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 方瑩馨 于洋
30年前,柏林墻的倒塌被認為開啟了一個新時代,歐洲人對未來充滿希望;但30年后,當?shù)聡鴸|西部鴻溝依舊,歐盟遭英國“退群”,民粹主義在歐洲多國興起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當年那個迅速躥紅的所謂“歷史終結(jié)論”出爐后,結(jié)果遠非“王子與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們的國土上出現(xiàn)了新的墻,由沮喪、憤怒和仇恨搭成的墻,由無語和疏遠打造的墻。它是無形的,但仍然在分裂我們?!痹诎亓謮Φ顾?0周年紀念日(2019年11月9日)活動上,德國總統(tǒng)施泰因邁爾大聲呼吁:“讓我們打破那些墻!”
那天,歐洲多國領導人同德國總統(tǒng)、總理一起慶祝和紀念30年來的“自由與團結(jié)”,但正如德國總統(tǒng)所說,即便是德國也不得不面對苦澀的現(xiàn)實——德國東西部依然“分裂”,某種程度上還在加大。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德國東部6個州的失業(yè)率要比西部10個州高出將近30%。德國阿倫斯巴赫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稱,有42%的原東德地區(qū)民眾認為自己是二等公民。
的確,德國國內(nèi)有“墻”,歐洲大陸也在建各種各樣的“墻”。
上世紀90年代末,記者剛到歐洲時,感受到的是和平與穩(wěn)定,以及歐洲民眾的凝聚力。從他們口中,常聽到“我們歐洲人”這樣的話,柏林墻倒塌則是“歐洲新時代的開始”。外國人也把歐洲看作“理想社會”。如今,說到歐洲,他們變得憂心忡忡,盡管大多數(shù)人仍覺得歐盟、歐元區(qū)等帶來便利,但均認同歐洲現(xiàn)在問題很多。
據(jù)記者觀察,幾個大事件改變了歐洲:美國“9·11”事件是分界點,歐洲人的不安情緒被引發(fā)。后來歐洲頻頻出現(xiàn)的“獨狼恐怖主義”事件讓歐洲人明白,歐洲并不總能保持安寧,金融危機則讓歐洲人感受到財富縮水。影響最大的事件是2015年爆發(fā)的難民危機,上百萬人涌入歐洲大陸,改變了歐洲的社會生態(tài)。許多德國人告訴記者,他們最初響應默克爾總理的“歡迎難民”政策,但后來覺得德國和歐洲在難民問題上走錯了路,但為時已晚。
“柏林墻倒塌本該是一個轉(zhuǎn)折點,推動歐洲一體化,尤其是可以與俄羅斯建立安全體系。但歐洲,更多是西歐一直沉浸在所謂‘冷戰(zhàn)的勝利中,忽視了將來需要面對的問題?!卑亓謿W洲政治社會政策學者馬塞爾·哈森說“,柏林墻倒塌時,歐洲人有許多理想,現(xiàn)在這些理想正在破滅。面對民粹崛起,歐洲必須正視民主制度的缺陷?!?h3>布魯塞爾——歐洲國家又建了約1000公里邊界墻,是柏林墻的6倍
2019年11月9日,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落葉比前一天又多了一層。如果不是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作為一個非歐盟居民,也許并不會想到,30年前的這一天,柏林墻倒塌了。
歐盟對于這個重要歷史節(jié)點的反應是敏感而及時的。政客們不約而同地發(fā)聲,借30周年紀念為歐洲一體化正名。
與此同時,歐洲議會游客中心舉辦了紀念柏林墻倒塌30年的臨時展覽。記者前去看了看,里面有近百幅歷史照片和東德的監(jiān)聽設備、柏林墻殘片等實物。展覽給出的結(jié)論非常明確,柏林墻的倒塌是歐洲民主的勝利。
然而,這真的如美國政治學者福山所說是“歷史的終結(jié)”嗎?
