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編:蔣海瑛
上海大歌劇院正式破土動工
Shanghai Grand Opera House broke ground
12月18日,上海大歌劇院正式破土動工。上海大歌劇院位于浦東世博文化公園C02-01地塊,總建筑面積146338平方米。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由華東建筑設計總院、挪威斯諾赫塔建筑事務所、美國永田音響、英國TPC劇場顧問組成聯合體,主要負責上海大歌劇院的建筑、結構、機電、基坑設計以及專業(yè)聲學設計和專業(yè)劇場舞臺設計等。聯合體匯集了當今國際上在歌劇院建筑、聲學、舞臺工藝領域一批頂級的設計師,努力實現“建成國內頂尖、亞洲一流、世界知名專業(yè)歌劇院”的建設目標。新建的上海大歌劇院不同于傳統(tǒng)的大劇院,將成為中國第一座集演出、創(chuàng)作、制作、藝教、展示和研究,按全產業(yè)鏈要素設計建造的劇院。上海大歌劇院具備四個核心功能“演、創(chuàng)、制、教”,即歌劇藝術表演功能、歌劇創(chuàng)作功能、歌劇制作功能、歌劇藝術教育功能,同時兼顧“歌劇藝術交流、歌劇歷史展示、歌劇理論研究”等。演出內容以歌劇為主,其劇目來源主要有三:創(chuàng)制中國民族歌??;與國內外優(yōu)秀歌劇院聯合制作歌??;引進國內外優(yōu)秀歌劇。對照上海建成亞洲演藝之都、年商業(yè)演出場次須達4萬場的目標,根據對未來幾年上海演藝市場快速發(fā)展的科學預測,上海大歌劇院開業(yè)后第一年演出目標為650場,觀眾65萬人次;前5年平均年演出目標720場,年觀眾75萬人次。
民族歌劇《劉三姐》成功亮相澳大利亞
National opera Liu Sanjie graced the stage in Australia
由中國歌劇舞劇院與桂林市文藝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打造的大型民族歌劇《劉三姐》已于12月14日、17日成功亮相澳大利亞。這部“繼承傳統(tǒng),重塑經典”力作,將桂林的傳統(tǒng)文化推向了國內外。歌劇版《劉三姐》通過“歌仙”劉三姐溫暖動人的愛情故事、悅耳動聽的壯族民歌,展示了中國民族藝術的絢麗多彩,謳歌了善良、真誠、樸實、勤勞的華人美德,向觀眾徐徐展開了一幅幅山美、水美、人美、歌美的壯美畫卷。民族歌劇《劉三姐》2018年在中國首演,澳大利亞也是該劇世界巡演的首站。據悉,該劇也是中澳重要文化交流項目第三屆澳大利亞中華文化節(jié)的參演劇目。除了14日登上悉尼歌劇院的舞臺,大型民族歌劇《劉三姐》還于12月17日在墨爾本藝術中心哈默館(Hamer Hall)唱響。
民族歌劇《血色三河》首演
Premiere of the national opera Blood-stained Sanhe
近日,以著名的三河壩戰(zhàn)役為主線、廣東省首部大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血色三河》在梅州市亮勝客家藝術中心成功首演。該劇講述的是1927年南昌起義之后,起義軍南撤廣東,一場國共雙方的生死較量自此展開,反映了革命先烈追求理想的初心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也表達了客家人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家國情懷。梅州是廣東省重點革命老區(qū),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和豐富的文化資源。此次首演的歌劇《血色三河》在講好紅色故事、推動紅色基因傳承發(fā)展之余,也將吸引更多人關注梅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歌劇《復活》北京首演
The opera Resurrection premiered in Beijing
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由中俄兩國藝術家合作、改編自列夫·托爾斯泰原著小說的同名歌劇《復活》12月11日在京首演,通過男主人公涅赫柳朵夫與女主人公瑪斯洛娃之間的情感故事,抒寫了一支贊頌人性和生命復活的心靈交響曲。該劇編劇王海平介紹,歌劇《復活》的劇情結構分為序曲、結尾和四幕六個部分。從男主人公涅赫柳朵夫回憶、懺悔、贖罪,回歸愛與善的角度描述了人性復活的思想情感軌跡;從女主人公瑪斯洛娃遭遇不幸,走投無路而絕望、墮落,轉向燃起希望的角度演繹了生命復活的心路歷程。導演段興濤介紹,該劇按大歌劇結構創(chuàng)作,序曲、合唱、詠嘆和劇情的起承轉合使多種歌劇元素得到充分展示。為了體現中國戲劇美學風格,該劇還融入了中國戲曲的元素,以詩化的語言和唱詞表現主題,部分唱段采取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結合的方式,邊敘事邊抒情。
