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杭金建
在兩大工程之前,我省從八十年代開始啟動,九十年代大范圍實施,并延續(xù)到新世紀開始的前幾年,大力實施了一個綠化全川的四川林業(yè)第一工程:長江防護林工程。
1981年四川遭受百年罕見的大洪災,1988年長江中下游爆發(fā)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社會各界憂慮:森林砍伐、開荒種地、植被破壞,既減弱了涵養(yǎng)水源的生態(tài)效應,又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痛定思痛,全國和四川上下逐步形成共識:洪災危害雖然發(fā)生在中下游,但成因卻在中上游,應把地處上游的四川納入長江洪災背境中予以考慮,治水先治山,治山須興林,必須重建我們綠色生態(tài)屏障。經過多年的反復調研、討論、論證,國家在1989年啟動了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
為了統(tǒng)籌實施好長防林工程,我省采取并逐步完善與規(guī)范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嚴格管理,狠抓實施,確保工程穩(wěn)步推進,并高質量完成工程建設任務。省政府成立了以省政府領導為組長、有關省級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成立了長防林工程辦公室(簡稱長防辦),掛靠在省林業(yè)廳(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省長防辦與省林業(yè)工作站,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有工程任務的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都建立了實施管理機構(長防辦)和林業(yè)站,以保證工程建設整體推進。
1995年4月省人大通過了《四川省長江防護林體系管理條例》?!稐l例》從規(guī)劃管理、建設管理、資金管理、林權管理、保護管理等方面,對長防林工程建設作了明確規(guī)定,從而使工程建設有法可依、依法實施。
省政府制訂了《四川省長防林總體規(guī)劃》,確立了六大原則,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益;明確了工程目標,完成造林面積3795萬畝,工程縣的森林覆蓋率由22.1%提高到38.2%,從而建成一個林種布局比較合理,自然生態(tài)轉向良性循環(huán),水土保持功能明顯,有較好經濟效益的防護林工程體系;規(guī)劃了工程實施的范圍,并分區(qū)域對全省林種結構進行調整與布局,逐步將單純用材林林種結構,分期逐步改造成為生態(tài)防護林結構。盆地丘陵區(qū)以水土保持林、薪碳林為主;盆周山區(qū)以用材林、水土保持林、經濟林為主。
強化過程管理,省長防辦制訂印發(fā)了一系列辦法,包括作業(yè)設計辦法、工程管理暫行辦法、工程竣工檢查驗收辦法等。據(jù)統(tǒng)計,1991-1996年,工程縣由1991年的69個擴展到1996年的108個,造林規(guī)模由1991年的140.25萬畝擴展到1996年的324.15萬畝,造林面積核實率和成活合格率由1991年的89.9%和94.6%提高到1996年的100.5%和95.2%。
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并注重科技成果與工程建設的緊密結合,提升了我省長防林工程建設的質量。我省組織在川的各級涉林科研單位和大學,組織完成了國家下達的有關長防林工程“七五”“八五”重點攻關課題,在工程實施區(qū)積極推廣科研成果;建立長防林定位試驗站6個、半定位觀測點10個;組織科技下鄉(xiāng),推廣實用技術,深入基層進行技術管理、技術承包、技術咨詢等服務工作。
多方投入、林農投勞,保證了長防林工程的順利實施。一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40209.5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3126.3萬元,地方配套投資14113.7萬元,部門及群眾投資13047.9萬元,群眾累計投工3.6億個。長防林建設以國家投入為輔,工程的實施主要靠地方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可以說,我省長防林工程取得的巨大成績,我省林農有著不可磨滅的無私奉獻。我省基層林業(yè)站廣大技術人員和職工,在工程設計、現(xiàn)場施工、組織管理、成果管護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2001-2007年,我省開展長防林二期低效林改造試點工作,共完成低效林改造試點1.35萬畝,封山育林6.65萬畝,人工造林0.4萬畝。四川省長防林二期工程原總體規(guī)劃(2001-2010年)營造林2414.25萬畝。我省1998年啟動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1999年啟動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長防林二期工程最終融入了兩大生態(tài)工程。
全省一期工程(1989-2000年)累計完成長防林工程營造林2805.4萬畝,工程造林面積核實率和造林成活率達到100%和99.9%。我省長防林一期工程主要在盆中地區(qū)開展,進行了集中治理,堅持營造防護林、混交復層林為主,改變了自然面貌。川中丘陵地區(qū)300多萬畝紅石骨子“饅頭山”全部披上了綠裝,人們廣泛贊揚“赤色盆地變成了綠色盆地”。盆中地區(qū)森林資源的增長,使全省森林資源布局和森林結構得到有效改善。在工程建設區(qū),防護林比重由28.9%上升到50%左右,經濟林由8.5%上升到20%左右。
長防林工程是“綠化全川”的主體工程、龍頭工程。據(jù)統(tǒng)計,在1990-1999年期間,每年長防林工程建設完成的造林面積均占全省造林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全省森林覆蓋率由1989年的19.21%上升到1999年的24.23%,其中長防林工程縣的森林覆蓋率由 20.31%上升到27.97%。
長防林工程的實施,全省水土流失面積和土壤侵蝕量減少三分之一以上。許多地方的小區(qū)氣候有了改善,空氣濕度顯著提高,風速減緩,蓄水保土保肥效益明顯提高,初步發(fā)揮了對農業(yè)的保障作用。許多枯井涌出了清泉,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水田面積增加,“三跑”田變成了“三?!碧?,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業(yè)豐收。
隨著長防林資源的擴大,森林生物量的不斷增多,過去長期困擾盆中丘陵地區(qū)農民生活、生產,制約農村經濟發(fā)展的燒柴用材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長防林工程建設解決了4000萬人的燒柴問題,一般的修房造屋、農具和生活用具需要的木材,都可以在本地解決。
與此同時,各地在長防林工程建設中,鍛煉了一大批組織管理、科學研究、技術指導方面的人才??梢哉f,長防林建設增添了四川的綠色,成就了一代林業(yè)人才,更新了人們生態(tài)保護的理念,從而有了我省在上世紀末提出建設長江上游生態(tài)屏障的偉大創(chuàng)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