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月麗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106)
(一)專業(yè)性不強。輔導員的來源較雜,所學專業(yè)也不一。雖然國家教育部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明確指明方向,但我國目前還沒有輔導員相關專業(yè)和課程。實際上各高校新招錄的輔導員基本上是未經專業(yè)培訓,缺乏從事學生教育管理的專業(yè)素質。另外,人們對于輔導員的認識也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認為輔導員只是做學生日常管理工作,誰都能做。事實并非那么簡單,輔導員承擔著重要的育人職責,而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來做支撐,必須專業(yè)化,尤其應強化其思想政治素質。
(二)職業(yè)性不強?,F(xiàn)在,輔導員雖然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視,然而重視的程度還不夠。若從教育分層的縱向來看,輔導員基本上處于高校教師中的底層;從輔導員人員組成來看,大部分也都是無法從事教師崗位的,才求其次做輔導員。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說,真正能把輔導員當作一項崇高事業(yè)來做的人甚少,愿意為輔導員事業(yè)奉獻、奮斗一生的則更少。事實上,輔導員成了一個過渡型職業(yè)或是“跳板”而已,每年都有大批輔導員轉崗,輔導員人才流失現(xiàn)象嚴重。
(三)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缺失。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是人基本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在高校仍普遍存在對輔導員關注度不高,因而導致心理上的落差,從而沒有安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
由以上輔導員所表現(xiàn)的現(xiàn)狀來看,輔導員對自己的職業(yè)缺乏實力和信心。我們知道,“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政治教育入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因此,輔導員要對自己定位,進行自我輔導,爭做合格的高校輔導員[2]。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不斷拓展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輔導員只有正確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才能從認知、情感和價值觀三方面確立起工作的熱情,尋找到工作的動力,并通過不斷的自我完善,逐漸掌握教育工作中的主動權,為此,輔導員更要做好自我輔導,保持良好心態(tài),積極主動迎接輔導員工作中的挑戰(zhàn),時常更新知識儲備和職業(yè)素質能力,立德樹人,以學生為中心,正確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高校學生處在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階段,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尤其是實踐能力。但大部分的大學生在從學校到學校再到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對自身的前途和定位存在著很大的疑惑,甚至有的在畢業(yè)后也仍被這個問題困惑,他們根本沒有做好走進社會的準備。輔導員應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使學生明晰自己的前進方向和目標,大學生正處于青年初期,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和定型的重要時期,輔導員應通過自身人格魅力,做好榜樣,擔當起大學生成長的指引者和引路人。
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向來被社會給予了高度的厚望。但近年來高校大學生輕生事件不斷發(fā)生并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社會建設人才的非正常死亡和損失不僅令家庭感到無比的悲痛,令社會感到異常的痛心,同時也給整個社會帶來了許多的消極影響。各高校、教育部門及社會各級政府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加強大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及自殺心理危機干預已成為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參與者,應認識到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心理危機干預的必要性,準確定位好自己在大學生生命教育中的角色,分析好在危機干預中的策略,這有利于維護并構建和諧、安全、穩(wěn)定的大學校園環(huán)境[3]。
輔導員工作的要求是:恪守愛國守法、敬業(yè)愛生、育人為本、終身學習、為人師表的職業(yè)守則;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握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1]。
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是[1]:
(一)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宣傳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思想政治狀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思想認識、價值取向、學習生活、擇業(yè)交友等方面的具體問題。
(二)黨團和班級建設。開展學生骨干的遴選、培養(yǎng)、激勵工作,開展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教育工作,開展學生黨員發(fā)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指導學生黨支部和班團組織建設。
(三)學風建設。熟悉了解學生所學專業(yè)的基本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科技學術實踐活動,營造濃厚學習氛圍。
(四)學生日常事務管理。開展入學教育、畢業(yè)生教育及相關管理和服務工作。組織開展學生軍事訓練。組織評選各類獎學金、助學金。指導學生辦理助學貸款。組織學生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做好學生困難幫扶。為學生提供生活指導,促進學生和諧相處、互幫互助。
(五)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協(xié)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初步排查和疏導,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培育學生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
(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積極傳播先進文化。加強學生網絡素養(yǎng)教育,積極培養(yǎng)校園好網民,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網絡文化作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創(chuàng)新工作路徑,加強與學生的網上互動交流,運用網絡新媒體對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心理咨詢等。
(七)校園危機事件應對。組織開展基本安全教育。參與學校、院(系)危機事件工作預案制定和執(zhí)行。對校園危機事件進行初步處理,穩(wěn)定局面控制事態(tài)發(fā)展,及時掌握危機事件信息并按程序上報。參與危機事件后期應對及總結研究分析。
(八)職業(yè)規(guī)劃與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為學生提供科學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和就業(yè)指導以及相關服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念,引導學生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è)。
(九)理論和實踐研究。努力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參加相關學科領域學術交流活動,參與校內外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或項目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保障條件而使高校輔導員的自我輔導具有必要性。通過轉變觀念,自覺樹立自我輔導意識堯加強學習,大力拓寬自我輔導途徑和健全驅動機制袁切實激發(fā)自我輔導動力的視角來提升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將高校輔導員優(yōu)勢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從而為在新時代推動高校學生工作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打下堅實基礎。以黨的繼續(xù)教育方針為指導,實踐自我輔導。轉變觀念,自覺樹立自我輔導意識;加強學習,大力拓寬自我輔導途徑;健全驅動機制袁切實激發(fā)自我輔導動力[4]。
綜上所述,作為當代高校輔導員,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實現(xiàn)自我輔導。高校輔導員要自育自建成為情懷深廣的人,擔負立德樹人之責、深化理論知識學習、錘煉良好品德修為、觀照時代發(fā)展大勢??梢哉f,高校輔導員是否具有情懷以及具有怎樣的情懷,直接關系著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關系著輔導員自身工作的開展,也關系著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需要引起高度的關注和重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