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秋瀛
摘 要:近年來,山東青島土山屯墓葬群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一枚“劉賜”印十分引人注目。該印造型精美,印文自然大方,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文章主要從劉賜身世、“劉賜”印與同時期印比較研究和“劉賜”印的價值三個方面對“劉賜”印進行略考。
關(guān)鍵詞:“劉賜”印;略考
根據(jù)發(fā)掘報告,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為配合基建施工,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黃島區(qū)博物館,對土山屯墓群部分區(qū)域進行了發(fā)掘。其中的四號封土下,M147出土了一枚印章,通高1厘米,印臺高0.7厘米,邊長1.2厘米,重11.5克,龜紐,銅制,印面方形,印文為“劉賜”(圖1)。專家根據(jù)地理位置和出土錢幣、文書等大量隨葬品判斷,M147是西漢晚期墓葬,這枚印章是墓主人劉賜的私印。
1 劉賜身世
墓主人劉賜目前未見到有史書提及此人。根據(jù)體質(zhì)人類學(xué)家對遺骨的鑒定,劉賜去世時40歲左右,還當(dāng)壯年。同一墓葬出土文書簡牘記有“元壽二年”“元壽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年12月)等文字,這可能是劉賜生前最后的文書,由此推知劉賜生于公元前41年左右。
土山屯在西漢屬于瑯琊郡的管轄,《漢書·地理志上》:“瑯琊郡,秦置。屬徐州?!边@樣的地理位置和出土的大量隨葬品及其規(guī)格,說明了墓主人劉賜便是瑯琊郡人,且是漢代劉氏宗親。一同出土的兩枚玉印證明了劉賜生前做過的官職。兩枚玉印屬于明器,尚未鐫刻,但印面墨書書寫“蕭令之印”和“堂邑令印”。漢代有明確制度規(guī)定,生前官印屬于官府,不能作為隨葬器具。專家認(rèn)為,墨書玉印作為明器是身份的證明,目的是顯示墓主生前官職,以求在另一個世界也能繼續(xù)享有原來的地位。兩枚墨書玉印也向今天的人證明了,劉賜曾做過蕭令和堂邑令兩個官職。《漢書·地理志上》載:“故蕭叔國,宋別封附庸也?!蔽鳚h時期,“蕭”是隸屬于沛郡的一個縣,沛郡屬于豫州,即今天的河南一帶。西漢時期的“堂邑”是隸屬于臨淮郡的一個縣,屬于楚地?!稘h書·地理志上》對其描述十分簡略,只有“有鐵官”三字。《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載:“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弊鳛榭h令,劉賜生前至少能有六百石的俸祿。壯年的劉賜就已經(jīng)做過兩縣縣令,仕途也算是頗為順利。曾輾轉(zhuǎn)豫州和楚地做官的劉賜,去世后魂歸故里,葬于故鄉(xiāng)瑯琊,墓葬具有楚及吳越文化風(fēng)格,可見仍然采用了做官地的特有習(xí)俗。
2 “劉賜”印與同時期印比較研究
為了方便分析“劉賜”印的各方面特征,現(xiàn)搜集部分近年來出土漢代劉姓私印,如表1所示。
下面對于“劉賜”印的印文、紐式等方面與其他近年來出土同為西漢時期的私印進行比較分析。
2.1 文字寫法
《說文解字》中沒有收錄“劉”字,可能是避漢代劉姓的諱,《說文解字注》認(rèn)為“鐂”即為“劉”的異體字:“鐂,殺也。(徐鍇曰:《說文》無‘劉字,偏旁有之,此字又史傳所不見,疑此即劉字也。從金、從丣,刀字屈曲,傳寫作‘田耳。)力求切?!?/p>
