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國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林業(yè)局,湖南零陵 425100)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qū)都存在一些不同種類的珍貴鄉(xiāng)土樹種,相對于普通樹種而言,這些樹種不僅數(shù)量較少,非常稀有,并且自身的存活率也不是很高,不少都面臨著瀕危局面。而要想有效解決該問題,獲取更多的珍貴樹種,就需要通過人工培育技術來加以實現(xiàn)。通過人工培育,可以有效提高珍貴樹種的成活率以及繁殖速度,在獲取更多珍貴樹種資源的同時,還可以充分實現(xiàn)資源的集約化,發(fā)揮出珍貴樹種的應有價值。
1.1 采種工作 在珍貴樹種的人工培育工作中,首要工作就是完成對珍貴樹種的采種工作。以湖南省永州市的一種珍貴樹種為例,該樹種的花期相對較短,花期后會慢慢開始結果,果實的成熟時間大概在11月。在樹種的采集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對種子進行挑選和科學保存,由于該地區(qū)的氣候相對比較濕熱,因此在種子采集工作中需要進行干燥處理,并防止害蟲對種子產(chǎn)生危害。搜集完樹種之后,需要對樹種進行消毒處理,然后對樹種進行儲存。在樹種采集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效控制樹種的質(zhì)量,通常情況下,通過干燥處理之后種子的重量需要保持在600 g左右,采種工作是人工培育珍貴樹種的重要階段,必須要對其進行有效處理,防止影響后續(xù)的種子發(fā)芽率[1-5]。
1.2 育苗 在完成采種工作之后,需要依照樹苗的生長周期,結合當?shù)氐牡刭|(zhì)條件以及環(huán)境狀況合理開展育苗工作。以紅錐樹為例,在完成采種工作的次年春天,需要進行播種和育苗工作。在育苗工作中需要對幼苗密度進行有效控制,需要依照200株/m2的標準進行培養(yǎng),完成播種后需要1~2個月才能發(fā)芽。幼苗的生長高度保持在30 cm左右,此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幼苗的根系生長情況進行有效判斷,因為根系的生長狀況會直接影響幼苗的實際成活率,所以要求珍貴樹種的幼苗必須有更加發(fā)達的根系[2]。
1.3 幼苗管理 在確定珍貴樹種幼苗已經(jīng)成活的條件下,需要進一步做好幼苗的相關管理工作。首先,要對培育地區(qū)的自然條件進行了解,需要保證幼苗具有非常充足的光照條件和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以此保證珍貴樹種幼苗可以茁壯生長。其次,需要對幼苗的生長速度和具體的高度進行準確記錄,當幼苗生長到一定高度之后,需要根據(jù)需要對幼苗進行定位培養(yǎng),此時可以對幼苗的多余根系進行適當修剪,保留幼苗的主根部分,以保證后期可以吸收充足的養(yǎng)分,方便幼苗可以快速移植。
2.1 土壤特性分析 完成珍貴樹種幼苗的培養(yǎng)工作之后,需要對幼苗的品質(zhì)情況進行判斷,對于生長品質(zhì)良好的育苗進行后續(xù)的移植處理。在此工作中需要對移植條件下的土壤特性進行分析,選擇適合樹種生長的環(huán)境。以珍貴樹種格木為例,該樹木屬于一種常綠喬木,是一種比較珍貴的硬料樹種,具有較強的抗腐蝕性,質(zhì)地比較堅硬,被廣泛應用在各大家具制造廠以及船舶制造領域中。這種類型的樹根系比較適合酸性土壤條件,因此在人工培育過程中,必須對土壤的酸堿度進行有效把控,盡可能將土壤條件控制為酸性條件,保證植被根系能夠吸收充足的營養(yǎng)[6-10]。
2.2 立體化栽培技術 在珍貴樹種的培育工作中,培育工作人員需要采用立體化栽培技術。比如,可以將格木、紅錐樹以及其他幾類樹種進行混交種植,通過應用這種創(chuàng)新性的栽培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還可以避免出現(xiàn)遮光以及營養(yǎng)爭奪等不良問題。在運用生態(tài)撫育技術措施的過程中,應采用局部小范圍松土除草方式,對于雜灌草,僅清除影響對林木生長產(chǎn)生明顯抑制作用的部分技葉,比如只砍伐彎曲現(xiàn)象比較嚴重的分支結構,嚴禁砍伐植被的母體等。
3.1 合理選擇肥料種類 在珍貴樹木的幼苗培育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具體的培育工作狀況,選擇有機肥料和礦物質(zhì)肥料相結合的培育工作方法,有效提高珍貴樹種的抗病害能力,同時還需要依照不同植被的營養(yǎng)需求條件,增加氮、磷、鉀等相關肥料。
3.2 合理控制施肥頻率 在人工培育珍貴樹種的過程中,相關培育工作人員需要分析植物的整體生長狀況,合理控制施肥的頻率,并且對施肥的時間以及施肥總量進行嚴格控制。在樹種幼苗的培育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施肥的次數(shù),通常情況下需要將施肥頻率控制在2~3個月。隨著幼苗的不斷生長,施肥的頻率可以適當進行調(diào)節(jié),同時培育工作人員需要依照樹種的根系生長情況,適當進行有效的追肥處理。
4.1 早期防治技術 在人工培育珍貴樹種的過程中,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至關重要,相關培訓工作人員需要對病蟲害防治知識加以充分了解,針對不同的病蟲害問題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技術。人工培育珍貴樹種需要在早期范圍內(nèi)做好相關的防治工作。為了有效預防種子遭受破壞,在保存種子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有效的殺菌處理,從根源上來預防病蟲害問題。
4.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生態(tài)造林的重要技術手段,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盡量少用或不用具有危害性的刺激性農(nóng)藥。所謂的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指合理應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鏈結構和天敵原理控制害蟲的種群數(shù)量,保證樹木能夠健康生長。
在珍貴鄉(xiāng)土樹種的人工培育工作中,需要對多種培育技術進行綜合運用。在幼苗的不同生長階段,只要采用對應的培育技術加以保障,并全程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有效提高人工培育工作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