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榮
訓練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文章。
現(xiàn)代社會,人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考試。不僅我們學生少不了考試,就是一些成年人也少不了考試。很多同學覺得考試是一種負擔,害怕考試,厭惡考試。每個人對待考試的心態(tài)各有不同。你經(jīng)歷的考試有什么感受呢?
請以“考試”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要求: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得透露個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技法指導
所謂文章“有個性色彩”,就是我筆寫我想,我手寫我心,我口表我意,寫自己的話,敘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那么,文章怎樣寫才能有個性色彩呢?
一、培養(yǎng)寫作的思維個性
人的藝術視角歷來都是多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觀。如果用在寫作中,那么這種藝術視角或?qū)徝烙^就可以看成是寫作思維。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很多同學都談記憶移植帶來的好處和問題,但有一位同學卻通過一個沒趕上記憶移植卻生活在“擁有著霍金、蓋茨之類的大腦”的時代的失業(yè)者的醉眼,觀察“記憶移植”,談了“酒后真言”。
二、鼓勵表現(xiàn)個性的思想
中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盡管不是很成熟,或許還可能不是很正確,但體現(xiàn)了年齡特征和時代特征。還是有關“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一位同學在自己的文章中說,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話,“在這樣的一個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一些人的生命出現(xiàn)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記憶卻又多出了本不屬于他們的東西,這或許也是一種悲哀吧”。在不少“移植名人記憶,享受生活”的想法中,這位同學在文章中表達的看法不可不謂標新立異,獨出心裁。
三、強調(diào)寫作借鑒要有個性
寫作方法的借鑒,也應該強調(diào)“個性”,即別人的東西能夠充分為我所用,而我所用的東西帶有我的特點。在一篇談電腦對學生是否有影響的作文《取舍之間》里,作者把邏輯的“三段論”用到了文章布局中,在闡明觀點之前先確定一個大前提,譬如“任何事物都是有得必有失”“舍棄,總是人們很難做出的選擇”“我們常常沉醉于取得樂趣,卻難以割舍”,等等。這種形式上的借鑒,使得論證嚴密、結構嚴謹,同時體現(xiàn)了個性。
四、提倡語言表達的個性化
我們要大膽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極富個性的哲理性語言、獨特的句式、獨創(chuàng)的詞語等。請品味下面幾段個性化語言:“不滿足的人們行色匆匆奔向他們心向往之的快樂,從不留意途經(jīng)之處的風景;而知足的人們則在前行的路上輕輕點開每一處快樂之源,讓快樂圍繞身旁”“取,一定要取之有道,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重要什么必要”“電腦沒有思想感情,人和電腦共處時間長了,大致還不至于把頭弄成方的或者腦細胞變成了小芯片”。
五、選用獨特的形式
表現(xiàn)形式的獨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文章結構能打破常規(guī)框式,不受一般開頭、過渡、銜接、照應、結尾等常規(guī)所限制,文章結構完全按表達需要而靈活變通;另一方面,是指采用的文章形式與眾不同,如標題式、詩歌式、日記式、書信式,等等。
六、斟酌取材的特色
一篇文章如果取材陳舊,拾人牙慧,甚至只將作文材料中舉的人或事作一些補充性的敘述或描寫,那么就難以顯示出個性。只有取材不落俗套,從生活中采擷那些閃光的富有特色的人或事來寫,才能寫出個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不斷擴展閱讀范圍,時刻關心社會生活和國內(nèi)外熱點,多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為寫作取材儲蓄充足的“材源”。
優(yōu)秀作文
考試前后
◎趙安韜
離期中考試還有六天。期中考試安排表還沒有張貼出來?!鞍?,到底什么時候考試?”“是先考語文還是政治?”“政治和歷史是開卷還是閉卷?”……班里一片考前的緊張氣氛。
還有五天。人人自危。班里就像一個充滿了氧氣和氫氣的集氣瓶,似乎一點火光就能使之爆炸。而政治老師的一句話——“不再像初中那樣,高中政治全部閉卷”,也就成為了導火線,班里立刻炸了鍋。很多同學都在嚷嚷著怎么不早說,平時根本沒有背書。
還有四天。我已經(jīng)沉不住氣了,可老師還在不緊不慢地講新課。于是老師在上面講,我就在下面偷偷復習。偏偏老師這幾天上課不停地走動,不停地提問。
還有三天。怎么辦?我的英語單詞還有很多沒背,語文練習還沒做完,數(shù)學卷子還沒做……
還有兩天。算了,練習做了也不一定考得到。我開始自我安慰了。
只有一天了。我害怕高中第一次重要的考試考砸了,我害怕辜負了媽媽的殷切期望,我害怕失去在同學中的威信,害怕老師的眼光……于是我給媽媽打了個電話,聽著她那一如既往的嘮叨,心里竟然寬慰了不少,于是昏昏睡去。在夢里,我好像夢到了考題。
考試第一天,面對試卷,心里懊悔得不得了:最后一題明明是練習冊上的,我居然沒做過!
第二天,心情,陰轉小雨?;瘜W考砸了。明明知道那道題做錯了,可無論我怎么檢查都找不出錯來,手心里開始冒冷汗了。
第三天,心情,小雨轉大雨。物理考砸了。坐在教室里憋得喘不過氣來,于是去荷花池看星星。可是看了一晚上,我都不清楚天上到底有沒有星星。
第四天,心情,轉晴。我擔心了很久的數(shù)學居然出乎意料的簡單。待考完試,把書包一扔,奔回宿舍洗了個澡。爽!
考后第四天,終于熬到公布成績的時刻了。啊!化學老師少給了我一分,于是急忙去找老師??苫瘜W老師卻平淡地說一分就不改了,太麻煩。我當時就有點兒悶悶不樂,因為我和第一名就差一分呀!想想自己原來并不是這樣的,幾分甚至十幾分都不在乎,對于名次也無所謂,而現(xiàn)在居然為了一分跑上跑下,斤斤計較,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只能說:大概是因為我已經(jīng)成為一名高中生了吧!
點評
作者寫的是自己剛跨進高中的生活。它沒有一般高中新生慣于大寫的雄圖大志,也沒有“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豪言壯語,而是客觀真實地記敘了高中第一次考試時的內(nèi)心活動,展示了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心靈的壓力和陰影。由于抒寫的是真情,傾吐的是心聲,表達得極富個性,文章就顯得很有特色,也很有感染力,是“貨真價實”,而不是“包裝”出來的真正的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