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想山
(鄱陽縣高家?guī)X鎮(zhèn)農業(yè)綜合站,江西鄱陽 333100)
首先,盡量優(yōu)選抗病良種,精選無病健壯稻種,在藥劑處理前晾曬2~3 d,并且進行風選,通過去雜去劣減少菌源,以提高發(fā)芽率、發(fā)芽勢[1-3]。其次,需要使用合適的肥料進行拌種,可以用5%的深海多糖素,稀釋300~500倍,使用一次即可,能使水稻出芽率高、出芽齊,提高藥效、肥效。
出苗前要做好保溫工作,若苗床溫度過高必須通風降溫或者遮光避溫,防止高溫燒苗,出苗后溫度應該控制在30℃左右。當苗床外溫度在15℃時就應該通風煉苗。其次,澆水要澆透,但是在2月前盡量不要澆水,以后澆水要看早晚夜間是否有露珠、中午高溫時新展開的葉片是否卷曲、苗床土表是否發(fā)白。澆水要一次澆足澆透,盡量減少澆水的次數,不要冷水漫灌,會影響苗的生長發(fā)育。要想在出苗期促進水稻生長,促進新根與定植根快發(fā),還需要使用一些肥料,可以使用田海植素,之后噴在水稻苗上,在出苗期使用一次即可,不僅緩苗快,還可以提高移栽成活率[4-6]。
分蘗期的秧苗營養(yǎng)狀況和溫度、光照有關。分蘗生長最適合的溫度為30℃~32℃,低于20℃或者高于37℃對分蘗生長都是不利的,16℃以下分蘗會停止生長發(fā)育。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 d開始分蘗,有自然光照的50%時,13 d開始分蘗,當光強降至自然光照強度的5%時,分蘗不發(fā)生,主莖也會死亡。分蘗和水分有關,分蘗發(fā)生時需要充足的水分,缺水或水分不足時,經常會干枯致死。要想早分蘗、多分蘗可以使用田海植素(稀釋600倍)加上植海植素沖施,使用1~2次即可,既可以降低分蘗節(jié)位,又能為增粒重創(chuàng)造條件。
首先,需要科學控水,使土壤有通氣的條件,以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其次,還需要噴施葉面肥,以提高成熟度和飽滿度。水稻抽穗期如果遇上連續(xù)的低溫陰雨天氣易于發(fā)生稻曲病和稻瘟病,應及時防治病害。要想促進穗大粒多,可以使用5%深海多糖素(600倍稀釋)加上澳洛菲高鉀型有機水溶肥料進行噴施,在保花增粒的同時還能防止貪青、倒狀,也能提高抗病能力。
水稻在各個成長階段都會出現個別病害,而病害會經過葉片體現出來,葉片的直接變化就代表了相應的病狀。有栽培戶發(fā)現水稻再抽穗拔節(jié)時期,開始有葉片變紅的征象,那么這是什么原因引起,是侵染了病菌,還是生理性病害,詳細的狀況簡單介紹一下。
4.1 病害出現的因素 在抽穗拔節(jié)時期,水稻開始出現葉片變紅的現象,危害較大。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藥害、低溫、缺乏營養(yǎng)??傊?,葉片發(fā)紅的因素有環(huán)境要素,也有人為要素,還有就是病菌侵害導致,所以病因很復雜,需要認真辨別。
4.2 防治病害的措施
4.2.1 調節(jié)溫度 在拔節(jié)孕穗時期要防止低溫,由于水稻均是露地栽培,所以為了防止遇到低溫天氣,可以根據以往經驗推算大概的成長階段時間,讓拔節(jié)期錯開低溫時間,這樣便能夠避免低溫危害。
4.2.2 噴藥措施 為水稻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即使出現病害,也盡量少用農藥,如果要用藥,也要控制用藥量和用藥次數,不要一直使用同一種藥物,要定期替換。兩次用藥最少要間隔3 d,不要頻繁用藥。用藥濃度不要過高,否則容易灼傷紅葉。
4.2.3 做好預防工作 南方地區(qū)一般高溫高濕,特別容易滋生病菌,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例如,可以多施鉀肥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必要時可以挖排水通道,以防止滋生病菌。
水稻葉片發(fā)紅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預防越早,效果越好,損失越小,可采取“治蟲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控策略,希望以上內容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