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塔蘇
我年輕時士氣正盛,遇事毛躁,所以動不動就喜歡和別人就某個事情爭出一個高下,為此吃了不少的苦頭。
等到過些年回想起來,當初爭論的話題卻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這說明,年輕氣盛的時候爭論的東西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盡管當時會覺得這些問題非要有一個明確的答案,為此不惜和別人撕破臉皮,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斗得兩敗俱傷焦頭爛額才肯罷休,當然說明了意氣之爭不僅不可取,而且還應該盡力為我們所避免。
隨著年紀漸長,現(xiàn)在我學會了一點說話的藝術,那就是人活著要聰明一些,知道有些事情要說,有些事情不應該去說。有些模棱兩可的事情不如不說。
熟悉我的朋友應該清楚,我向來不是能言善辯的人,在小時候的某一段時間,我甚至沉默寡言到被人當作是低智兒童。不是我不會開口說話,而是我腦子里的想法太多,而嘴又太笨——腦子轉得比嘴快的朋友也許能理解我,每次遇到問題,我都能感覺到自己的大腦在飛速地旋轉,可是變成話語的時候那些想法卻不由自主地擰成一個結,不僅自己給自己拌蒜,而且稍有不慎還會把舌頭咬破。所以在那幾年中,我和別人討論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對方,并且保持著一種恐怖的沉默,縱然我內(nèi)心有一千個不情愿,但是為了不丟人現(xiàn)眼,我只好以此為屏障:既然我不亮出我的觀點,那么對方也無從反駁,即使我打心眼里反對他,他也不知道這些事情。
如此看來,我早年的時候就無師自通地學會了中國人權謀中最重要的一門學問:厚黑學,雖然學藝不精,單單是一個“沉默是金”就足夠應付各式各樣的情況了。
這種情況在我年紀漸長后就改變了許多,青春時期的我脾氣漸生,口齒也清晰了起來。于是說話的內(nèi)容和次數(shù)也日漸增加,爭論起來激烈程度也以幾何級數(shù)增長。
正如上文所說,那個時候年輕氣盛,做什么事情都帶著一種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想法,說話也變得像螃蟹走路,橫沖直撞,不管不顧。每次遇到什么事情總是要一吐為快。話說完了就覺得內(nèi)心舒暢,仿佛一塊大石頭落地——這樣做當然也有好處,老話兒說心上不放事兒的人活得輕松自在,但是壞處也顯而易見。
一是這樣做我就得罪了不少的朋友,而且還都是出于相同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嘴欠。二是說話橫沖直撞,這在日常交流中實在不是和別人討論問題的態(tài)度,即使是平日里的對話,也難免會打消別人心平氣和討論的想法,三是這樣說話會顯得這個人斤斤計較又小肚雞腸,實在不能算得上一個謙謙君子,君子都是受人尊重的,但是尊重不是靠唇槍舌劍得來的。年輕時候的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自然吃了大虧,現(xiàn)在我再想成為一個有涵養(yǎng)的人,就又是一件需要從頭做起的事情了。
我有不少的朋友以前參加過各式各樣的口才培訓或是辯論社團,他們告訴我,討論一個問題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在于語言的邏輯性,比方說在辯論的時候,我們不僅需要構建縝密的邏輯,而且還得從對方的話語中找到不嚴謹?shù)闹虢z馬跡,這都是和人爭論問題時的技巧,我的朋友們深諳此道。所以每次和他們說話的時候我都分外小心,生怕自己的話不夠嚴謹,讓他們找到空子把我駁得體無完膚。值得慶幸的是,我有一些朋友,不會把這種對話方式帶到生活中來,可還有少數(shù)人沒有這種自覺性。每次和這些人說話的時候,我都感覺自己的腦袋和屁股要同時炸掉了,因為上下都憋了好大的一股氣。也就是在和這些朋友討論問題的時候,我總是能想到之前的我和別人討論問題的時候態(tài)度是多么不誠懇,不僅不虛心,而且還時刻盤算著找別人話里的漏洞。我的朋友們也許并無絲毫不誠懇的想法,但是總的說來,用辯論的思維和別人討論事情,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一種讓人喜歡的態(tài)度。
當然,我也有非常會說話的朋友,比方說美國有一個作家叫海明威,我稱呼他為海明威老師。這位老師曾經(jīng)說過,寫小說的時候你想說的話不能一股腦全都講出來,而是應當隱其十之八九,就好像北冰洋中的冰山,裸露著水面之上的部分只是整體的十分之一二一樣——這個“冰山理論”被后世無數(shù)的文學家和文學愛好者奉為圭臬,我也深以為然。
因為海老師不僅僅小說寫得棒,平時也是個妙語連珠的高人。所以我們不難同理推斷,說話之道就是在于將你所有的想法和情緒隱匿起來,只留給聽者一些若隱若現(xiàn)的線索即可,這種方法的的確確讓我嘗到了甜頭,因為我們國人一般習慣說話說一半藏一半,而我受海老師指點之后說五分之一,藏五分之四,這就讓很多人覺得我神秘之極。但顯而易見,也有些人并不喜歡我的這種“說話之道”。比方說我的前女友,每當我要跟她說一些情話的時候,她就會擺出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然后對我說:“我覺得你一點都不真誠?!?/p>
這件事情發(fā)生之后,我可算明白了所謂“說話之道”的門道——討論問題也好,遇事爭辯也罷,最重要的不是誰說的話多,誰說的話少,也不是誰嗓門大,誰的嗓門小,而是說話的人是否擁有對于真實的認可和追求。
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會遇到一種情況的爭論,兩個人不在一個時空維度的討論,與其稱之為爭論,還不如叫自說自話來得更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