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谷立立 編輯_方鳳燕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安東·契訶夫有理由為他的俄羅斯代言。身為短篇小說大師,他是“黃金一代”的最后一座高峰。哪怕是到了100 多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仍然是文學青年追捧的對象,有著不可取代的經(jīng)典地位。
談到俄羅斯文學,納博科夫自有他的高論。在他看來,俄羅斯文學的便利之處在于,這樣一個幾乎沒有文學傳統(tǒng)的國家,竟然在短短的一個世紀內(nèi),創(chuàng)造了足以與英國、法國相互抗衡的文學體系,“唯一的差距只是數(shù)量”。當然,他所說的“數(shù)量”僅僅代表作品,并不意味著彼時俄羅斯沒有大師。相反,在拿破侖占領(lǐng)俄國之后,這片土地如同井噴一般,涌現(xiàn)出眾多熠熠閃光的名字——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接下來重點要談的契訶夫。
《契訶夫短篇小說集》是契訶夫一生創(chuàng)作的總和。1880年,20 歲的他還是莫斯科大學的一名學生,就下定決心,棄醫(yī)從文,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在長篇小說和中篇小說等作品里最常遇見的是什么》一篇,詳盡地交代了當時最為流行的小說題材:“伯爵、保留著當年美貌的痕跡的伯爵夫人、鄰居男爵、自由派文學家、貧困落魄的貴族、外國音樂師、頭腦遲鈍的聽差、保姆、女家庭教師……”這些人物盡管“相貌不美,然而可愛、動人”。至于最流行的故事呢,通常是這樣的:“男主人公往往把女主人公從狂奔的馬上救下來,渾身是膽,善于抓住一切方便機會顯出他拳頭的力量。”
但契訶夫偏偏是不同的。早在創(chuàng)作的初期,他就立下宏愿,不去寫尊貴人物的閑暇時光,而是放下身段,走入民間,用自己的抒情詩為小人物的存在,做出有力的辯護。
于是,打開《契訶夫短篇小說集》,我們看到的不是伯爵與情人在茶會上的言語挑逗,也沒有“渾身是膽雄赳赳”的英雄人物。契訶夫從來不是冷嘲熱諷的刻薄者。相反,他更愿意將自己定義為彼時“俄羅斯世相的記錄者”。這意味著,他的筆尖永遠不會朝向衣食無憂的上層人士,而是對準了那些注定會成為時代炮灰的小人物。在他這里,每一則故事就是一個事件,是一種生活的切片。身份低微的小公務(wù)員,在丈夫與情人之間跳來跳去的虛榮女子,被學徒生活折磨得苦不堪言的男孩,把搖籃里的娃娃當作敵人的小保姆,一心想要得到幸福、偏偏只能嫁給糟老頭的美麗姑娘……
如果把這樣的小說當成一幅精工細作的俄羅斯底層浮世繪,大約也沒有什么問題。《一個文官之死》的開篇,接連出現(xiàn)了兩個“挺好”,似乎預(yù)示著這個故事將會朝著明朗的路子持續(xù)地走下去??墒?,當我們耐著性子往下看,就會知道所謂的“挺好”不過是虛假的命題:契訶夫筆下沒有事事如意的烏托邦,更不是萬事大吉、天下太平。一個小小的噴嚏足以終結(jié)一個人的前途,讓他在終日惴惴不安之中,走向最后的崩潰。因此,為了不至于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套中人》里的別里科夫為自己找到了一種最安全、最穩(wěn)妥的生活方式:戴上黑眼鏡,塞著耳塞,把自己裝進套子,“即使在頂晴朗的天氣出門上街,也穿上套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甚至,就連思想也被重重包裹,從不輕易顯露在外。
當然,這些低到了塵埃里的小人物,除了愛把自己裹成粽子,也渴望得到更多的關(guān)注。畢竟,只有在想象中,他們才可以昂起頭來,甩掉自卑,“堂堂正正”地做一回名人?!断彩隆芬黄?,一樁交通事故讓十四等文官德米特里·庫爾達羅夫成了新聞人物。當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xiàn)在報紙的社會新聞欄里時,他驚呼著“現(xiàn)在全俄國都知道我了”。那種欣喜若狂的勁頭,與中舉后瘋癲的范進,并沒有多少不同。《燈火》中,有一個“到此一游”的人物,因為意識到自身的渺小,于是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公園亭子的欄桿上。
諸如此類的人物設(shè)定,在契訶夫小說中并不少見。終其一生,他們活在城市看不見的角落里,為了生存不得不極盡獻媚之能事。但他們又是卑微的,凡事反復(fù)思量,前怕狼后怕虎,唯恐一不小心丟掉了大好前程。
盡管如此,契訶夫?qū)λ娜宋锶匀槐в猩埔獾谋瘧?。在文字的懷抱里,他重新拾起他治病救人的本能。他寫那些“小得看不見的蟲豸”,仿佛天生戴有能夠洞穿人類精神的透視眼鏡。而他手中的筆,更像是一柄鋒利的柳葉刀,傷口在哪里,毒瘤在哪里,筆尖就伸到了哪里。如此一刻不停地向著人性的最深處挖掘,把那些卑微的、低下的、崩壞的、腐爛的,統(tǒng)統(tǒng)一切兩半,而不帶有絲毫遲疑與猶豫。
畢竟,《契訶夫短篇小說集》不是不痛不癢的“小說藥丸”。這里沒有英雄,沒有救贖,只有遍地泥漿,以及那些躺在泥漿里仰望天空的小人物。試想,如果有一天契訶夫違背初衷,讓套中人解套,讓變色龍不再做墻頭草,反而搖身一變成了飛檐走壁的超人。那么,這個世界就少了一位針砭時弊的大師,多了一個殿堂級的編劇。而這難道不是俄羅斯(乃至整個世界)文學的損失?