總部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跨國研究院TNI近日發(fā)布的報告顯示,自柏林墻倒塌以來,歐洲國家修建了約1000公里邊界墻,是柏林墻長度的6倍。這些新墻大多是自2015年開始建造的。申根區(qū)被認為是歐洲一體化最偉大、最切實的成就之一,但隨著移民問題不斷主導政治,一些成員國開始建起邊界墻來。
原來,歷史從未終結(jié),無數(shù)的新墻——有形的,無形的——正拔地而起。
在歐洲人民黨智庫歐洲研究中心高級項目官瑪格麗塔·莫瓦雷利看來,民粹主義是一個復雜現(xiàn)象,混雜著各種變量。其中,社會經(jīng)濟挑戰(zhàn),如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和經(jīng)濟停滯是關鍵變量。
在布魯塞爾工作的伊娃有兩個孩子,最近她的母親從西班牙趕來幫她照看孩子?!笆昵埃@樣的情況在歐洲非常少見,但如今,由于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夫妻兩人必須同時工作,一些歐洲老人開始選擇幫子女減輕負擔。”伊娃告訴記者,“歐洲人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樣衣食無憂。”
在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大樓旁的利奧波德公園,立著一塊長方形的柏林墻殘片,上面的涂鴉經(jīng)歷了常年的日曬雨淋。記者等待許久,看到公園里遛狗的本地阿姨、帶娃的小夫妻紛紛路過,卻無一人駐足。一邊是通過這些記憶碎片宣傳歐洲價值觀,一邊是普通民眾自顧不暇;一邊是害怕昨日重現(xiàn),一邊卻在親手為更高更長的墻“添磚加瓦”……歷史的碎片一直就在這里,而真正的反思何時才能到來?
柏林墻在德國,但30年前推倒這堵墻的浪潮肇始于中東歐。從1989年1月起,波蘭的團結(jié)工會、匈牙利的泛歐野餐、波羅的海三國的“歌唱革命”、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列車……一波接一波的浪潮合成巨浪在11月涌到柏林。東歐劇變,柏林墻倒,這是二戰(zhàn)結(jié)束后歐洲力量重組的重要節(jié)點。
30年過去,曾經(jīng)迫不及待投入西方懷抱的中東歐國家,卻在移民、司法、媒體監(jiān)管及民粹主義等問題上飽受西歐國家指責。在經(jīng)歷了制度轉(zhuǎn)型、歐盟東擴、經(jīng)濟起飛等蜜月期后,歐洲的裂痕又一次浮現(xiàn)出來。一些西方媒體指責中東歐國家利用歐盟的資源和制度缺陷,為本國的民粹主義政府服務,而這些中東歐國家也有自己的話要說。
對一些中東歐國家來說,民族主義興起和東西歐之間的裂痕根源在于發(fā)展的不平衡。柏林墻被推倒后,東歐經(jīng)濟的確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尤其是在歐盟東擴后,歐盟每年有大量的團結(jié)基金和農(nóng)業(yè)補貼注入中東歐。但東西歐發(fā)展的鴻溝并沒有被彌合,近年來反而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隨著金融危機、難民危機和債務危機相繼爆發(fā),再加上英國脫歐帶來的打擊,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團結(jié)歐洲”看起來更加遙不可及。中東歐國家在東歐劇變后形成的“強大的持不同政見的精神和隨時準備挑戰(zhàn)掌權(quán)者”的反抗氛圍依然濃厚,最終導致民族主義和威權(quán)主義滋生。
2019年5月,在白宮接待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表示,歐爾班做了了不起的工作。11月初,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閃電訪問匈牙利,盛贊這位總理聰明務實,在歐洲領導人中“脫穎而出”。但被美俄同時贊美的歐爾班卻很少得到歐盟贊美,他反而因為對歐盟批評之聲不斷,成為一些歐盟領導人的眼中釘。
歷史上,中東歐很少有機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向來都是在大國的角力中東西騰挪,稍有不慎就會四分五裂。柏林墻的倒下是中東歐開始掌握自己命運的開始,但30年過去了,中東歐可能又走上了原來的老路。
〔摘自七一網(wǎng)(七一客戶端)/《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