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娟,趙 凱,唐 兵,左天路
(佛山市順德區(qū)巴德富實業(yè)有限公司,廣東佛山 528322)
近年來隨著水性涂料的推廣,以及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涂料對于乳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加快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建設(shè)美麗中國”的新要求,環(huán)保成為當(dāng)今社會最熱門的主題之一。涂料作為住房裝飾材料的一部分在生產(chǎn)和使用過程中會直接或間接釋放一些揮發(fā)性物質(zhì),其中部分揮發(fā)物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而乳液在涂料中占有重要作用,乳液殘余單體含量嚴(yán)重影響著涂料氣味的大小,殘余單體的揮發(fā)也最為明顯。過去對普通水性乳液殘余單體含量沒有過高的要求,在處理殘余單體方面也沒有做更多的研究,只是對乳液進行簡單的后處理,后處理劑的種類、用量較為單一,導(dǎo)致乳液殘余單體含量較高。隨著現(xiàn)階段新環(huán)保法的公布,環(huán)保要求變得更加嚴(yán)格,對于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研究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1-2]。通過合理的方法降低乳液殘余單體含量,不僅能提高產(chǎn)品品質(zhì),提高產(chǎn)品的競爭力,適應(yīng)市場要求,同時也有利于國內(nèi)乳液行業(yè)走向國際舞臺[3-4]。
本研究通過化學(xué)法、物理法、組合法對降低苯丙乳液殘余單體含量進行探討,試驗結(jié)果顯示,化學(xué)法結(jié)合真空抽提的方式效果最優(yōu),乳液殘余單體含量最低能達到67.4 mg/kg,領(lǐng)先于行業(yè)水平。
試驗的主要試劑見表1。
表1 試驗的主要試劑Table 1 Experimental main reagents
試驗的主要儀器見表2。
表2 試驗的主要儀器Table 2 Experimental main instruments
試驗的基礎(chǔ)配方見表3。
表3 試驗的基礎(chǔ)配方Table 3 Experimental basis formula
1.4.1 苯丙乳液的制備
本試驗采用半連續(xù)預(yù)乳化滴加工藝進行共聚聚合。按照表3 基礎(chǔ)配方制備預(yù)乳化液待用,用去離子水將釜底陰離子乳化劑全部溶解后加入到四口燒瓶中,同時安裝上冷凝管和溫度計,邊攪拌邊升溫至85 ℃。隨后加入5%的預(yù)乳化液,待溫度開始上升時加入預(yù)先溶解好的10%濃度的過硫酸銨水溶液,保溫30 min,然后將剩余的預(yù)乳化液在4 h 內(nèi)滴加完畢,溫度按試驗要求控制。滴完后通過不同的后處理方法消除殘余單體,然后降溫至50 ℃以下,用氨水調(diào)節(jié)pH 至7.5,過濾出料,取樣,進行殘余單體的測量。
1.4.2 性能檢測
(1) 乳液殘余單體檢測分析方法依據(jù)GB/T 20623—2006 附錄A。
(2) 技術(shù)指標(biāo)控制依據(jù)GB/T 20623—2006《建筑涂料用乳液》。
2.1.1 溫度控制法
在聚合過程中,控制反應(yīng)溫度分別為80~82 ℃、84~86 ℃、88~90 ℃、92~94 ℃,預(yù)乳化液滴加完畢后,維持相同的溫度保溫1 h,然后對殘余單體含量進行檢測,結(jié)果見表4。
表4 反應(yīng)溫度對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residual monomer content of emulsion
從表4 中可以看出,隨著反應(yīng)溫度的上升,乳液殘余單體含量逐漸降低,溫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快小分子單體的運動,加快乳液聚合從而消除殘余單體。但隨著溫度的升高,乳液凝膠增多,考慮到乳液的性能、成本,反應(yīng)溫度控制在84~86 ℃為宜。
2.1.2 后消除法
考察不同氧化還原劑對苯丙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影響。氧化還原劑的用量占單體總量的0.35%,氧化劑與還原劑的比例為1∶1.5,反應(yīng)溫度為65~70 ℃,氧化劑和還原劑同時滴加1 h,測試結(jié)果如表5 所示。
表5 不同的氧化還原劑對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影響Table 5 Effect of different redox reagents on residual monomer content of emulsion
