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歌 戴光耀
摘要:《麟臺故事》是程俱于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撰寫的一部有關北宋館閣內容與制度的專著。該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是研究我國古代圖書館學思想的重要著作。本文對現(xiàn)有關于《麟臺故事》的研究狀況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綜述,對《麟臺故事》研究中的不同學術思想與觀點作客觀的描述和簡要的評說,并總結了研究中的不足和空白之處。文章述及的主要內容有:《麟臺故事》的版本、作者與成書背景、書目內容與主要思想、研究現(xiàn)狀、文獻價值與相關評價。
關鍵詞:《麟臺故事》;程俱;圖書館學;圖書館管理思想
《麟臺故事》作為圖書館學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在我國古代圖書館學思想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它詳細地記錄了北宋館閣制度和藏書文化的發(fā)展與演變。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學術界對《麟臺故事》的研究一直不溫不火,研究者也為區(qū)區(qū)之眾。至今為止,出版有關《麟臺故事》的研究性著作僅有兩部,發(fā)表有關《麟臺故事》的研究性論文約三十篇?,F(xiàn)將相關研究成果擇要整理,作綜述如下。
一、《麟臺故事》的版本、作者與成書背景
(一)《麟臺故事》版本考
因年代久遠,《麟臺故事》的流傳情況極其復雜,時至今日,已無足本。歷朝歷代,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皆有收錄,散落殘本種類多樣、內容不一,現(xiàn)國家圖書館(北京市)所收錄的版本種類最為齊全。目前,圖書出版業(yè)市場流通的《麟臺故事》版本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初收入《四庫全書·史部》的五卷輯本,共分九篇,摘自《永樂大典》,但四庫館臣在編修之時,打亂了其原載次序,按《南宋館閣錄》的撰寫形式重新排序;另一種是明末清初流傳的明影宋抄三卷本,該版本系殘本,與《四庫全書》收錄版本互有異同,以殘補全,互補之后便形成了五卷十二篇,共五萬余字,即現(xiàn)存最全之版本。本文以《四庫全書·史部》所載《麟臺故事》本作為一手文獻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在查證《麟臺故事》版本問題時,廈門大學盧維春曾將各版本的各段標上編號進行校對,確認所載內容大致相同。另據(jù)張富祥考證,該書影宋殘本的清抄本尚有存于世者,且大多數(shù)學者相信該書在南宋即有刻本。北京大學姚伯岳認為,該書三卷殘本的出現(xiàn)使《四庫全書》所載本因排序問題,錯謬百出,不可勝數(shù),該書現(xiàn)存最好的版本系陸心源《十萬卷樓叢書》本。宋立民在作《麟臺故事》版本考時,最為詳細,他精準地核對了民間節(jié)選本所收錄的內容與數(shù)量差,對《四庫全書》所載本中的錯誤進行了歸納,并以其他史料文獻為佐證,對該書其他刻本和遺卷都作了詳細的述評。
(二)程俱人物生平
《麟臺故事》作者程俱(1078—1144),字致道,號北山,關于其籍貫,史書記載不一,有衢州開化、信安、歙三種說法,其自撰《北山小集》中程俱自稱信安人。經(jīng)文史學界多方考證,大多認同《行狀》《宋史》本傳中所記載的程俱為衢州開化人。
程俱出身官宦世家,曾祖(關于程俱曾祖名諱,學界說法不一,一種為程熙,一種為程煦)、祖父都做過官,叔祖更是以端拱元年狀元及第。程俱父為程天民,字行可,熙寧六年進士,早年歷任地方州縣長官,不期英年早逝,享年三十二。
程俱自幼與母鄧氏相依為命,寄居外家。外祖鄧潤甫,字溫伯,官至尚書左丞。程俱因外祖之功,受朝廷恩補入仕,未有科舉功名。程俱一生,宦海浮沉,直到四十歲才在秘書省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工作,歷任著作左郎、秘書少監(jiān)、禮部郎、中書舍人等職,參與編修《國朝會要》等主要書目,尤以《麟臺故事》最為經(jīng)典,為人樂道。程俱晚年,遠離政權,抱病閑散歸鄉(xiāng),再拒出仕,于紹興十四年(1144年)六月去世。程俱育有一子,為程行敏。
