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正綱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人工智能自在中國生根發(fā)芽以來,國家政策不斷地為人工智能開道,頒發(fā)了各種各樣的政策以讓人工智能教育可以最快的速度發(fā)展起來,與國際的智能化應用接軌。作為人工智能的頂尖研究區(qū)域,高校是人工智能首先進行內部試驗的地點,當一項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后,才有可能被廣泛地應用到生活和工業(yè)發(fā)展領域。近年來人工智能逐漸興起,云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語言等成為國民普遍接受的知識來源。圖書館的應用場景,對應著更多的社會應用場景,因此在圖書館當中,利用人工智能的特性提供的各種服務創(chuàng)新,有助于人工智能在其他場景下的應用。
1)人工智能的含義。人工智能是人類研究智能控制系統(tǒng)的科學,把人類的計算機科學、控制科學、信息科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等相關的知識學科綜合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的學科,通過模擬人類的行為和活動,讓機器也能夠自動學習,自動把自己升級成為更加高級的系統(tǒng)。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人類的生活更加的智能化,不再需要過多的浪費人類的勞動,人工智能能夠幫助人類做到想不到的事情,是一個超級“大腦”。近些年來無人汽車,無人超市,智能送貨,智能快遞,智能家居,智能餐廳等各種人工智能在人類生活當中的應用逐漸廣泛。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且有實際的成效。2)人工智能應用到圖書館的意義。人工智能自身存在著不斷學習,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的能力。圖書館的管理自身是一件非常需要耗費精力的事情,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資源越來越多,相對應地要管理好圖書館,光靠人力是個非常費時費力的活。但是,如果有人工智能的應用,就圖書館提供的知識方面來說,就可以把圖書館變成“智慧圖書館”,同時把圖書館的服務數據統(tǒng)一起來,形成智慧的系統(tǒng),為前來圖書館學習的人類提供方便快捷地尋找相關專業(yè)書籍的作用。將人工智能應用到圖書館里,可以滿足從人到機器,從知識到用戶的三方連接的作用。此外,還會產生一些新的數據,幫助圖書館的管理人員更好地了解到市場上出現的專業(yè)新書和新報刊,以及前來借書的學生用戶群體的讀書報告,從而針對學生個人提供智能推薦和綜合分析。
1)智慧知識和信息推薦。在高校的圖書館當中,就目前的階段而言,最主要的應用在于為學生提供更加智能的圖書管理信息,同時通過挖掘學生的借書信息,向學生提供智能化知識推薦等服務。另外一方面,高校的圖書館的智慧應用,主要用于在圖書館的前來人數的數據分析上,將人工智能數據進行自動地收集,可以判定學生們最愛看哪一類型的書籍和報刊,為圖書館的工作管理人員提供相應的數據分析支撐,以分析學生的圖書館閱讀情況。2)智慧課堂。學生們通過智慧圖書館的借書服務借書的信息聯通到智慧圖書館的管理后臺,后臺的教師們可以通過學生們的使用數據分析學生的需求點,通過智慧課堂的服務提供,從智慧方向轉化成為為學生們提供有關知識檢索方面的課程。通過人工智能提供的數據,幫助圖書管理者更好地輸出為高校的教師和學生群體提供相應的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就目前而言,在高校里,最常見的使用人工智能的以智慧線上課堂和智慧機器人咨詢器為主,智慧書目推薦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應用。3)智慧盤點服務。就目前的高校應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而言,主要還是從人工智能減少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圖書盤點,圖書篩選入庫,圖書編碼入庫等方面。因此,很多圖書館也在逐步將這些可行性的技術應用到自己學校的圖書館當中。例如上海大學的“小交”,清華大學的“小圖”等智能機器人,綜合了盤點和咨詢的功能,可以從事存取圖書、盤點圖書和搬運圖書的工作,將圖書管理人員從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圖書管理有關的工作。這些機器的應用,同樣是人工智能在圖書館當中的一種比較普遍的應用。4)智慧知識的服務。在大多數的高校當中,都是利用人工智能的特性來對圖書館內的知識進行互聯網化,并利用人工智能機器設備自身的大容量儲存,高計算反應速度,以及快速自動學習的特點,將圖書館內的知識利用智能化的方式,將知識形成一個網絡狀的形式,收錄到機器人當中,再將機器人進行聯網的服務,幫助學生和教師通過服務的機器人,快速地找到圖書館當中某個領域的資料,還能通過人工智能的智能機器人的服務進行聯網,通過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將知識的智慧服務變得更加地智能化,讓知識也能夠形成相應的關聯,提高知識服務于人的效率。5)全面掃描感知服務?,F如今各大高校為了保證圖書館的管理方便,判斷前來學校圖書館的人員信息,都是采用了智能掃描的系統(tǒng)。進入圖書館之前,提前使用學校下發(fā)的IC卡,通過掃描機的掃描,收集記錄下前來圖書館的人員的身份信息。掃描的機器,主要通過IC卡識別和人臉識別,出入圖書館也會通過一個數據統(tǒng)計的出口用于統(tǒng)計圖書館每日的進館人數,方便圖書館的數據統(tǒng)計。此外,圖書館中的較多地方采用的是具有全面掃描感知的服務的人工智能硬件,其中包括: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智能選座,實時更新數據信息等。這些人工智能硬件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及時獲得相關的數據信息,幫助圖書管理人員從數據當中分析出一些應對策略。
1)智能知識關聯檢索應用。智能化的圖書館信息檢索主要體現在,通過圖書館內的圖書信息,為學生提供一個優(yōu)質的信息檢索工具,可以將電子信息的內容通過可被檢索的方式,將圖書館的知識變成一個大型的可搜索的知識庫。在版權年代,將圖書館內的信息利用信息檢索的方式獲得來源和出處,幫助學生和教師尋找到相應的圖書的紙質版,在學生做科研的時候,可以快速簡單地找到紙質版的書籍,書籍的出處等信息,方便對相關的書籍類文獻進行引用。與此同時,智能化的知識網絡,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對相關詞條的信息進行權威化、智能化的篩選,將信息多樣化地整理組合后呈現到讀者的面前。這種服務的實現,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量,就需要圖書館培養(yǎng)一批專用于圖書館人工智能實現的人才支持,把圖書館的知識服務當作一個產品來做,更加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2)配套人工智能商業(yè)服務。在傳統(tǒng)的圖書館人工智能服務設施當中,最常見的就是設置智能打印機,可以付費打印自動打印文檔,付費打印資料等服務。提供電子書使用平臺,用戶使用的時候采用付費的形式來推廣人工智能,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yè)產業(yè)鏈,既可以維持住人工智能平臺的投入,又能夠讓最新的服務配套起來,將新科技應用到日常的師生生活當中。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之下,作為人工智能研發(fā)最可能推陳出新的高校,要積極地利用高校內自身存在的資源,優(yōu)先把能夠滿足高校使用場景的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到日常的師生生活當中。對于高校圖書館的人工智能化服務,可以結合成熟的書店商業(yè)配套的方式,將圖書館、圖書出版及相關的知識服務等,利用不同的人工智能服務結合起來,為在校師生提供一個優(yōu)質的知識平臺,是未來可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