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典典
牛毛細雨你或許見過,可是牛尾大雨呢?密密匝匝的雨線從天而降,就是荷蘭人口中的“牛尾大雨”。
就像中文有“朝三暮四”的猴子和“狐假虎威”的狐貍那樣,荷蘭語中也時常有動物亮相。出現在荷蘭語中的動物多種多樣,從家里的小貓小狗,農場的奶牛公雞,再到大自然里的棕熊水鳥……在荷蘭語中頻繁現身,體現了動物在荷蘭文化中的地位。
小貓(poes)和小狗(hond)是荷蘭家庭常見的寵物。根據2019年的全荷統(tǒng)計,荷蘭超過1/3家庭養(yǎng)貓或狗作為寵物。全荷蘭共有169萬只寵物狗,294萬只寵物貓,加起來比荷蘭人口最多的南荷蘭省還要多。荷蘭人不僅將它們養(yǎng)在家里,也時常掛在嘴邊。
許多社畜小伙伴大概都有體會:九九六、零零七,工作似乎永無止境,回到家只剩下葛優(yōu)癱的力氣,難免感嘆,真是累成狗了??!巧的是,荷蘭人也喜歡說“累成狗”(hondsmoe)。不只是因為工作,做了一天家務、帶了一天孩子,都能聽到荷蘭人感嘆自己“累成狗了”。甚至生病也可以和狗扯上關系:許多新冠患者在講述自己經歷時,說自己患病時“難受成狗”(hondsberoerd)。
貓咪自然也當仁不讓。研究顯示,貓咪之所以萌,與它們酷似人類嬰兒的長相不無關系。不過在荷蘭,大概不會有人說自己的孩子“像貓咪一樣可愛”(poeslief)。想想家里的貓主子吧:它抬起一雙瞳孔擴大的眼睛,巴巴地看著你,再用小腦袋蹭蹭你的腿。你大概就知道,它是有求于你了吧?所以“像貓一樣可愛”的人,其實是有目的的賣萌。
畜牧業(yè)是荷蘭的主要產業(yè)之一,荷蘭語中也少不了農場動物的身影。
提到荷蘭畜牧業(yè),首先想到的大概是高品質的乳制品和大名鼎鼎的荷斯坦牛。牛(Koe)既能產奶,也能產肉,幾乎是每一家荷蘭農場的標配。因此,如果一件事看起來是明擺著、毋庸置疑的,荷蘭人便會說這是“牛一樣的事實”(een waarheid als eenkoe)。
雞(kip)也是荷蘭農場常見的動物。如果一個荷蘭人今天狀態(tài)很不錯,大概會說自己感覺Kiplekker。荷蘭語里lekker是個萬能詞,既能形容人覺得舒服,也能形容東西好吃。這里便是一個文字游戲,表面上是說像雞肉一樣好吃,實際是很舒服的意思,像在中國用東北話叫“得勁兒”,用四川話叫“巴適”。
既產奶、又產毛、還能產肉的羊(schaap),也是荷蘭農場的“寵兒”之一。在荷蘭人眼中,羊是溫和、順從的動物,于是便有了“一羊下水,眾羊相隨”(als er eenschaap over de dam is,volgen er meer)的說法。即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會有更多敢于嘗試這種新事物的人。當然,有時候也可能是盲從做了蠢事。
除了家養(yǎng)和畜牧業(yè)動物,野生動物也時常在荷蘭語中的做客。
出鏡率最高的要數熊(beer):盡管野生的棕熊早在十二十三世紀便從低地地區(qū)絕跡了。如果一個人非常健壯,荷蘭人會形容他“壯如熊”
(Beresterk)。這不是荷蘭獨有的意向:飼養(yǎng)熊、和熊打斗也常用作俄羅斯人是強壯的“戰(zhàn)斗民族”的佐證。如果有人生了病,荷蘭人也會祝他早日恢復到“像熊一樣壯”。
其他帶有“熊”這一意象的詞語卻和這種動物本身關系不大。比如beregezellig,用來形容聚會一類的活動氛圍很熱烈,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其實棕熊是一種獨居動物,真有一大群棕熊聚在一起,氛圍大概不會很好。實際上,隨著使用愈發(fā)頻繁,“熊”的意向漸漸也失去了具體的意思,變成了單純的強調。
同為靈長類的猴子(aap),大概是行為舉止和人類最接近的動物。也難怪荷蘭人說喝高了的人“醉得像猴”(appezat):在網上找找不小心喝了酒的猴子,再想想自己喝多了的樣子,大概就能掂量掂量,這個比喻是否貼切。
在依水而居的荷蘭,各種海鳥、水鳥(snip)非常常見。如果感冒得很嚴重,荷蘭人會說“感冒得像只水鳥”(Snipverkouden)。一種理論認為,之所以這樣比方,是因為水鳥用喙在水里搜索食物,所以喙上總是掛著水珠,就像感冒的時候流個不停的鼻涕。
語言往往能反映某種事物在特定文化中的地位。各種動物在荷蘭語中頻繁現身,體現了它們在荷蘭社會的重要性。實際上,荷蘭在動物保護方面的成就也是世界領先的。荷蘭第一部動物保護法于1962年問世;2002年,致力于動物保護的“動物黨”(Partii van de Dieren)成立;全國和地區(qū)性的動物收容、救助機構不僅保護了野生動物,也控制了流浪寵物的數量;2019年,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沒有流浪狗的國家。2020年世界動物保護協(xié)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的年度報告中,荷蘭的動物保護指數(Animal ProtectionIndex)位于全球領先。
相關法律完善,救助體系頗具規(guī)模,加上專注于動物保護的政黨和民間組織,可見,動物在荷蘭社會的重要性,絕不只是“嘴上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