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芳
在目前國家課程改革、學生減負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時代的呼喚,是教育的呼喚,也是對語文教改浪潮的呼喚。柏拉圖說:“音樂教育是比其他教育更令人信服的手段,音樂教育的結果應該是使人和諧與美好?!蓖瑫r,音樂本身就是一種人們普遍喜愛并易于接受的藝術形式,學生也樂于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而作文又是語文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作文教學現(xiàn)象要求教師不斷探索作文教學的新方法。根據(j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音樂本身的特性,把音樂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引進作文教學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來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拓寬寫作思路、觸發(fā)靈感,很好地提高教學效果。為此,在作文教學中將音樂元素滲透其中可作以下嘗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fā)展語言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倍魳纷鳛樗囆g的一種形式,和文學有許多相通之處。特別是其廣闊的想象空間,為人們的審美想象提供了一個自由弛聘的天地。欣賞音樂的過程就是一個由聲音到畫面、由想象到具體的過程。所以,音樂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一直是作文教學的重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特別是多媒體的廣泛運用,我們可以借助音樂、影視資料等來做一些嘗試,引導學生去感悟、想象。聽音樂想象作文是一種情境教學手段,以音樂為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切的情境,有趣的音響刺激著學生的感官,喚起學生的想象,使學生作文由感而發(fā)。寫作時善于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就好比長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有助于打開思路,激發(fā)靈感,寫出內(nèi)容豐富、形象生動的文章。記得有一次作文課,我準備讓學生寫一篇反映自己和父母的矛盾的文章。寫作前,給學生播放了筷子兄弟的歌曲《父親》并配以沙畫的畫面,隨著音樂的響起和畫面的映入,我又適時叮囑他們細細聆聽旋律的變化,放開思維遐想。又對音樂情緒、音樂內(nèi)涵做出語言描述,讓他們想想平時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點點滴滴。學生跟隨音樂,思緒萬千,盡情陶醉,回味剛才的音樂旋律,學生有的說聯(lián)想到了朱自清的課文《背影》,我馬上引導學生回憶課文中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細節(jié)描寫,有的說聯(lián)想到以前母親對自己點點滴滴的付出,生病時的焦慮,平時默默無聞的關心、叮嚀,自己反而誤解她,此時內(nèi)心很愧疚。
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及感悟,燃起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與火花,思維之窗也打開了,情感也調動起來,寫出的作文也很出彩。“聞歌而情動,情動而辭發(fā)”,用音樂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fā)他們的寫作靈感,使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寫作的快樂,從而更加熱愛寫作。如果把音樂稱為橋,那就讓學生通過這座橋,浮想連翩,讓想象插上翅膀飛起來吧!
歌詞也是一種文學形式,它是濃縮的精華。用它來修飾點綴作文,文章必定能煥發(fā)出動人的光彩。有真情實感、有時代感、押韻的歌詞在作文中的引入,將打破傳統(tǒng)素材的束縛,為作文吹進新風、注入新鮮的血液,給閱卷教師一種新的視覺享受。那么,我們該如何將歌詞引入作文、讓作文變得絢麗多彩呢?題目猶如文章的眼睛,新穎別致的標題,可以使讀者耳目一新。好的標題能先聲奪人,有畫龍點睛之妙用。而歌曲的題目也是經(jīng)過提煉了的歌曲靈魂,我們不妨移花接木過來。
如寫校園生活的歌曲:《同桌的你》《掌聲響起來》《叫我如何不想他》等;表現(xiàn)親情的歌曲:《多想告訴你》《心中有話對你說》《幸??燔嚒返?;歌頌教師的歌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黑板上的記憶》《總想對你唱支歌》等,也可巧改化用,如:《上網(wǎng),讓我歡喜讓我憂》(《讓我歡喜讓我憂》)《成功總在風雨后》(《陽光總在風雨后》)《睡在我思念里的回憶》(《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對面的老師看過來》(《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等。題好一半文。這樣的標題無疑勝人一籌,極富時代氣息和感染力,既能引起讀者注意力,又能準確地表情達意。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要如“春云初展,鮮花含露,叫人一見傾心”。若能以一句優(yōu)美的歌詞做“引子”,無疑能使讀者倍感親切且具有吸引力。
如有位同學寫《點點同桌情》,開篇就用《送別》的歌詞開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用歌曲渲染離別的氣氛,為下文定下抒情的基調。另一位同學在寫名為《回味往事》的作文時開頭引用劉歡的《彎彎的月亮》中的歌詞“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歌詞運用頂真的手法,為文章營造美的意境,渲染和烘托氣氛,吸引讀者的視線,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又如,有位同學寫同窗好友《我們班的“造字大王”》,開頭就以《最近比較煩》的歌詞開頭。文章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主人公還沒出場,但他富有個性特征的語言,“我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已傳來,起到一鳴驚人、一聲貫耳的作用,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結尾巧妙而又余韻久遠、令人回味?!捌鹁洚斎缗谥?,驟響易徹。結尾當如撞鐘,清音有余?!迸c開頭一樣,結尾也很重要。
如有位同學寫《為了自己的夢想》的命題作文時,結尾引用《隱形的翅膀》中的歌詞,“我終于看見所有夢想都開花,追逐的年輕歌聲多嘹亮……”,表達自己的信心“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斗,一定能等到開花的那一天!”以歌聲做結,恰當引用,升華主題,催人奮進。另一位同學在寫與朋友分別的情景時用了陳瑞的《離別的車站》中的歌詞,“當你緊緊握著我的手,再三說著珍重珍重;當你深深看著我的眼,再三說著別送別送;當你走上離別的車站,我終于不停的呼喚呼喚……”。運用排比的手法,相同結構的句子,氣勢充盈,文采風楊,字里行間就把與朋友依依惜別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又如,有位畢業(yè)班的學生在寫《畢業(yè)歌》習作時用羅大佑的《閃亮的日子》的歌詞來結尾:“我來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輕輕地唱,你慢慢地和……我們曾經(jīng)哭泣,也曾共同歡笑.但愿你全會記得,永遠地記著,我們曾經(jīng)擁有閃亮的日子?!倍鄳獣r應景的歌詞啊,讓人不禁也勾起自己學生年代畢業(yè)離愁的畫面。文章如果能巧借音樂結尾,便可有“余音修長,繞梁三日”之功效。
音樂的力量是無窮的,它的介入讓作文課堂詩情畫意,充滿美感。讓作文與音樂聯(lián)姻,讓師生在音韻中對話,讓作文課堂在音韻中散發(fā),在和諧中教學相長。如果我們能善借巧化,追新求深,創(chuàng)新利用,定能打造作文的亮點,既讓學生重拾寫作的信心,又能讓閱卷教師眼前一亮,還能為我們的作文教學開辟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