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變“古”計
浙大教科附小彭金龍校長將小學課本變“古”,結合教材,用最貼近生活的方式帶孩子們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面,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基礎。
洨河,冀南之水也。水上有橋,因轄于趙州,故曰趙州橋,隋匠李春者造也,距今千有余年,聞名天下也。
此橋甚偉。長十又六丈,寬近三丈,中行車馬,旁行人。皆石砌,無墩,呈拱狀,若虹霓者跨兩岸,十丈有余。
橋頂左右,各置兩小洞,泄洪之用也。太平之日,水由大洞出;災至,則五洞皆出。御者有之,輕者有之,儉者亦有之,妙不可言。此術無雙,真乃橋界之翹楚也。
此橋固且美矣。雙側置欄,引能工雕圖其上,延巧匠繪色其中。以龍為最:二龍纏繞者,口吐活水;兩龍回望者,前爪抵握;雙龍對目者,爭珠嬉戲。目之所及,大有呼之欲出之感。
威威乎,華夏之盛景;洋洋乎,先民之慧智。此橋焉不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