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春泉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武術之所以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在幾千年的流傳中長盛不衰,與其豐富的社會價值密不可分。進入21世紀,武術的發(fā)展看似百花齊放,各拳種層出不窮,掌門、大師滿天飛……但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內在的荒蕪,我們離真正的傳統(tǒng)武術已愈來愈遠。中國武術在華夏民族的發(fā)展史上,底蘊深厚、影響較大,它影響了東南亞各國的武術。今天,武術所特有的精神、文化和品格已漸漸流失。在對傳統(tǒng)武術的理念和解讀都有些混亂的今天,中青年武術人應該擔負起怎樣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呢?
首先要正本清源,認識艱巨性,增強使命感。
欣逢盛世,各行各業(yè)百舸爭流。武術界也不例外,涌現(xiàn)出了大批弘揚武術精神、傳承武術文化的優(yōu)秀武術家,但也有一些唯利是圖、坑蒙拐騙的江湖騙子,他們在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的引導下,以傳授武術為名,將一些七拼八湊的套路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兜售給武術愛好者,既害人也侮辱了傳統(tǒng)武術的名聲。
歷史的大潮把我們這些中青年武術人推到了浪尖潮頭上,我們擔負著承上啟下的重要責任,該怎么辦?是知難而退還是徘徊彷徨?是挺身而出還是隨波逐流?或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既然歷史選擇了我們,我們就應該當仁不讓。要有“我不做,誰來做”“現(xiàn)在不做,何時做”及舍我其誰的氣概,更要深刻理解傳統(tǒng)武術對國人的意義。武術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傳統(tǒng),是五千年文化的結晶。這種精神參與塑造了中華兒女“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偉大人格,一旦出現(xiàn)危機,就會表現(xiàn)出挺身而出、救死扶傷、見義勇為的大無畏精神!
我們武術人的使命就是弘揚尚武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武術搏擊不僅是肉體競技,更是一種尚武精神的展現(xiàn)。武術象征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民族榮耀,武術內在的熱血、勵志、激情、不畏強敵、勇于挑戰(zhàn)的精神力量是正能量,與中國崛起中的大國形象一脈相承。
其次武術人要扎扎實實地繼承、傳承好傳統(tǒng)武術真髓。
被稱為“傳統(tǒng)武術忠誠捍衛(wèi)者”的馬文國教授曾說,當代傳統(tǒng)武術需要去除虛無主義氣質,向實用性全面地進行“技術復原”。我深有同感,武術的本來面目就是簡約、實用,現(xiàn)在有些武者喜歡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把一招一式都說得天花亂墜、玄妙神秘且復雜,以此博得眼球或顯示自己的水平之高。誠然,修煉武術是從簡單到復雜的一二三練起,真正的傳統(tǒng)武術練到最后必須從復雜的三再回歸到簡單的一,這才叫返璞歸真,也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以無招勝有招,才真的是以拳入道。我們要堅決抵制虛無主義,批判遠離傳統(tǒng)武術,自己躲在屋子里閉門造拳,出門就成掌門人的人和事?,F(xiàn)在,我們更需要將老祖宗留下來的武術恢復好、還原好、傳承好、弘揚好,這也是對人民,對前輩,對子孫的交代。
第三武術人要把握趨勢,知行合一,創(chuàng)新傳承發(fā)展模式,把武術復興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
今天,我們要堅定“四個自信”,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自信”。武術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有足夠的信心和力量。近期,國務院又發(fā)布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進一步明確了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及措施。緊接著,國務院又把“武術進校園”提升為國家戰(zhàn)略,以學校武術教育助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提出了“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運動技能,塑造健全人格”三大目標。中青年武術人要把握趨勢,順應潮流,積極行動起來,要知行合一,一千句華麗的語言不如一次實際的行動。在傳承武術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各種問題和困難會接踵而至,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勇于擔當,把武術夢融入中國夢中,為武術復興乃至民族復興發(fā)出自己的光和熱。
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武術發(fā)展模式?,F(xiàn)代社會,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信息以及網(wǎng)絡的便捷化使得習練武術以求強身祛病的人群不斷壯大,這是一種可喜的現(xiàn)象,同時卻又是武術的悲哀。因為大眾普遍把武術理解為鍛煉身體的方法,從而失去了其核心價值。武術歸根結底還是要對付另外一個客體,也就是你的敵人,健身效果只能算是武術的附加值,其主要目的仍然是技擊實戰(zhàn),或者說是對抗……因此,在推廣傳統(tǒng)武術時,要設計好傳統(tǒng)武術核心文化+時尚元素的內容,有了模式才能容易復制,容易復制才能更好地推廣發(fā)展,把學武術和塑造人格、提高個人素質融為一體。推廣要簡單化、普及化、正規(guī)化。武術推廣,并不是單單商業(yè)化做得好,而是要綜合文化元素、時尚元素、技術簡單統(tǒng)一、激勵方法等等,讓市場有需求,讓武術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總之,傳統(tǒng)武術是歷練人格和鑄就精神的武之魂,我們中青年武術人弘揚的就是這個“魂”。魂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氣神。這個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和炎黃子孫的最大公約數(shù)。正是這個魂,讓我們更有力量迎接壓力、接受挑戰(zhàn)、攻堅克難,迎來人生的新境界。武術家的使命就是弘揚尚武之魂,凝聚中國精神,做有夢想、有情懷的武術人,讓天下沒有難練的功夫,憧憬著有一天讓中國沒有不會武術的學生,讓習練傳統(tǒng)武術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習慣,讓武術文化和精神融入習練的細節(jié)還有技術中,通過經(jīng)年的汗水和體驗慢慢把這種精神熔鑄到骨子里,培養(yǎng)出我中華武者的高貴品格——禮讓、擔當、堅毅、恒志,并世代傳承,振興中華,強國強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