先說“劉賜”印的“劉”字。“金”旁上面一撇一捺都做了拉直的處理,為了與上部的“丣”形成對稱而加上了兩點,有了左右對稱的四個點,且四個點都做了彎曲處理,因而“金”旁平正中加入了靈活的成分?!皝J”上面一橫留出氣口,中間兩豎畫做完處理。“刂”上面多做了一次彎曲處理,并將原本的曲線化為平正的偏直線,因此更加方正、工穩(wěn)。整體來看,“劉”字整體一脈貫通,空間點畫勻整有致,局部點畫偶有鮮活靈動之意,但均有法度可依,互相照應(yīng),團結(jié)一氣。
再來比較“劉賜”印之“劉”字與其他幾枚印章的異同之處。在“金”字旁的處理上,與“劉賜”印頗為相似的有“劉君圣”印、“劉遷”印、“劉疆”印、“劉賀”印、“大劉記印”、“劉祖私印”,其中“劉遷”印、“劉疆”印、“劉賀”印也同樣做了四點的彎曲處理。同出土于定縣三盤山120號漢墓的“劉世展印”和“劉驕君印”另有寫法,上面一點干脆省略,下面兩點化為橫線,也是為了讓其對稱。其余幾方如印文為“劉慎”的四方印以及“劉注”印,或保留了“金”字旁原有的寫法,或在求平正的同時營造部分空間的不對稱,也有巧妙的變化之意。“丣”多如“劉賜”印,上面一橫斷開不連通或直接省去,也有將其化為“日日”,如“劉君圣”印、“劉賀”印、“劉祖私印”。“刂”如“劉賜”印處理為平正工穩(wěn)的有“劉君圣”印、“劉遷”印、6號盝紐“劉慎”印、7號螭虎紐“劉慎”印、“劉世展印”、“劉驕君印”、“劉注”印、“劉頎”印;“劉疆”印的“刂”依左側(cè)字形進行了穿插并作歪倒?fàn)?,使整個“劉”字顯得向右倒斜,而放在印章整體來講,并無不妥;8號雙面玉印“劉慎”印基本保留了“劉”字原有寫法;其余幾方印章都在筆畫弧度、長短等方面做了細(xì)小處理,使“刂”在整個字中屬于較為靈動的部分。
2.2 印文風(fēng)格、材質(zhì)與紐式
“劉賜”印有西漢印章普遍具有的方硬之感,但是與漢代盛行的鑄印圓渾樸厚的印文風(fēng)格不同,筆畫可見刀意與刀勢,同一筆畫甚至在不同地方都粗細(xì)有別,筆畫連接處尤其顯得僵硬刻板,起、收處鑿刻的意味較重,甚至有些地方略顯粗糙,因而推測“劉賜”印或為鑿印。銅印的材質(zhì)造就了“劉賜”印與其他印風(fēng)格上的不同之處。表1中的“劉注”印是一枚鑄印,印文圓厚;8號雙面玉印“劉慎”印、“劉賀”印和“大劉記印”三枚是玉印,印文較為嚴(yán)謹(jǐn)遒勁。在筆畫上,“劉賜”印與這幾枚鑄印和玉印比起來,更加粗率潦草,也多了些率真自然。
漢代官私大多數(shù)都用銅印作印材。漢代以紐制作為區(qū)別官秩、爵位的表征,龜紐在官印、私印中使用的范圍較廣,百姓私印都可用龜紐。
3 “劉賜”印的價值
青島土山屯漢墓出土的這枚“劉賜”印,對于歷史考證、印章藝術(shù),甚至未來作為博物館藏品,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3.1 考證價值
漢代墓葬中,與墓主姓名、身份相關(guān)的文字信息在漢墓中大量出現(xiàn),印章隨葬現(xiàn)象非常普遍?!皠①n”印同其他漢墓出土的私印一樣,有身份證明的作用,更加明確地證明了墓主的姓名和身份,為接下來對墓葬以及墓主人的一系列考證提供了基本方向。在把握墓主人劉賜身份后,一系列問題又出現(xiàn)了:比如他為何有著跟其官職不匹的墓葬規(guī)模?為何有人在他死后花費巨大人力、財力將尸體運到瑯琊下葬?是否還有另外的身份?是否與西漢晚期的社會大環(huán)境有關(guān)?這枚印章雖無法直接給出答案,卻為翻閱史料尋找線索提供了前提。
3.2 藝術(shù)價值
在印章藝術(shù)方面,“劉賜”印反映出了西漢晚期低級官員的私印風(fēng)貌,在印文布局、風(fēng)格以及紐式的審美上都有全面的呈現(xiàn)。因身份地位的證據(jù)確鑿,“劉賜”印也許可以代表西漢晚期低級官員私印的其中一種面貌。在鑄印盛行的漢代,私印多數(shù)為鑄造,而鑿印多有“急就”的成分,這枚在墓葬中出現(xiàn)的鑿刻私印,對于西漢時期鑿印的用途、隨葬印章的來源等方面問題的探討提供了新的思路。
