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士州
孩子從牙牙學語就開始了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只要教育得法,孩子的智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開發(fā)。
教孩子說話。一開始教孩子說話時,說的要少、要容易、要清楚、要常常翻來覆去地說給他聽。教孩子說話,要注重啟發(fā)他學話的主動性,鍛煉他說自己的話,而不是說大人的話。這樣,只有在他把大人教他的話弄明白以后才會學習。
要注意的是,大人聽孩子說話時,不要費勁兒去猜他說的是什么,要由他來努力使你懂得你還沒有聽懂的話。也不要硬是要他講這講那,隨著他愈來愈感到說話的必要,他自己就會好好地學說話的。如果操之過急,老是擔心他不會說話,煞費苦心地教他講這講那,結(jié)果則會使孩子說話更遲,說得更亂;再者,過分地注意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就會忽略咬清字音,使得他們終生發(fā)音都有毛病,說話也沒有條理,讓別人幾乎聽不懂他在說些什么。
必須教他清楚地大聲講,不要啞聲啞氣,慌慌張張。即使語言有些不合習慣的小錯誤,也不要急著去糾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自行改正的。另外,跟孩子說話時要說得正確,要使他覺得,同你談話,比同任何人談話都談得高興。你要在不知不覺中去純化他的語言。
實行直觀教學。兒童在最初的思想活動中,主要是以感覺為指導(dǎo)的。所以,在教他學習的時候,要盡可能用他可以感覺到的事物去影響他,使他從各方面都只看到他周圍的物質(zhì)世界。如果光給他夸夸其談地大講道理,他就會越聽越糊涂,也許連一個概念都聽不懂。但孩子卻不敢說自己不懂,因為他怕教他的人發(fā)脾氣,說他笨,所以只得假裝聽懂,這對孩子的害處是不小的。
啟發(fā)學習的能動性。兒童被強迫識字、讀書、學習是思想上比較痛苦的事情,家長要有清醒的認識。但這并不是說家長不要管孩子的學習了,而是要根據(jù)孩子的特點,改善學習方法。比如,把學習作為一種游戲,使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強烈的欲望,并且經(jīng)常變換游戲的方式,讓他越學興趣越濃。還可以采取一種辦法,讓他覺得如果不主動學習就達不到自己的某種目的。
在這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用強迫的辦法,使他們對讀書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以致于到了青年時期還覺得讀書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畫畫可啟發(fā)想象。孩子是善于摹仿的,要讓他們學習畫畫這門藝術(shù)。但是,其目的并不全是為這門藝術(shù)而學這門藝術(shù),主要是讓他們正確觀察和手指靈巧。一般地說,他懂不懂得怎樣進行這樣或那樣的練習,關(guān)系是不大的,只要能夠做到心靈眼快,并養(yǎng)成要練習才能有所獲的良好習慣就行了。在畫畫的時候,擺在他面前的要是原件而不是圖形,要他照著房子畫房子,照著樹木畫樹木,照著人畫人,以便養(yǎng)成習慣,仔細地觀察物體和它們的外形,而不至于老是拿那些死板東西來臨摹。并且可以經(jīng)過屢次的觀察了解到動物、植物和各種物體之間大小和樣子的比例。
在學習畫畫的時候,要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只給他很少的一點兒指導(dǎo),并且要他看不出來。如果他搞錯了,就讓他搞錯,用不著馬上去糾正,要靜靜地等著他自己發(fā)現(xiàn)和更改,或者至多選擇在適當?shù)臅r候提醒幾下,引導(dǎo)他覺察出自己的錯誤來。
不讓學習成為包袱。兒童的天性是好玩的,在他未入學以前,不能讓學習成為任務(wù)似的壓在頭上,成為包袱,要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如果不注意到這一點,將會妨礙兒童的健康成長。只要孩子玩得高興而不出什么毛病,至于他能取得多大進步那是無關(guān)緊要的。如果讓孩子學了這個學那個,整天有完不成的任務(wù),那就會使他們感到束縛和煩惱,傷害了他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孩子的過程中,要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不過,這種注意力的產(chǎn)生,不是由于大人的勉強,而是由于激發(fā)了他的興趣或欲望。但要時時注意,在他快要困倦的時候,什么事情都要停下來,因為重要的不是要他學多少東西,而是要保護他的興趣或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