程俱為人伉直,頗有氣節(jié),其詩集散文作品亦是如此。傳世作品《北山小集》風格清勁古淡,當時贊譽極多。在工作中,程俱精于史學、勤勉政事。南宋高宗時期,其重建館閣制度,精練館閣業(yè)務,修復朝廷殘缺檔案資料,為后代館閣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
(三)《麟臺故事》成書背景
1.政治文化背景
宋代政治制度,歷來重文輕武。北宋年間,館閣制度早已自成一體,當時官府對圖書的收集、編纂、校讎、收藏和利用尤為重視,甚至對官員進行考核、選拔與培訓都要在館閣進行。兩宋交替之際,靖康事變,金人南下,對宋王朝政治文化給予了致命一擊,大量藏書遺失、典章匱乏,書籍資源亟待修復。宋高宗紹興元年,南宋重建秘書省,程俱擔任秘書少監(jiān),重整秘書省工作,他回顧北宋館閣制度、以往故事,于當年編撰出《麟臺故事》,作為南宋館閣發(fā)展的參考指南。
2.經(jīng)濟文化背景
宋代經(jīng)濟與科技發(fā)展空前繁榮,受戰(zhàn)亂影響,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經(jīng)濟重心開始南移,使得江南市民對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漲。為了滿足宋代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官府允許民眾借閱書籍,私人書院也逐漸興起,而活字印刷術的出現(xiàn)更加推動了宋代圖書行業(yè)的崛起。在當時,要想管理好書籍的流通和存儲,對官府和私人來說都是一個棘手的難題。程俱的《麟臺故事》在這個經(jīng)濟文化大發(fā)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二、《麟臺故事》的基本內容與主要思想
(一)《麟臺故事》的基本內容
1.卷一:沿革、省舍、儲藏
在第一卷中,程俱據(jù)自己多年的館閣任職經(jīng)歷,詳細記錄了北宋館閣機構的制度沿革和北宋館閣的發(fā)展狀況。北宋初年,沿襲唐代舊制,以昭文館(執(zhí)掌經(jīng)史子集四庫圖書和修寫校讎工作)、史館(監(jiān)修《國史》、日歷和掌管圖書)、集賢院(為皇帝提供私人決策參考與御用書籍)為三館。三館設立在崇文院,后于院內置一所秘閣,因此得名“館閣”,即宋代貯藏圖書的官署。元豐五年,崇文院改為秘書省,主管藏書與編校事宜。唐天授年間,秘書省又作“麟臺”,故程俱取書名為《麟臺故事》。卷中還記錄了北宋時期的官府藏書狀況,諸如宋太宗年間,詔令廣征民間書籍來充實官府館藏;在對蜀、吳越等地作戰(zhàn)中,收繳圖書作為戰(zhàn)利品存于三館;朝廷也曾多次鼓勵民間獻書,捐書一定量者,官府賜予金錢與榮譽。
2.卷二:修纂、職掌
在第二卷中,程俱闡述了北宋圖書編校情況和秘書省三館的工作職能與工作內容。以修纂和校勘國史為例,僅太平興國七年的一年時間里,秘書省修纂《文苑英華》一千卷,從其工作量之大、編修工程之困難程度上來說都絕非易事。除了國史,秘書省三館對《周禮》《尚書》《孝經(jīng)》《論語》《爾雅》等經(jīng)史子集都進行了重新校定,不僅??绷隋e誤文字,還考證了真?zhèn)?,反復校正后,刻版?zhèn)饔?。在修纂和??闭麄€流程中,“各書凡經(jīng)??惫傩.叄运椭粮残9俑残?,再送主判館閣官點檢詳校,再由一至二人為覆點檢官再校,最后送至主判館閣官點檢詳校定稿?!?/p>
3.卷三:選任
在館閣管理人員的選擇上,官府始終保持著“官職當用文字之士,名實相稱者居之”的態(tài)度。館閣管理人員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優(yōu)異的書籍管理才干,只有經(jīng)歷一系列的考核后,經(jīng)培訓才能出任館閣大臣。館閣不僅選拔人才,還重視培養(yǎng)人才?!哆x任》中便記載,朝廷讓候補官員和預備官員在館閣學習工作,使他們從中悟得治國安民之道,既為將來出仕打好基礎,又以備朝廷用人不時之需,當時的名臣王安石、歐陽修等“公卿莫不由此途出”。
4.卷四:官聯(lián)
