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超平 柳宏林 尹三省 覃寶筍 莫宏輝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溪山醫(yī)院,廣西桂林 541000)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見的惡性腫瘤,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是膀胱癌類型中的一種,主要是指疾病侵犯至患者膀胱黏膜以下的肌層[1]。目前臨床治療大多選擇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該術式雖然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效果,但可能會使患者失去部分器官功能,導致預后較差[2]。近些年,臨床治療上提出了經(jīng)尿道手術保留膀胱綜合治療方法,可有效彌補常規(guī)手術的缺陷,并保留患者的膀胱,保證患者的術后日常生活[3],本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溪山醫(yī)院收治的86 例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為例,探索經(jīng)尿道手術保留膀胱綜合治療與采取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溪山醫(yī)院2016 年3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86 例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研究組(43 例)與對照組(43 例)。研究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齡53 ~78 歲,平均(65.01±1.25)歲;體質量54 ~76 kg,平均體質量(63.45±1.02)kg;單發(fā)瘤31 例,多發(fā)瘤12 例。對照組中,男22 例,女21 例;年齡52 ~78 歲,平均(65.23±1.20)歲;體質量55 ~78 kg,平均體質量(63.70±1.11)kg;單發(fā)瘤30 例,多發(fā)瘤1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溪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符合疾病診斷標準[4],并經(jīng)過病理檢查確診,病例資料完整;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存在手術禁忌癥;合并糖尿病、肝腎疾病、精神類疾病、冠心病或者局部轉移者;實驗開展前接受抗腫瘤治療;有藥物過敏或者酗酒史。
研究組采取經(jīng)尿道手術保留膀胱綜合治療,具體方法如下:首先進行經(jīng)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將其切除范圍設置成腫瘤、基底部及周邊2 cm 的正常黏膜組織;術后2 周實施動脈介入化療,選擇吉西他濱(哈爾濱譽衡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675,規(guī)格:1.0 g)及順鉑(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淮字H20040813,規(guī)格:6 mL ∶30 mg)從患者的股動脈注入其雙側膀胱動脈。另外,在手術結束后24 h 之內,提供膀胱灌注,選擇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983,規(guī)格:10 mg)注入患者膀胱內,并保持30 min,1 次/周。
對照組采取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具體方法如下:患者選擇全身麻醉,實施腹膜外膀胱切除術+淋巴清掃術。于患者下腹部正中進行切口,取出切除的組織,常規(guī)實施回腸膀胱術。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失血量、手術時長、恢復進食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長,并比較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在治療前后進行SF-36(生活質量)評分調查,滿分為100 分,分數(shù)越低,則代表生活質量越差。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失血量低于對照組,且手術時長、恢復進食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長均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98%,低于對照組23.26%(P <0.05),見表2。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SF-36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目前,臨床按照病理診斷將膀胱癌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初次確診患者中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發(fā)生率達到30%左右,此類患者預后較差,總生存率較低[6]。相關研究表明[7],患者一旦確診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且未接受治療,則兩年內死亡率高達85%。因此,盡早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組別 n 手術時長(min) 失血量(mL) 恢復進食時間(d) 導尿管留置時間(d) 住院時長(d)研究組 43 46.30±8.12 80.51±9.24 4.11±1.27 3.02±0.84 7.12±1.35對照組 43 105.82±9.01 266.47±10.58 6.89±2.03 5.30±1.66 14.25±2.02 t 32.179 86.811 7.613 8.036 19.244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生理職能 健康狀況 社會功能 精神健康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3 63.48±5.21 84.19±3.20 57.20±5.10 90.10±2.42 72.45±4.36 93.50±1.33 75.48±4.12 91.47±1.01對照組 43 63.79±5.03 76.48±4.11 56.79±5.03 83.69±3.51 72.70±4.12 87.02±2.45 74.36±4.03 85.21±1.69 t 0.281 9.706 0.375 9.859 0.273 15.243 1.274 20.850 P 0.780 0.001 0.708 0.001 0.785 0.001 0.206 0.001
既往臨床治療該病的“金標準”為根治性膀胱切除術,雖然能夠切除病灶,但造成創(chuàng)傷較大,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導致治療周期延長,這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時還會加重患者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較多的基礎疾病,難以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因而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隨后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尿道手術保留膀胱綜合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不僅可以彌補根治性切除術的缺點,還可減低對患者的傷害,進一步保障患者的預后療效[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長、恢復進食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 <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評分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而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SF-36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0.05)。以上結果均提示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長更為短暫,可促進患者早日恢復飲食,并減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究其原理:經(jīng)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工作期間可將電極與機體形成回路,而工作電極處于電切環(huán)位置,可使局部產(chǎn)生高溫,在高溫熱力作用下可切除病灶,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yōu)勢,為患者的預后提供了保障。同時,聯(lián)合動脈介入化療及膀胱灌注治療可有效破壞癌組織的生物膜及酶系統(tǒng),阻礙蛋白質發(fā)生合成反應,并影響腫瘤間質血管或者瘤內供血,直接殺滅腫瘤細胞,保留了患者的膀胱功能。
綜上所述,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采用經(jīng)尿道手術保留膀胱綜合治療,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長,減少術中失血量,防止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