穿新衣服也是常事,所以過年沒什么新鮮味兒,加上獨生子女多,親戚少了,很多人都旅游過年?,F(xiàn)在的孩子也很少有伴兒一起做游戲玩耍,網絡的迅猛發(fā)展,讓他們沉浸于各自的虛擬世界,過年對他們來說,除了壓歲錢,沒有別的誘惑了。
多希望還像小時候一樣,一年里心中總有個盼頭,可惜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