在這一卷中,程俱論述了秘書省三館官員的設置情況。最初,昭文館設大學士一人,宰相充任,另設京朝官、判事官掌管圖書與編修工作;史館由宰相、翰林學士、侍從官、判事官等人擔任要職,主修國史;集賢院設大學士一人,同樣由宰相充任;設若干學士,由京官充任,負責為皇帝提供私人圖書服務。改制秘書省后,館職除秘書監(jiān)、秘書少監(jiān)外,定員十八人。因此,秘書省對官員要求極高。
5.卷五:恩榮、祿廩
最后一卷,程俱著重強調了宋代館閣官員的社會地位和待遇福利。在北宋,皇帝極為重視館閣發(fā)展,對館閣官員給予了特殊且優(yōu)厚的待遇和福利。首先,朝廷有功之臣多數(shù)被派往館閣委以重任,說明館閣是皇帝寵臣的集中場所其次,館閣官員每完成一次朝廷交代的工作后,皇帝認為滿意時,往往賜予書畫、酒宴、金帛等物。最后,館閣官員每月可以領取豐厚的錢糧作為工資,另外還有伙食補助,每年可以領取不同級別、不同款式的服飾。在當時,館閣官員升遷迅速,每隔一段時間,朝廷便考核官員成績優(yōu)劣,對其官職品軼和地位待遇或升或降。
(二)《麟臺故事》主要思想
1.書籍管理思想
書籍管理作為《麟臺故事》的主要內容,涵蓋了北宋政府的藏書思想、編書思想與校書思想。在藏書上,北宋政府當時推行了一切可行之法,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社會民間力量來獲取書籍資源,其藏書規(guī)模之宏偉是北宋文化飛速發(fā)展的真實寫照。在書籍流通過程中,圖書印刻技術越來越發(fā)達,官府每年都組織大量人員從事印書刻書工作,并把成品書籍借閱給民眾。在??迸c修纂上,北宋政府高度重視書籍質量,對圖書文化的積累、保存與傳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查漏補缺的校書思想使讀者更容易且更全面地掌握書籍知識。
2.人事管理思想
《麟臺故事》一書中不僅介紹了北宋館閣官員的選拔、考核、地位與待遇情況,還提出了館閣具有培養(yǎng)人才、培訓官員的職能。對于館閣官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品行兼優(yōu)、德才兼?zhèn)?,官職品軼的設置更是精兵簡政,使官員們能高效地完成館閣工作。程俱作為館閣官員的一份子,也極力主張?zhí)岣唣^閣官員的待遇,使館閣官員足夠體面。在人才培養(yǎng)上,館閣允許一部分有功之臣或者皇帝欽點之人入館學習,朝廷科舉后,預備官員和需要加強學習的官員也大多被派往館閣進修讀書,這說明北宋館閣還承擔著中央公務員學校的職能。
三、《麟臺故事》研究現(xiàn)狀
《麟臺故事》自問世后,便在南宋文人間廣泛流傳,南宋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麟臺故事五卷》、王應麟的《玉?!に囄摹そB興·麟臺故事》中都有提及該書。到了明清兩代,已有多人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永樂大典》在收錄《麟臺故事》時,負責編修的官員基于官府保存的正本和散落民間的殘卷對《麟臺故事》進行整理。在清中期,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考證《麟臺故事》的真?zhèn)?、對《麟臺故事》殘卷進行比較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陸心源的《儀顧堂題跋·原本麟臺故事跋》對《麟臺故事》的殘本與《永樂大典》本進行了比較;《四部叢刊》的部分內容對《永樂大典》本和武英殿《四庫全書》珍本進行了對比研究。這些人從《麟臺故事》的版本面貌展開概括性分析,對于《麟臺故事》內容思想的研究較少。
縱觀今人對《麟臺故事》的研究,中國知網(wǎng)所收錄的有關《麟臺故事》的研究論文約有30篇,從這些論文的研究方向上看,研究《麟臺故事》流傳版本的論文約有9篇;研究《麟臺故事》中圖書館學與圖書館管理思想的論文約有13篇;有關《麟臺故事》的研究評述類論文約有3篇;有關《麟臺故事》的研究綜述類論文約有2篇;其他研究方向與簡介類數(shù)篇。