從表5 中可以看出,叔丁基過氧化氫/抗壞血酸組合的效率最高,乳液殘余單體含量最低;叔丁基過氧化氫/FF6 的處理效果也不錯。用抗壞血酸處理的乳液在后期貯存過程中,乳液顏色會出現(xiàn)變紅的現(xiàn)象,并且有腐敗的風(fēng)險。因此,選用叔丁基過氧化氫搭配FF6 使用。
對氧化劑叔丁基過氧化氫(A)與還原劑FF6(B)的配比進行深入探討,其結(jié)果如表6 所示。
表6 氧化還原劑不同配比對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影響Table 6 Effect of different ratio of redox reagents on residual monomer content of emulsion
由表6 可知,氧化劑和還原劑的配比對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影響非常大,在0.5∶1~1∶1.8 的范圍內(nèi),還原劑越多,乳液殘余單體含量越低,繼續(xù)增加還原劑的用量,乳液殘余單體含量反而增加,當(dāng)氧化劑與還原劑的配比為1∶1.8 時,降低乳液殘余單體的效果最好。
進一步討論氧化劑叔丁基過氧化氫與還原劑FF6的不同滴加工藝對苯丙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影響。
工藝A:氧化劑與還原劑同時滴加1 h;
工藝B:氧化劑先滴加15 min,保溫10 min,還原劑后滴加15 min,保溫20 min,總時長1 h;
工藝C:還原劑先滴加15 min,保溫10 min,氧化劑后滴加15 min,保溫20 min,總時長1 h;
工藝D:分階段滴加,氧化劑和還原劑各先取總用量的3/7,同時滴加,時間為30 min,然后保溫10 min,再同時滴加剩余的氧化劑和還原劑,滴加時間30 min,最后保溫10 min。
表7 不同工藝對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影響Table 7 Effect of different processes on residual monomer content of emulsion
由表7 可知,在不同的后處理工藝中,分階段處理同時滴加工藝(工藝D)對苯丙乳液殘余單體的處理效果最好,延長后處理時間對降低乳液殘余單體含量有一定效果。
在乳液聚合完成后,維持反應(yīng)溫度保溫1 h,然后分別對乳液進行抽真空和吸附處理,本試驗物理吸附通過活性炭進行,其結(jié)果如表8 所示。
表8 物理法對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影響Table 8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hysical methods on residual monomer content of emulsion
從表8 中可以看出,抽真空法的效果要優(yōu)于物理吸附法,但相比于化學(xué)法,其對殘余單體的處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一般不建議使用。
采用化學(xué)法搭配不同的物理法對乳液殘余單體進行處理?;瘜W(xué)法選用叔丁基過氧化氫與FF6 按1∶1.8 配比搭配使用,其結(jié)果如表9 所示。
表9 組合法對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影響Table 9 Effect of combination method on residual monomer content of emulsion
從表9 中可以看出,組合法比單一后處理法效果要好,化學(xué)法搭配真空抽提的方式效果最優(yōu),其殘余單體含量可降至100 mg/kg 以下。
深入討論了降低苯丙乳液殘余單體含量的各種方法,從試驗中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1) 在溫度控制法中隨著反應(yīng)溫度的變化,乳液殘余單體含量有一定變化,綜合考慮,反應(yīng)溫度以84~86 ℃為宜。
(2) 后消除法采用叔丁基過氧化氫和FF6 搭配使用最為合適,當(dāng)m(叔丁基過氧化氫)∶m(FF6)= 1∶1.8 時,可以達到一個最優(yōu)值。
(3) 通過對比后消除氧化還原劑的不同滴加工藝發(fā)現(xiàn),采用分段同時滴加的方式可以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
(4) 去除殘余單體的物理方法中,抽真空的方式比物理吸附提純法更加有效。
(5) 組合法比單一方法處理乳液殘余單體的效果要好,化學(xué)法結(jié)合真空抽提的方式能使乳液殘余單體含量降至100 mg/kg 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