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俐娜
我從未想過,花開會蘊含不同尋常;我更未想到,花落會飄舞美麗輝煌。當我從歷史的田埂上走過時,我讀懂了每一朵花都是詩篇,從花開到花落,都是文心,都是高潮,都是精彩的演繹。
艷如依米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美麗的景色,昭君恐怕也視而不見吧,因為她的心牽在長城之內,她的情系于長江之濱。搖曳的紅燭,凜冽的西風,火紅的蓋頭,冰冷的沙粒,絕世容顏下掩埋著無盡的思念,嫵媚回眸處抖落著黯然的悲涼。為了天下蒼生免受戰(zhàn)火蹂躪、流離顛沛之苦,她犧牲個人幸福,埋葬寶貴青春,迎接漫天黃沙。斜暉脈脈,黃沙漫漫,無盡荒漠處,縹緲孤鴻影。她的尸骨被風沙埋葬,她的靈魂卻撐起了大漢與匈奴長久的和平。
她就是一朵依米花,細小的莖脈里有火一般的信念:開花、開花,熱烈而又坦然地在夏天的某個早晨開花!不管生命多么艱難而短暫,她都無怨無悔,傾情投入。在命運無常的風云里,她不懈抗爭,終于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瑰麗。她的盛開,驚艷了華夏,驚艷了無邊的大漠。
傲似秋菊
戰(zhàn)場,硝煙,那一瞥,在文天祥心頭籠上了幾分沉重。他,為救國于水深火熱之中,舍生取義,用滿腔熱血去匡扶南宋。杭州城內,最后一面旗幟倒下了,可是,文天祥仍在戰(zhàn)斗。說惶恐,嘆零丁,舉大義,照汗青。他的民族氣節(jié)猶如一朵秋菊,攜著那份忠誠、頑強與傲岸,在秋風中綻放,凌寒不凋,傲霜挺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就是救世情懷、民族大義,寒霜中更顯英雄本色!
美甚迎春
冬天尚未走出寒冷與麻木,轉身回眸之時,一種溫暖已悄然綴滿枝頭,迎春花以她特有的姿態(tài)和擁抱春風的胸懷早早開放了。錢學森,在中國科研的數九寒冬,懷著滿腔熱忱,突破重重阻礙,拋卻金光閃閃的榮華和名利,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是春風中盛開的迎春花,帶領中國迎來科技發(fā)展的春天。而今,這朵花已悄然落下,但中國科技的春天在他無私奉獻精神的燭照下,將永遠充滿生機,放射活力!
……
我在花叢中穿行,見到了無數花兒的開放與凋零。開放時, 他們綻放一次,美麗一次;凋零時,他們依然播撒芬芳,演繹繽紛。萬花叢中,我也要爭當最艷麗的一朵!花開,就要綻放意蘊,揮灑生命;花落,就要豐盈人生,芬芳世界。
(指導教師? 高艷紅)
【評點】
習作溫婉深情而又剛勁不凡,全文語言清麗,構思精巧。文章以小標題的平行結構行文,獨具匠心,新穎別致。文章選取了王昭君、文天祥以及錢學森的事例入文,以花喻人,比喻恰當,以散文的筆觸抒發(fā)了對他們的敬佩之情。文章首尾呼應,結尾有力地收束了全文,并表達了自己志愿:“萬花叢中,我也要爭當最艷麗的一朵!”呼告有力,振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