3.3 藏品價值
因為距離發(fā)掘時間較近,“劉賜”印目前只有圖片資料,真正的實物大眾還未一睹真容,如今還在黃島區(qū)博物館進行清理和整理。發(fā)掘出的印章一直是考古成果展幾乎不會缺少的重要展品之一,若有一天土山屯漢墓群的考古成果面向大眾,這枚印章或許不會缺席,那時位于博物館展柜內(nèi)作為藏品出現(xiàn)的“劉賜”印又將被賦予新的價值。它與其他藏品一起,向觀眾展示的是墓葬背后的歷史和人文精神,發(fā)揮對觀眾審美能力、人文歷史等方面的科普教育作用。
4 結(jié)語
青島土山屯漢墓群出土的這枚“劉賜”印帶來新的發(fā)現(xiàn)的同時,也帶來了各方面的疑題,涉及多個學(xué)科的知識,如書法篆刻、考古學(xué)、歷史學(xué)、美學(xué)等。放眼考古技術(shù)逐漸完善、科技考古不斷發(fā)展的當(dāng)今,隨著墓葬的大量發(fā)掘,出土的印章也越來越多,而對墓葬出土印章的深入研究還有待各界的關(guān)注,需要各類相關(guān)學(xué)科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峪,綦高華,于超,等.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四號封土與墓葬的發(fā)掘[J].考古學(xué)報,2019(3):405-459.
[2]班固.漢書[M].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
[3]解縉.永樂大典本順天府志殘本[M].徐蘋芳,整理.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有限責(zé)任公司,2017.
[4]劉江.中國印章藝術(shù)史[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5]趙平安.秦西漢印章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何直剛.河北邢臺南郊西漢墓[J].考古,1980(5):403-405,485-486.
[7]鄭元日,劉華興,王鳳元.湖南永州市鷂子山西漢“劉疆”墓[J].考古,1990(11):1002-1011.
[8]劉尊志,胡望林,鄭洪全,等.江蘇徐州黑頭山西漢劉慎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2010(11):17-41,97-98.
[9]李歷松,董遠(yuǎn)成.漢廷藩屏 金玉盛世—漢代長沙國與中山國出土金玉文物略談[J].文藝生活:藝術(shù)中國,2016(11):17-24.
[10]倪文東.名印賞析(十六)[J].書法,2016(4):102-103.
[11]梁勇,李銀德.徐州市東郊陶樓漢墓清理簡報[J].考古,1993(1):14-21,98-99.
[12]尤振堯.《銅山龜山二號西漢崖洞墓》一文的重要補充[J].考古學(xué)報,1985(3):352.
[13]鄭志剛.?;韬钅钩鐾翝h印四題[J].中國美術(shù),2016(4):41-44.
[14]江西省博物館.驚世大發(fā)現(xiàn):南昌漢代?;韬顕脊懦晒筟M].南昌:江西美術(shù)出版社,2018.
[15]曹元啟,王學(xué)良.山東五蓮張家仲崮漢墓[J].文物,1987(9):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