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父母們經常稱年幼的孩子是小猴子,但現在科學家們證實,幼童就是“小類人猿”,兩者有96%的動作相同。
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在幼童學說話之前,他們用一系列的手勢和身體動作來作為交流手段,就像黑猩猩和大猩猩那樣。
發(fā)表在《動物認知》雜志上的這項研究發(fā)現,一歲到兩歲的幼童會做出搖頭、戳、跺腳、打自己和投擲物體等52種動作。其中有50種動作與類人猿相同,這表明在我們的進化史上,這些動作可能已經被使用了數百萬年——早在它們與詞語和語言聯(lián)系在一起之前。
圣安德魯斯大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學院的凱瑟琳·霍貝特博士說:“野生黑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和紅毛猩猩都會用各種動作來進行日常交流。但直到現在,我們都忽視了一種猿類——人類。我們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年幼的黑猩猩和人類幼童,這是有道理的——幼童就是小類人猿?!?/p>
據人們所知,類人猿使用超過80種不同的動作??茖W家最近完成了一本“類人猿辭典”,用來記錄每種動作的含義?,F在,據人們了解,有特定的動作表示有關捕食者、火或蛇的警告,還有特定動作表達更親密的意愿,比如類人猿想讓它的同類靠近時會招手。
科學家們對幼童與類人猿有如此多共同之處感到驚訝。像小類人猿一樣,小孩們用各種動作來表示自己想要被人跟隨、抱起來一起玩耍、獲得關注,以及讓人們靠近或遠離。霍貝特說:“我們以為可能會發(fā)現少數這樣的動作——伸出手索要東西或將手舉起來——但我們驚訝地看到孩子們做出‘類人猿的很多動作。”然而,他們也發(fā)現了重大差異。舉例而言,幼童比年幼的類人猿更多地使用“指向某處”的手勢,并揮手打招呼或道別,這被認為是人類的獨特行為。
該研究第一作者、格廷根大學的韋雷娜·克斯肯說:“由于黑猩猩和人類在大約500萬至600萬年前有共同祖先,因此我們想知道我們交流方式的進化史是否也反映在人類自身的進化中。雖然人類發(fā)展了語言,但似乎我們仍然會用到這個共同的動作遺產——在語言得到充分發(fā)展之前,動作仍扮演重要的角色。”
(據《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