經(jīng)典重讀
《契訶夫短篇小說集》
作者_[俄] 安東·契訶夫
出版社_北京燕山出版社
譯者_谷羽/童道明 等
英國作家毛姆認為:“在最好的評論家的心目中,沒有一個人的小說占有比契訶夫更高的位置?!逼踉X夫的作品里,能看到凡俗生活隱藏下的悲劇,也能看到含淚的微笑之后的亮光;能看到極具質(zhì)感的情節(jié)之下的生活真相,也能看到隱藏于真相之下的雄闊的歷史軌跡和現(xiàn)實走向。
精彩書摘
哪里有愛,哪里就有不顧一切的信任。——《遲開的花朵》
書是音符,談話才是歌?!兜诹∈摇?/p>
就在我們說的時候,一只色彩斑斕的蝴蝶飛了過來,等它逼近時,變色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伸出它那長得驚人的舌頭——舌頭的長度超過它身體的一倍。一剎那,那只彩蝶已被它卷入口中,成為美餐。天哪,我們都被它嚇了一跳。——《變色龍》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上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里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套子,因為他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lǐng)里。他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馬車,總要叫馬車夫支起車篷。總之,這人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里,仿佛要為自己制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堆b在套子里的人》
《秘太刀馬骨》
作者_[日]藤澤周平
出版社_譯林出版社
日本時代小說界首推“一平二太郎”,但藤澤周平與司馬遼太郎、池波正太郎的英雄豪杰風云際會截然相反,他遠離狂熱與流行,文字簡潔、精悍,無聲處聽驚雷。他的作品世界里,仍是那個舊而美的時代,泥土芬芳,人心恒常。
《我所知道的康橋》
作者_徐志摩 梁實秋 汪曾祺
出版社_湖南文藝出版社
大師筆下的詩和遠方。本書精選徐志摩、梁實秋、汪曾祺、巴金、郁達夫等15 位文壇大師的海外旅行或求學生活中的所聞所感文字。經(jīng)典的文字穿越時光,無論是用文字,還是用腳步,這些山川湖泊都值得一次傾情的抵達。
《新食貨志》
作者_杜君立
出版社_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商品沒有腿,卻比人走得更遠。絲綢連起了一個舊世界,香料促使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郁金香導(dǎo)致世界第一場經(jīng)濟危機,香煙和咖啡顛覆傳統(tǒng)文化……從當下這個消費時代,回看歷代商業(yè)革命,意義似乎更加深遠。
悅讀
《自行車:自由之輪》
作者_[英] 羅伯特·佩恩
出版社_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回顧了古老自行車的誕生,以及現(xiàn)代自行車的發(fā)展,在這背后自行車有著比想象中更深刻的文化影響。不管是技術(shù)細節(jié),還是由此生發(fā)的社會變革,都在一架小小的自行車里匯聚,讓我們得以用全新的目光看待這一最日常的交通工具。
《伯林傳》(再版)
作者_[加] 葉禮庭
出版社_譯林出版社
賽亞·伯林可能是被中國讀者誤讀最深的一位二十世紀思想家。葉禮庭筆下的伯林,不只是被大眾貼上標簽的自由主義斗士,更是一位堅定的價值多元論者、跨文化觀念史家和二十世紀戰(zhàn)爭與變革的見證者。
《寫給大家的360 度藝術(shù)啟蒙書》
作者_鄭治桂
出版社_領(lǐng)讀文化丨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梵高的孤獨與偉大,高更在孤獨中飛翔,雷諾阿人生的艱難與美好,莫奈光與生命的信仰,夏加爾浪漫的狂想……藝術(shù)評論家鄭治桂寫給大家的美術(shù)館看展指南,走近并了解梵高、高更、莫奈、雷諾阿、夏加爾的藝術(sh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