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偉
無梁鎮(zhèn)的集多。打我記事起,鎮(zhèn)子上每逢農歷單日起集,地點固定在位于鎮(zhèn)子東頭的供銷社與糧管所之間的一段街面上,攤點零星分散在本不寬敞的街道兩側,除了東南隅那個“肉架子”相對比較固定外,其他攤販多是方圓村里的群眾,售賣自家吃不完的時令蔬菜、瓜果等。
他們天麻麻亮便挎著荊籃或挑著籮筐從四面八方趕來,隨便找片空地蹲下,把帶的東西擺在一塊攤開的麻包片上,生意便開張了。
記憶中唯一的例外是每年中秋節(jié)前一天下午另外增加的集,直到天黑看不見人影才罷,方便正忙于秋收的人們有機會割塊肥肉,買倆剛刨出的青蘿卜,回家剁餡包餃子,在節(jié)日里改善一家老少的生活。
20世紀90年代是當?shù)氐V業(yè)經濟最為鼎盛時期,轄區(qū)內各類建材企業(yè)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來自省內外的務工者達1.5萬人,每天食材消費數(shù)量驚人,早集逐漸變得熱鬧起來,固定的攤位和專門的攤販也多了起來。原來狹窄的街面已不能滿足需求,于是當?shù)卣土磉x地方建設了集貿市場,由隔日一集改為天天有集,交易品種也由單一的蔬菜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午一大晌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趕集逛街儼然成了人們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梁會多。除了二月二十三、三月二十等幾乎每月都有的“老古剎會”,專門針對節(jié)氣時令、以銷售農具為主的小滿會,還有每月逢一、逢七所謂的“晌兒會”。無梁的“老古剎會”尤以“十月大會”最為有名。據(jù)傳明末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前后),五朝元老馬文升在此建成一座無梁廟宇,誘說武宗皇帝金口玉言“此地無糧(梁)”,從而為家鄉(xiāng)人民免除三年皇糧稅賦。后人為紀念馬文升的功績,遂圍繞無梁廟周邊起會唱大戲并延續(xù)至今。
相較于其他廟會,十月大會上賣東西的攤點真多。以鎮(zhèn)子上的主干道為中心,外擴至與之相連的三縱五橫出入道路,涵蓋了鎮(zhèn)政府駐地周邊的無梁、郭莊、皇路河等幾個村子,直線距離約3公里,主干道上又劃作三排擺攤兒設點,其他旮旯角落里也都擺滿了大小攤點。這些攤販來自省內外各地,往往提前一個月就來交費搶占“黃金”地段。
會上交易的物品種類齊全。無論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日常生產生活必需品等等,各色各樣、應有盡有,價格、檔次也不盡不同。無論是當?shù)厝诉€是外地務工者,多在十月大會就把大人小孩過年的衣物穿戴購買齊全,會期六天,天天都有大包小包的東西往家搬。而對放了假的孩子來說,跟著大人上會,除了試一試新買的衣服,就是圖個口福了。我記得那時會上賣的油條是用剝去外皮的柳條串起來的,水煎包則是用干荷葉或黃糙紙包著賣,吃起來也格外的香。
大會期間的文娛節(jié)目也豐富多彩。除了有劇團連唱幾天大戲,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雜技團、馴獸團、歌舞團等,另外還有耍猴的、練氣功的、說書賣藝的等等,各自占據(jù)一個地盤賣力表演,只要自己有工夫,掏塊兒八角錢買張票就能大飽眼福。
會上專門辟有“牲口市兒”,牛驢騾馬的韁繩都拴在扯起的粗麻繩上一拉溜排開,免不了相互間踢騰幾下;成群的山羊、綿羊被主人圍圈在一起,咩咩叫著喘氣。牛羊經紀在買賣雙方之間穿梭往來,靠著用手在袖口里或衣襟下相互握暗碼談論價錢。
然而,近年來這種熱鬧的場面卻輕易看不到了。隨著碧水藍天保衛(wèi)戰(zhàn)的深入推進,曾經令無梁人引以為榮的各類建材企業(yè)等被關停取締或兼并重組,新建成的大型企業(yè)采取抑塵防污新技術、新工藝,大量人力崗位被機械化、自動化操作所取代,原在當?shù)厣畹臄?shù)千名國有企業(yè)職工先后被分流安置或回原籍生活,流入當?shù)氐耐鈦砣丝谝苍絹碓缴?。更重要的是隨著當?shù)鼐用裆钏胶徒洕杖氲娘@著提高,人們逐漸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集會上售賣的衣服成了不入眼的地攤貨,紛紛轉向縣城購買了。
如今的無梁早集,其實已經名存實亡,歷史悠久的十月大會復又匆匆而來匆匆結束,曾經紅火的場面也早已不再。
無梁的集會,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漸行漸遠…… (作者單位:禹州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