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紅
每年各地的高考題或模擬試題,都會有一些難度相對較大的壓軸題,這類考題需要考生有較高的數(shù)學思維廣度與深度,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運算能力等素養(yǎng),以滿足高校對人才的選拔.下面以2019年佛山市理科模擬試卷的第16題為例,進行分析探究,體會其魅力.
分析本題是關于組合數(shù)求和的問題,集組合數(shù)的性質(zhì)、二項式定理、函數(shù)、導數(shù)等知識于一體,著重對運算能力、化歸思想、數(shù)列求和思想等內(nèi)容進行考查,其內(nèi)涵豐富、解法靈活,具有很好的區(qū)分度.
①
②
所以S=(n+1)·2n-2,故
兩邊同乘以x,得
兩邊再求導,得
①
左邊=n·2n-1+n(n-1)·2n-2=n(n+1)·2n-2,所以
解法4設f(x)=(1+x)n=
則
于是
點評 本解法與解法3類似,解法3是在二次求導前先將等式兩邊同乘x,本解法是在二次求導后直接進行處理.
令x=0,得
即
點評 本解法與解法3、解法4類似,都是構造函數(shù),利用二項式定理將函數(shù)展開得到二項展開式,再利用導數(shù)知識解答.但本法所構造的函數(shù)更為巧妙,一次求導后不需要處理,直接二次求導即可.
以上5種解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充分體現(xiàn)考題的不拘一格,一道試題往往考查多種能力、多種思想.通過方法的選擇、解題時間的長短,甄別出考生能力的差異,達到精確區(qū)分考生的目的.
數(shù)學家波利亞曾說:“解題就像采蘑菇一樣,當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蘑菇時,它的周圍可能有一個蘑菇圈.”解答完本題后,同學們還可思考如下問題.
例2設m,n為正整數(shù),如何化簡
分析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例1的推廣,可以沿用解法3至解法5的思路進行解答,本文僅介紹解法5的推廣.
設m,n為正整數(shù),記
則
于是
這個解法的思路自然,結果看似簡單.事實上,當m≥3時,需要求函數(shù)f(x)=(1+ex)n的高階導數(shù),計算量是很大的.那么,有沒有更簡單的做法呢?通過探索,得到一個組合數(shù)求和的遞推結論,可以更容易地解決上述問題.
推論設m為任意自然數(shù),n為正整數(shù),記
則有
(1)Sm(1)=1;
(2)Sm+1(n)=n[Sm(n)-Sm(n-1)].
Sm+1(n)=n[Sm(n)-Sm(n-1)].
n[(2n-1)-(2n-1-1)]=n·2n-1,
n[n·2n-1-(n-1)·2n-2]=n(n+1)·2n-2,
n[n(n+1)·2n-2-(n-1)n·2n-3]=
n2(n+3)·2n-3,
n(n3+6n2+3n-2)·2n-4,
……
學數(shù)學離不開解題,在解題過程中,多探究一題多解,品味解題方法和思維的關鍵點,從而精學一題,妙解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