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似水,父愛如山"/>
○李 婧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吟:吟誦,誦讀。
游子:出門遠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臨:將要。
意恐:心里很擔心。
歸:回家。
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兒女。
三春: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
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的晚,衣服會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那小草一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孟郊是唐代著名詩人,才華橫溢,仕途卻不怎么順利,直到51 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小職位,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便寫在這個時候。
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親情在他看來是最珍貴的。通過品讀詩句,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母愛是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擔心兒子遲遲難歸,所以針線細細密密,將愛心與牽掛一針一線縫在游子的衣衫之上。
千百年來,孟郊的《游子吟》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
“可憐天下父母心”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贊美父母的句子,但你知道它其實是來自一首詩嗎?原詩為:
世間爹媽情最真,
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本詩的作者就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實際統(tǒng)治清朝晚期四十多年的慈禧太后!
相傳,慈禧母親六十大壽的時候,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壽宴,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東西,同時,親筆寫了這首詩。“殫竭心力終為子”一句稱贊了父母為了子女殫精竭慮,“可憐天下父母心”,則是在勸說世人要理解和珍惜父母的良苦用心。
世上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在無私地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那些無盡的疼愛,更多的是表現(xiàn)在一言、一行中!讓我們從下面這些事例中尋找愛的足跡吧!
冬天的街頭,一個接女兒放學的父親,把身上的棉衣脫下給女兒穿上,一邊瑟瑟發(fā)抖,一邊滿眼疼愛地看著女兒,生怕她一不小心被快要拖地的衣服絆倒。父愛無聲,但它一直都在。
一位媽媽背著患有先天性肌無力癥的9 歲兒子爬長城。普通人爬長城都要累癱,她卻笑著說:孩子很開心,我還能堅持。
于世界而言,媽媽是一個凡人;但于你而言,她是超級英雄!
雖然父母不能給予你全世界最好的,但他們卻拼盡了全力,在能力范圍內給你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