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琳,王力剛,劉洪亮,張玉柱
(1.黑龍江省森林與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2.富??h富裕林場,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200)
玉竹(Polygonatnmodoratum),別名萎蕤、筆管子、尾參,屬百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有養(yǎng)陰、生津止渴、潤燥、除煩等諸多功效[1]。玉竹原產(chǎn)我國西南地區(qū),國內大部省份都有分布,按地域來說分布于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地區(qū)的玉竹稱為關玉竹。關玉竹以純天然、無污染、藥效強等特點,加之無異味,口感好,含糖量、黃酮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品種玉竹的優(yōu)勢,廣受市場青睞[2-3]。隨著人工采集關玉竹量的增大,野生關玉竹資源日漸匱乏,為保證關玉竹資源的市場供應,保障關玉竹的藥性質量,對關玉竹進行林下仿野生栽培。
1.1 自然條件的選擇
關玉竹對林分類型要求較為寬松,楊、榆樹等闊葉林或者樟子松等針葉林,郁閉度在0.2~0.6之間的林下、林間空地或者林緣,均可種植,但落葉松林下不可種植。土壤最好選擇土質肥沃疏松、土層深厚的微酸性沙壤土。
1.2 場地清理及整地
為了方便管理,播種前應割除灌木和雜草,保留地表土壤的原始狀態(tài),利用地上的枯枝落葉保溫、保濕、防病及自然肥化土壤。
秋整地在土壤封凍前進行,整地將土深翻30~40 cm,結合整地施用腐熟農(nóng)家肥,施入量18 t·hm-2,耙細整平,起壟。
1.3 種莖準備
關玉竹可通過種子及根莖兩種繁殖方式繁殖,但為了保證遺傳性穩(wěn)定和繁殖速率,一般選擇根莖繁殖。研究表明,當年生主根前端具有越冬芽的根莖作為種莖,產(chǎn)量會遠高于其他根莖[4]。因此,選種時,選取生長健壯、色黃白、頂芽飽滿須根多的當年生主根,前端具有越冬芽的根莖作為種莖是保證產(chǎn)量的最優(yōu)選擇。
種莖選取后,不能馬上播種的種莖應采用沙藏法貯藏在陰涼的房間內,貯藏過程中適時翻堆檢查。
1.4 播種
春季栽植應在土壤解凍后,秋季栽植在土壤封凍前。在起好的壟上采用機械開溝,溝深10 cm,將關玉竹根莖頂芽朝上,與地面呈一定角度排放,株距10~15 cm,覆土2~4 cm。種莖用量3~4.5 t·hm-2。
1.5 撫育管理
1.5.1 除草 關玉竹無論春季還是秋季栽植,當年均不出苗。第2年春季出苗后,地下根莖分枝較少,地表草較多,需要及時除草。出苗前可噴施2,6-二硝基-N,施入量3 kg·hm-2,出苗后可噴施玉竹等藥材專用除草劑-精喹禾靈,按使用說明書規(guī)定方法噴施。
1.5.2 清溝瀝水 關玉竹忌積水,雨季來前要及時清理疏通排水溝,防止土壤漬水。
1.5.3 追肥 關玉竹喜肥,在其生長期間應適當追肥,研究表明復合肥與尿素的搭配使用可使得玉竹產(chǎn)量達到最佳。關玉竹萌芽前可施用腐熟農(nóng)家肥,施入量15~22.5 t·hm-2;當幼苗苗高達到7~10 cm時,可追加尿素,施入量75 kg·hm-2。
林下仿生栽培玉竹的抗病蟲能力較強,發(fā)病較少,但仍需要做好預防,根據(jù)客觀條件,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
2.1 病害的防治
關玉竹的病害主要包含褐斑病、腐根病。褐斑病7月上旬發(fā)病,應及時清溝瀝水,噴施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間隔1周,連續(xù)2~3次。根腐病多發(fā)于高溫雨后,初期應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灑或者根部澆灌,并挖除病株銷毀。
2.2 蟲害的防治
蟲害主要是金龜子、地老虎和蠐螬。應在播種時施入石灰,施入量0.45 t·hm-2,翻入土中殺死幼蟲,成蟲可噴施90%敵百蟲1000倍液。
關玉竹一般栽種后3年采收質量最好,往后年限越長纖維素越多,品質下降。關玉竹的適宜采收期為8月底至9月初,此時干物質積累較高,折干率和多糖含量較高[5]。
采收時先割除地上莖稈,選用鋤頭采挖,由下往上翻挖25 cm,將根莖整塊翻出,抖去泥土運回。
采收回來的根莖,根據(jù)長短、粗細劃分等級,晾曬2~3 d,待根莖柔軟后,去除須根揉搓至無硬心,呈金黃半透明狀,表面有糖分溢出,再復曬或烘烤至全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