顯然,在今人的研究中,對《麟臺故事》流傳版本的研究和《麟臺故事》中圖書館學與圖書館管理思想的研究仍是熱點。其中,王照年的專著《程俱及其〈麟臺故事〉考論》、張富祥的專著《〈麟臺故事〉校證》都是對《麟臺故事》版本考證的專業(yè)性著作。在對《麟臺故事》思想內容的研究上,盡管學者們的研究方向一致,但每個人的研究角度又不盡相同,如蘇州大學陸湘懷致力于對宋代館閣人員管理、書籍管理和管理功能及目的研究;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王曉明闡述了宋代圖書館管理思想的先進性;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何玉玲、胡風娥對比了宋代圖書館法制建設、受重視程度和我國當代圖書館發(fā)展中的不足,他們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進展。
總體來說,今人對《麟臺故事》的研究方法大體上可分為文獻歸納法、資料查找法、比較研究法和考古查證法等,學者們思路嚴謹、邏輯清晰,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但他們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研究模式中。與此同時,今人對《麟臺故事》的研究在范圍和深度上還是不夠的,在其他領域視角下還有待創(chuàng)新,關于《麟臺故事》的深層次研究性的文章還很少,所以還應該給予更多關注。
四、《麟臺故事》文獻價值與相關評價
吉林大學王海英認為,《麟臺故事》具有巨大的史料文獻價值,其保存了有關宋代館閣較為系統(tǒng)的原始資料,提供了館閣沿革的脈絡,記錄了館閣藏書整理的真實情況,揭示了宋代館閣書籍來源。他評價本書類例分明、體裁得當、內容豐富、記載詳實。
廈門大學盧維春同樣認為《麟臺故事》具有極高的歷史資料價值,它研究了古代雕版刻書史,反映了北宋三館購書、藏書、編修和校書的基本事實,考究北宋館閣官員設置和升遷狀況,這些都是本書的寶貴之處。
北京大學姚伯岳認為,從今天的歷史角度出發(fā),《麟臺故事》的真正價值在于它第一次描繪了中國古代文獻之府的整體面貌,闡述了北宋館閣的活動功能,初步體現(xiàn)了古代的圖書館學思想,奠定了它在圖書館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結論
《麟臺故事》是程俱一生的輝煌之作?!恩肱_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千年,取決于其真實可貴的史料文獻,還有其獨特的圖書館學思想和圖書館管理思想,它使讀者在翻閱之時,或于眼前,或于腦海之中浮現(xiàn)出中國古代藏書人辛勤工作的畫面,給人提供了對中國古代館閣發(fā)展制度的無限聯(lián)想空間,表現(xiàn)了封建王朝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諸多面貌。《麟臺故事》是中國古代藏書人智慧的結晶,它所帶來的巨大感染力和深遠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本文從五個部分對《麟臺故事》的研究進行歸納概括性綜述,通過文獻歸納法、網(wǎng)絡搜索法、資料查找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術介紹了一些有關《麟臺故事》的研究現(xiàn)狀,確保論據(jù)真實有效、充分詳實。由于《麟臺故事》版本不一、內容錯綜復雜,本文難以再現(xiàn)其完整原貌,只能據(jù)現(xiàn)有版本《四庫全書·史部·麟臺故事》,以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相關理論作為理論依據(jù)和指導思想,探討其歷史價值和思想價值。
本文認為《麟臺故事》是后人研究有關古代圖書館學思想、古代圖書館管理思想的參考性和指導性著作,當然,針對《麟臺故事》研究中的不同意見,我們要求同存異,盡可能地從多角度、利用跨學科等方法進行專業(yè)闡釋?!恩肱_故事》所涉及的考古性問題和書中留存爭論性較大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本文對《麟臺故事》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具有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在跨學科研究技術的應用上還有空白之處。
綜上所述,通過對《麟臺故事》的研究,我們試圖找到關于本書更新的切入點和突破點,試圖尋求更新的研究方法和更有力的論證依據(jù),這有利于提高《麟臺故事》的研究意義和價值,在研究書籍文化的同時,也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王歌