首屆優(yōu)秀歌劇評論征集比賽獲獎名單揭曉
Winners of the inaugural National Outstanding Opera Review Competition announced
12月13日,全國歌劇理論與創(chuàng)作研討會暨首屆優(yōu)秀歌劇評論征集比賽在山東藝術學院文東校區(qū)開幕,開幕式上揭曉了首屆優(yōu)秀歌劇評論征集比賽獲獎名單。為了探索新時代中國歌劇的民族化與國際化,促進中國歌劇創(chuàng)作、理論研究與評論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音樂評論學會、山東藝術學院、山東省音樂家協(xié)會主辦,山東藝術學院承辦,《人民音樂》雜志社、《歌劇》雜志社協(xié)辦了全國歌劇理論與創(chuàng)作研討會暨首屆優(yōu)秀歌劇評論征集比賽。自比賽通知發(fā)布以來,首屆優(yōu)秀歌劇評論征集比賽組織委員會陸續(xù)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藝術院團和科研機構的110件參賽作品,經委員會專家認真評選,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10名。
原創(chuàng)歌劇《蕭紅》首演
Original opera Xiao Hong premiered
12月9日晩,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哈爾濱市委宣傳部以及呼蘭區(qū)委宣傳部與中央歌劇院共同策劃創(chuàng)排的大型原創(chuàng)歌劇《蕭紅》在北京新清華學堂首演。該劇由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郝維亞擔任作曲,中央戲劇學院教授黃維若和國家一級編劇董妮共同擔任編劇,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廖向紅擔任導演,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馬連慶擔任舞美設計;以女作家蕭紅短短31年生命歷程的感人故事為切入點,展現了蕭紅從一名文學青年成長為一位進步作家的人生經歷。原創(chuàng)歌劇《蕭紅》由中央歌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李晶晶飾演蕭紅,男高音歌唱家劉怡然、徐森飾演蕭軍,男中音歌唱家金川、王藝清飾演端木蕻良,男中音歌唱家趙一巒飾演魯迅。導演廖向紅表示,歌劇《蕭紅》致力于講述一個“視寫作如生命”的作家故事,希望觀眾在看過這部作品后能重新審視蕭紅,燃起再讀蕭紅著作的愿望。歌劇《蕭紅》在北京完成兩場演出后,于12月16日至18日在哈爾濱演出。
《中國歌劇百年——精選唱段集萃》新書發(fā)布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Book launch of A Hundred Years of Chinese Opera: Selected Vocal Excerpts held at the NCPA
11月22日,由沈陽音樂學院、國家大劇院和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國歌劇百年——精選唱段集萃》新書發(fā)布會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舉行。沈陽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趙德山主編,王碩和趙楠擔任副主編的《中國歌劇百年——精選唱段集萃》,以年代為編輯原則分為九冊,共收錄了117部歌劇中的355首唱段,其中,第八、九冊集中收錄了2017、2018年文化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fā)展工程”重點扶持的十三部劇目,是一部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集樂譜、伴奏、講解于一體且國內收錄曲目最全、時間跨度最大、擇錄作品時間延至今日的歌劇教材,為原創(chuàng)劇目、新創(chuàng)劇目的推廣做出了貢獻?!都汀分兴谐尉晕寰€譜記譜,并全部附有鋼琴伴奏譜和文字闡釋,其內容包含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劇情介紹、音樂本體分析和演唱技術指導等,整套曲集總攬新舊、史為中繩,多元包容、取其精選,為推動中國歌劇創(chuàng)作、演唱和理論研究,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唱好中國聲音、傳播中國文化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