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8中學 重慶 400020)
初中學生所處的應試環(huán)境比較特殊,他們面臨的不僅是中考七科文化科目的考試,還要面臨中考體育的考試。在這樣的雙重應試環(huán)境下,許多初級中學的體育課就變成了中考三科的專項訓練課,再加上學習比較緊張,體育活動開展得非常不好。然而初中生生理、心理的發(fā)展離不開體育運動,單調的訓練課會讓學生喪失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實踐證明,適度的體育運動對于提高身體素質,提升學習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清華大學就提出“無體育,不清華”的口號,并對2017年新生入學提出必須通過游泳考試的要求;廈門大學在自主招生考試中,就要求測一項學生擅長的體育項目。由此可見,學校僅僅完成中考目標,既不能滿足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校(以下指重慶市第八中學校)多年來致力于校園體育氛圍的營造,開創(chuàng)各種有意義的體育活動,并在體育競賽及校園體育活動中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我校學生的文化成績不但沒有受到影響,中考成績還連年攀升。
本文通過對我校歷屆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調查法、個案研究法、比較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
3.1.1 我校2018-2020級學生身體狀況調查
表1:三個年級肥胖率統(tǒng)計表(2017年9月)
從表1可以看出,我校學生肥胖率遠遠低于全國4.1%的平均水平,經過兩年的校園生活,肥胖率有明顯的降低,各年級肥胖比例逐年下降。
3.1.2 我校2015-2017級體育中考成績分析
近三年,我校中考平均分約49分,每年滿分率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長。
表2
3.1.3 我校體育課程設置
如此高的中考滿分率,并不是我校三年初中體育教學應試訓練的結果,我校的體育教學特點突出,內容豐富。我校是排球項目特色學校,6年前,我校就提出“讓每一個人都會打排球,讓排球教學貫穿整個初中體育教育階段”的做法,教育效果明顯,大多數學生都非常熱愛排球運動,并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排球運動中,為“終身體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下是我校各年級體育課程設置圖表。
表3:各年級課程設置
三年中,體育課總共約348學時,期中專項的中考項目練習課時72學時,只占了22.4%,由此可見我校的高滿分率并不是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達到的。
3.1.4 我校競技體育獲獎情況
我校競技體育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近三年獲獎情況統(tǒng)計如下:校啦啦操隊奪得全國比賽特等獎第一名2次,一等獎3次;校網球隊奪得全國比賽團體第五名,市級比賽前三名10余次;校籃球隊奪得區(qū)級比賽第三名;校田徑隊奪得區(qū)級比賽單項前三名20余次。
無論是肥胖率的下降、還是滿分率的提高或是競技水平的提高都離不開身體素質的提高,然而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的源泉并非僅僅是體育課,而是學校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我校學生在學校里基本做到“天天有鍛煉、周周有比賽、月月有活動”。
3.2.1 天天有鍛煉——變換形式,讓鍛煉不枯燥
我校初一至初三年級每天都有早操或課間操,三個年級的內容安排也各具特色,總體來講,初一年級以武術操為主,初二年級以健身操、啦啦操為主,初三年級以全面身體素質練習為主。每年11月—1月,早操和課間操的練習內容改為耐久跑練習,耐久跑練習又將絕對耐力和速度耐力練習間隔進行,配上合適的旋律,讓學生們在“痛并快樂著”的氛圍中愉快地練習。
3.2.2 周周有比賽——以賽促練
班級聯(lián)賽是增強班級凝聚力最有效的活動,也是學生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由于每個年級班級數較多,所以每學期每個年級的班級聯(lián)賽一般在2—3項。基本上每周都有班級在參加各種比賽,比賽時間通常安排在每周的體育鍛煉時間和中午午飯前的自習課時間。為了班級的榮譽,為了展示自己的特長,學生們有著非常高的參與積極性。很多班級為了爭得好名次,經常利用休息時間進行練習,甚至聘請教練,在反復的磨練中,技術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從而也帶動了班級其余不參賽的同學參與到訓練中。
表4
3.2.3 月月有活動——增強校園體育文化生活氛圍
通常來說一學期有四個月,各學期活動安排如下:
表5
每周二下午4:15—6:00是我校社團活動時間,全校共開設40余社團,其中體育社團10個,包括田徑社、男子籃球社、女子籃球社、排球社、足球社、網球社、高爾夫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跆拳道社等,參與體育社團的學生約200人。全體學生在此時間都會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學生們選擇自己擅長或喜歡的項目加入,在專業(yè)老師的帶領下,發(fā)展自身特長,提高專業(yè)技能。這部分學生在每年4月份的運動會開幕式上將會把自己一年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他們高標準的專項技能通常能贏得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
在社團活動中表現(xiàn)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將代表學校參加全區(qū)全市及全國的各項比賽。目前,我校已有的校代表隊有田徑隊、網球隊、足球隊和啦啦操隊,這四個代表的成立也是基于部分同學在社團中的表現(xiàn)逐漸脫穎而出。
每年兩次運動會不僅是部分運動員們展示力與美的平臺,更是全體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平臺。首先運動會的開幕式要求參與率不低于90%,但絕大部分的班級都是100%參與,每年學校會根據不同的主題,為班級分配不同的展示任務,學生們在準備過程中體驗合作的樂趣,學會自己學習總結的能力,在展示活動中尋找自信。趣味運動會在每年11月初舉行,這是一項全由集體項目組成的運動會,共分10余個單項,每個單項都要人數眾多的運動員參與,經過計算,趣味運動會參賽率幾乎在80%;每年12月份是我校傳統(tǒng)的冬季長跑比賽,此項比賽從參賽率近100%,且每年學生的成績都有顯著提高。在每年4月份的運動會中,為提高參賽率,學校專門設置集體項目,限制單人參賽頻率,增加比賽項目,為更多的學生爭取比賽機會。
(1)學校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校園里充滿了濃濃的鍛煉氛圍,增強了學生體質,但并沒有使學生的學習成績降低,反而讓中考成績連年攀升,每年升入本校高中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在如今高強度的應試環(huán)境下如何保障這些活動的開展,需要學校、家長、學生以及政府職能部門的共同參與、支持和管理。
(2)我校的體育活動的時間在學校領導及全校師生的高度重視下,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體育活動是學校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神圣不可侵犯。社團開展需要大量的運動場地和專業(yè)老師,學校不惜花大量財力改造活動場所,聘請專業(yè)老師,滿足活動的需要。
(3)我校學生約5000人,活動場地僅有250米田徑運動場一塊、羽毛球場1塊、足球場一塊、乒乓球臺若干、排球場2塊、室內健身操房1間,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有活動的開展。我校采取的解決辦法是合理劃分運動區(qū)域,讓各年級分時段活動,并且在周邊小區(qū)借用網球場、羽毛球館、高爾夫球場等辦法解決實際困難,在外借場地時安排專人(值班領導或老師)帶隊負責接送學生在學校與運動場館之間的往返。
(1)加大開發(fā)、改革和創(chuàng)新學生體育活動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鍛煉中;
(2)強化全校師生對體育鍛煉的作用的認識,統(tǒng)一思想才能統(tǒng)一行動;
(3)當今的初中生學業(yè)繁重,中考是絕大多數學生唯一的升學路徑,和國外同齡學生相比,我國的初中生鍛煉時間非常有限。要徹底解決這一矛盾,只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開辟更多更廣的招生途徑,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