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
在江西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張英文賀卡,賀卡內(nèi)容的中文意思是:贈給我的心上人,李女士,祝愿新年快樂!這是共和國第九號烈士陳毅安寫給未婚妻的。
1923年,18歲的陳毅安與一位進步女青年李志強相識相知、相戀相愛,但是本著“先立業(yè)、后成家”的精神,兩人的婚期一再推遲,通信長達8年,8年的時間,陳毅安先后給自己的妻子寫了54封家書。
“我天天跑路,錢也沒有用,衣也沒有穿,但是精神非常愉快,較之從前優(yōu)美生活的時代好多了。因為是自由的,絕不受任何壓迫”——這是陳毅安在井岡山斗爭期間給妻子的信。
婚后不久,陳毅安必須要回到革命第一線去,盡管萬分不舍,李志強還是含淚同意了。李志強終于收到陳毅安第55封信的時候,她像之前一樣激動不已,連忙拆開,可兩張素白的信箋上沒有一個字。頓時,她的臉色變得如同信箋一樣白!因為,陳毅安之前跟妻子約定,如果哪天不在人世了,他就會托戰(zhàn)友寄出一封無字家書??瞻仔畔窨膳碌呢?,李志強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陳毅安為了他所信仰的革命事業(yè)永遠地倒下了,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還沒來得及見上一面,犧牲時年僅25歲。
往后50余年,李志強守候著這份最美好的真情,終身未嫁。1983年3月,82歲的李志強走完人生旅程的時候,她無限眷戀地望著一張和丈夫在一起的老照片,留給兒孫們的遺愿是:生前與丈夫在一起的時間太短了,死后要與毅安合于一起,并希望讓丈夫的靈魂回到戰(zhàn)斗過的井岡山。1989年,陳毅安和李志強的部分骨灰終于回到了陳毅安戰(zhàn)斗過的井岡山,合葬于寧岡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
這個故事,感動了很多很多人,其中也包括一個叫毛浩夫的青年,他是我們井岡山上的一名宣講員。2014年前,他在英國攻讀會計與金融專業(yè),學成回國后擁有一份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青年,竟然選擇辭掉工作,2016年,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井岡山做一名紅色精神宣講員。
2019年5月,我見到了這位帥氣的青年。他跟我說,起初看到這張賀卡時,還是帶著一種挑刺的心態(tài),想找找上面的英文會不會有一些語法或拼寫錯誤。然而,清晰流暢的英文花體字一下拉近了他與歷史的距離。他突然意識到,那個跟他差不多年紀的英雄陳毅安,跟他一樣,會思念自己的愛人,會憧憬美好的愛情。但又跟他不一樣,在那個年代,25歲的青春年華,陳毅安有使命奔赴戰(zhàn)場,奮勇殺敵。
每每想起那張賀卡,毛浩夫的內(nèi)心都會有一種非常深刻的感觸。他想把這些故事告訴每一位來井岡山的人,告訴他們,歷史是有溫度的。
其實,這個溫度,還來自毛浩夫的父親和爺爺。他的父親從事中共黨史研究近40年,他的爺爺被人尊稱為“井岡山精神第一宣傳員”。可能是這個原因,傳承紅色精神的種子,其實早就種在了毛浩夫的心里。
在毛浩夫10歲時,毛浩夫的爺爺就給他講過賀國中的故事。1989年的秋天,毛浩夫的爺爺在北京拜訪了開國上將李聚奎。當時,李聚奎對他說,解放以后彭德懷曾找過他好幾次,希望能找到井岡山斗爭時期犧牲的賀國中烈士的一張照片,把它陳列在中國軍事博物館里,可這件事情一直未能完成,李聚奎希望爺爺能親自跑一趟賀國中的湖南老家,問問烈士后代還有沒有賀國中的照片。
就在那一年的冬天,幾經(jīng)輾轉(zhuǎn),爺爺終于找到了賀國中的遺孤賀松云。爺爺表明來意后,賀松云立即從家里閣樓的墻縫中取出了一只木盒。打開油布,他將一張早已褪色、但圖像依舊清晰的照片遞給了爺爺。照片中的人正是黃埔軍校時期的賀國中。
照片找到了,翻拍、放大。爺爺立馬趕赴北京向李聚奎將軍匯報。而此時,這位89歲高齡的老將軍住進了解放軍總醫(yī)院。病床上的李聚奎撫摸著爺爺遞給他的照片,不禁又回憶起了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他說,那次戰(zhàn)斗,賀團長就是在他身邊指揮的時侯不幸頭部中彈,壯烈犧牲的!當時,他是多么想為賀團長挖一個坑,掩埋起來??墒遣恍邪。涣ⅠR撤退,就很可能全隊覆沒!而想等到敵人走后再回過頭來給他建一個墓,卻已經(jīng)不可能啦!因為那時,部隊已奉命轉(zhuǎn)移到外地去了。
沉默許久,李聚奎又十分關心地問道:“賀國中還有沒有后代???”爺爺說:“有??!兒子賀松云是林場的退休工人,孫子賀兆恒是煤礦的勞動模范,曾孫賀燦是三好學生?!碑斅牭搅沂亢蟠憩F(xiàn)得都很好,李聚奎頓時激動得熱淚盈眶,他連聲感嘆道:“后繼有人啦,后繼有人!”
如今,這張賀國中烈士的照片就陳列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中。而現(xiàn)在,毛浩夫繼續(xù)替爺爺一遍一遍講述著這個故事。他還準備了英文講稿,為外國游客講述井岡山的故事。
在中國的江西這一片紅色熱土上,還有很多很多像陳毅安、賀國中這樣的革命先烈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像毛浩夫這樣的年輕人,紅色基因在他們身上一代又一代傳承發(fā)揚。
戰(zhàn)爭年代,紅軍戰(zhàn)士們生活貧瘠,流血犧牲,他們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為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譜寫青春之歌。
和平年代,新時代青年心懷理想,信念堅定,他們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所強調(diào)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jīng)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