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平紫砂技藝全面,功底扎實,作品獲得諸多權威金獎,是制壺實力的有力證明;更得到原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時順華先生的大力推薦和贊賞,在同行中有著突出的實力。他的多件作品被收錄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紫砂圖典》《紫砂中青年英才集》,收錄進臺灣出版社的《當代紫砂群英》及《天地方圓》《紫玉金砂》《壺譜》等權威典籍,作品入編地方教材《陶娃學紫砂》課本。曾與海派、津派等書畫名人參與文人壺創(chuàng)作。并且于2015年10月至11月,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領銜主辦“紫玉墨韻—書畫紫砂藝術聯展”專場展覽。
陳洪平的岳父蔣盤林也是他的師父。蔣氏紫砂發(fā)端于清代,在中國紫砂藝術界獨樹一幟。蔣氏祖居宜興潛洛,世代以紫砂為業(yè),有資料可佐的蔣氏紫砂至今已有上百年傳承史。蔣氏曾祖蔣祥元為清朝制壺名家,曾入股“鐵畫軒”,作品在當時遠銷海內外,至今仍有部分藏于宜興陶瓷博物館。蔣盤林雖未稱“大師”,但其家學精湛,紫砂壺手工技藝樣樣精通;他毫無保留地將技法傳授于陳洪平。
陳洪平學藝從不照葫蘆畫瓢,他將自己的理解與感悟融入到制壺中,這使他的技藝提升飛快。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他的技藝和對紫砂的認識不斷豐富、提升,作品在壺藝造型和工藝上皆有著極高的、準確的表現力。
《周盤壺》從壺蓋到壺身都為餅狀折疊,簡約美觀。圓潤而不失剛勁,周盤暗蘊太極,有形而無窮,坡頸平口,平蓋扁鈕,道勁中出媚姿,縱橫中見遺韻,肅然絕俗,寓意“做人要圓,做事要方”“胸懷有容、心中有本”等哲學理念。用極具古意的降坡泥來制作周盤壺,為其莊重肅穆的外型更添儒雅古意。
《步步高》壺身自腰鼓腹而出,中腰線清晰延伸至壺流為其棱線;壺肩層遞而上,棱線凸起而延伸至壺把為棱,設計巧妙。截蓋嚴絲合縫,聳隆延續(xù)壺身之勢,半蕾鈕小巧精致。正面觀壺,線條層層遞進、步步而上,俯視則如圈圈漣漪,蕩漾不止。三彎流蜿蜒而有勁,正耳把飄逸而立,比例協調。整器設計中見新意,工藝精湛,寓“步步高升”之意。
陳洪平總是以對收藏者負責、與收藏者同心的藝術狀態(tài)來做每一件作品,他的創(chuàng)作觀、意境觀和中國儒家文人的正統(tǒng)思想,有著與生俱來的聯系。
陳洪平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1959年出生于江蘇省宜興市潛洛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從事紫砂行業(yè)。1993年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進修,2000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中國紫砂中青年陶藝家”榮譽稱號。2016年被授予第二屆“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第六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部分榮譽
1994年,作品獲第五屆全國陶藝設計創(chuàng)作評比三等獎
1997年,作品獲中國瓷都景德鎮(zhèn)國際陶藝節(jié)萬件茶具展示評比一等獎
2000年,作品《古鐘辰韻》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評比銀獎
2001年,作品《首紫砂提梁壺》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評比金獎
2002年,作品《魚化龍茶具》獲中國華東工藝美術精品展評比金獎
2003年,作品《葫蘆提梁》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評比銀獎
2004年,作品《含香》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評比金獎
2005年,作品《淡中趣樂》獲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評比金獎
2006年,作品獲“中國收藏家喜愛的紫砂藝術大師”稱號
2008年,作品《龍象乾坤》獲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評比金獎
2009年,作品《風卷葵》獲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評比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