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里青 張 湘
20 19年5月28日,我們和復旦大學經(jīng)濟系同學到蘇南旅游時,第四次來到句容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又一次見到了父輩的抗戰(zhàn)形象,又一次接受了傳統(tǒng)教育,并深受感動。這里已成為我們念念不忘的懷念勝地。
2002年5月,我們隨上海新四軍研究會尋訪團第一次來到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看到展出有父親王萱春的照片(他和喬信明、夏光、譚肇之等5人合影),感到非常驚訝,因為父母1943年從新四軍駐地去延安參加黨的“七大”時,把包括軍裝、筆記本、照片等部隊和個人所有隨身用品全部清理掉了,只穿便衣徒步去延安。這是喬信明子女提供給紀念館的照片,我們才得以看到并重新獲得了這幾張極其珍貴的老照片的復制件。紀念館大屏幕還播放著《鐵的新四軍》大型文獻紀錄片,其中有父親講述新四軍攻打新豐車站的鏡頭,王里青還在父親鏡頭前拍了照片,有種父女隔空相遇的美好感覺。
二訪紀念館時,捐贈戰(zhàn)利品電風扇
四訪紀念館時,看到捐贈品放進陳列專柜
2011年11月,我們隨羅維道叔叔的子女第二次來到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他們要為紀念館贈送一批羅叔叔的戰(zhàn)利品遺物。紀念館孫志軍館長、楊玉秀副館長為他們舉辦了簡樸的捐贈儀式。楊副館長前些年曾專程到南昌收集了一批抗戰(zhàn)老前輩的戰(zhàn)利品和遺物。我們家捐贈了父母繳獲的日軍針線盒和手套、繳獲蔣軍的華生牌電風扇以及軍大衣等物品。這次也一并在捐贈儀式上領到了新四軍紀念館的捐贈證書。
2014年5月,為紀念父親王萱春誕辰100周年,我們子女駕車2000多公里,跑遍了他在蘇南、蘇中抗戰(zhàn)中的主要戰(zhàn)場,第三次來到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三位館領導親切地接待我們,帶領我們參觀調(diào)整過的展覽館。我們向展覽館贈送了自己拍攝制作的父親紅軍時期的紀錄片。我們看到父親生前常常念叨的老戰(zhàn)友劉培善、王必成、段煥競、羅維道、喬信明、童炎生、張強生、張潮富、李珊、劉別生等老前輩的照片和捐贈品,感到十分親切??吹轿覀兯栀浀娜哲姂?zhàn)利品已陳列在新打造的玻璃柜里,但不見那個繳獲的、現(xiàn)被列為國家二級文物、1916年創(chuàng)始的民族品牌“華生牌電風扇”,心里不免有些惆悵。
這次我們是第四次來到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初夏的句容茅山,天氣格外晴朗,藍天白云下,新四軍廣場紅旗鮮艷,兩側紅色大幅標語“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鐵軍精神永放光芒”格外醒目。同學們推選張湘(王里青的丈夫)去燃放禮花,他先向陳毅和粟裕的騎馬塑像三鞠躬,然后進入禮花池點燃禮花。“乓、乓、乓”的禮花聲和隨之而來的“答答滴答”的軍號聲震響整個廣場,同學們都被這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奇妙現(xiàn)象所折服。
進入展覽館,楊副館長已在等候我們了。展覽館主要陳列了抗戰(zhàn)初期新四軍在蘇南以茅山為根據(jù)地開展的韋崗戰(zhàn)斗首戰(zhàn)日寇、夜襲新豐車站、攻打句容縣城、黃土塘遭遇戰(zhàn)、攻打滸墅關車站、夜襲虹橋飛機場等一系列主要戰(zhàn)斗的圖文和實物,其中有父親4張照片:一張是和喬信明等5人的集體照;二是他和喬信明的合影;三是他和《沙家浜》中郭指導員的原型夏光的合影;另外他還有1張個人照片。我們?yōu)榧o念館在有限的版面中4次展現(xiàn)我們父輩照片的情形深深感動著。
隨后我們繼續(xù)參觀“將帥館”。進館后眼睛一亮,我們捐贈的“華生牌電風扇”被安放在一個大玻璃柜里陳列出來。當時我們非常激動,同學們也紛紛拿出相機和手機拍照,楊副館長介紹這是花了6000元錢專門打造的陳列柜,既突出了我軍繳獲的戰(zhàn)利品,又反映了我國100多年民族工業(yè)的產(chǎn)品,可謂一舉兩得。我們又一次被紀念館對新四軍老前輩的敬仰和精心布展的精神所打動。
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紀念館,我們還會再來的。向父輩致敬,不忘初心,將鐵軍精神代代相傳!
踏石留印
抓鐵有痕
陳俊寶 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