1996年生,女,復旦大學文獻信息中心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文獻學,紙質文物保護與修復,圖書館服務,圖書館基礎理論。
戴光耀
1997年生,男,長春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張富祥.程俱《麟臺故事》考略[J].山東師大學學報,1993(5):46-49.
[2]劉強.《麟臺故事》及其版本述略[J].圖書館學刊,1993(3):52-54.
[3]盧維春.《麟臺故事》探微[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3(2):5-11.
[4]姚伯岳.《麟臺故事》整理前言[J].圖書館學研究,1987(4):9-144.
[5]宋立民.《麟臺故事》版本考[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6(1):61-66.
[6]王瑜瑾.程俱《北山小集》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7]李欣,王兆鵬.程俱年譜(上)[J].中國韻文學刊,2006(2):97-106.
[8]徐建華.程俱家世新考[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8(3):64-67.
[9]徐曉慧.程俱及其詩歌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10]夏瑩瑩.程俱及其詩歌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11]何玉玲,胡風娥.《麟臺故事》及其圖書館學思想研究[J].蘭臺世界,2015(33):136-138.
[12]張海英.《麟臺故事》及其圖書館學思想概述[J].圖書與情報,2002(2):67-69.
[13]王洪生.《麟臺故事》的作者與內容[J].黑龍江圖書館,1988(5):60-62.
[14]王曉明.從《麟臺故事》看宋代圖書館管理思想[J].蘭臺世界,2011(28):8-9.
[15]陸湘懷.論《麟臺故事》中的圖書館管理思想[J].鐵道師范學報,1996(5):83-87.
[16]張海英.《麟臺故事》及其圖書館學思想概述[J].圖書與情報,2002(2):67-69.
[17]王海英.《麟臺故事》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4.
[18]王照年.《程俱及其〈麟臺故事〉考論》[M].北京:中華書局,2018.
[19]張富祥.《〈麟臺故事〉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4.
[20]項楚,羅鷺.中國古典文獻學[M].北京:中國大學出版社,2013.
[21]每每.宋代館閣概述[J].江西圖書館學刊,1999(1):57-59.
[22]李婷.兩宋時期的館閣藏書管理與利用[J].北京圖書館館刊,1993(增刊1):61-74.
[23]王照年,羅玉梅.論北宋國家藏書制度的完善—以《麟臺故事》所載為主[J].圖書與情報,2012(1):137-140.
[24]陳銳,傅榮賢.《麟臺故事》序跋述評[J].圖書館學刊,2012(5):125-130.
[25]陳銳.《麟臺故事》及其圖書館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2.
[26]王照年.《麟臺故事》明影宋抄本的流傳與收藏[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1):146-153.
[27]王照年.《永樂大典》現(xiàn)存《麟臺故事》材料的勘正[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1):41-44.
[28]霍艷芳.北宋館閣藏書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7(5):1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