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自力 張 雷
(重慶市奉節(jié)縣人民醫(yī)院,重慶 404600)
單純性肝囊腫的發(fā)病特點不顯著,大多數患者發(fā)病時,無明顯癥狀,只能通過體檢發(fā)現(xiàn),如果肝囊腫的體積較大,患者會發(fā)生腹脹、腹痛等情況[1]。目前,臨床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腹腔鏡下肝囊腫開窗術、超聲引導下穿刺介入術等,方法不同,得到的治療效果卻大致相同,但是,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存在明顯差異[2]。臨床中單純性肝囊腫患者通過腹腔鏡下肝囊腫開窗術和超聲引導下穿刺介入術進行治療的文獻相對較多[3]。本文選取重慶市奉節(jié)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單純性肝囊腫患者,以不同方式進行治療,分析兩種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現(xiàn)將研究報道匯總如下。
選取重慶市奉節(jié)縣人民醫(yī)院在2015 年6 月至2019年12 月收治的單純性肝囊腫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對照組患者通過腹腔鏡下肝囊腫開窗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通過超聲引導下穿刺介入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年齡35 ~68 歲,平均年齡(53.42±10.34)歲,男女比例為18 ∶22;對照組患者的年齡34 ~69 歲,平均年齡(53.89±10.45)歲,男女比例為17 ∶23;所有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得到重慶市奉節(jié)縣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納入標準:經過多普勒超聲檢查以及CT 檢查確診患者;同意書上簽字患者。排除標準:精神病患者;多囊肝患者;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藥物過敏患者;耐受性差患者。
兩組患者手術前,需要進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等常規(guī)檢查。
對照組患者通過腹腔鏡下肝囊腫開窗術進行治療:患者通過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將劍突下5 mm 處當作手術操作孔,沖入二氧化碳,在囊腫最薄弱的位置進行穿刺,使用吸引器將囊液吸出,輕壓肝臟,將囊腫充分顯露,以囊腫和肝組織交接位置進入,將囊液清除,切除囊壁,使用電凝方法將囊壁灼燒,使用甲硝唑清洗創(chuàng)面,在膈下放置引流管,手術結束后,對患者進行預防感染及補液治療。
觀察組患者通過超聲引導下穿刺介入術進行治療,患者術中采取左側臥位,通過常規(guī)消毒,在超聲的引導下,使用PTC 針進行穿刺,拔出針芯,和一次性連接管以及一次性注射器相連,將囊液抽取出來,對囊液的性質進行觀察,使用0.9%的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注入四分之一的囊腫體積的聚桂醇(陜西天宇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445,規(guī)格:10 mL ∶10 mg),如果囊腫直徑低于5 cm,注入的聚桂醇的量不得高于200 mg,如果囊腫直徑超過5 cm,注入的聚桂醇的量不得低于200 mg,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15 min,囊液抽盡后拔針,然后包扎。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發(fā)熱、腹痛、腹脹、嘔吐)。
療效評價:顯效:囊腫消失或者囊腫的直徑小于0.5 cm;有效:囊腫的直徑減少原來的三分之一;無效:囊腫的直徑沒有減小。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患者的例數和有效患者的例數之和與總例數之比。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38/4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36/40),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情況比較[例(%)]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為10.00%(4/40),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為30.00%(1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單純性肝囊腫的生長速度較慢,大多數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近些年來,該病的發(fā)病概率在逐年提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日常工作。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的逐漸提升,單純性肝囊腫的治療方法也不再單一,雖療效確切,但是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不同[4]。
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其術中創(chuàng)傷較小,療效確切,廣泛應用在肝臟癌癥患者的治療中,腹腔鏡下肝囊腫開窗術治療中,手術視野清晰,可以將囊壁切除,清除囊液,有效防止手術后患者的囊壁發(fā)生閉合不全導致復發(fā)等情況,治療效果也比較顯著[5-6]。但是,缺陷明顯,包括手術確認腫瘤位置比較困難,如果腫瘤位置較深或者腫瘤壁較厚,通過腹腔鏡手術就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效果。肝臟的生理解剖結構相對特殊,對于血流灌注較為敏感,建立人工氣腹后,肝臟的血流灌注就會降低,進而會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傷,除此之外,建立人工氣腹,可以使交感神經更加興奮,進而使血管出現(xiàn)反應性收縮情況,肝臟的血液供應因此受到影響,手術后,排氣退鏡,患者的肝臟則會發(fā)生再灌注損傷,不利于保護患者的肝臟功能[7]。而超聲引導下穿刺介入術的應用,使患者不會產生強烈痛苦,且治療費用較低,臨床應用廣泛,術中使用聚桂醇,可以通過硬化囊腫的囊壁,進而發(fā)揮抗囊腫作用[8]。聚桂醇不但能夠對血管內皮起到破壞作用,還能夠使其分泌功能逐漸消失,并且使囊壁上皮細胞發(fā)生無菌性炎癥反應,進而發(fā)揮粘連以及閉合囊腔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聚桂醇可以長時間在患者體內停留,進而發(fā)揮持續(xù)性的硬化作用。超聲引導下穿刺介入術中,通過超聲引導,可以將囊腫位置進行準確定位,手術中也可以有效避免和囊腫周邊的肝臟組織相互接觸,防止損傷患者的肝組織。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情況比較[例(%)]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38/4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36/40);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為10.00%(4/40),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為30.00%(12/40)。祁莉娜[9]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均為100.0%,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為19.2%,對照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為25.5%,與本文研究結果大致相同。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肝囊腫開窗術和超聲引導下穿刺介入術的治療效果大致相同,但是,腹腔鏡手術會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一定損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較高,而超聲引導下穿刺介入術的安全性較高,所以,推薦通過超聲引導下穿刺介入術對單純性肝囊腫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