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霏
(廣東省信宜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茂名 525300)
孕婦從妊娠到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但在妊娠期內,由于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孕婦會形成獨特的心理反應,隨著預產期的臨近,這種心理反應會不斷加劇,若不能及時處理,將會對母嬰的身心健康構成威脅,嚴重者,還可能危及生命[1]。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與醫(yī)療水平的提升加大了醫(yī)務工作者對孕產婦健康管理的重視度,通過圍生期健康知識教育、健康檔案建立、定期健康檢查等措施的應用,可以加強孕產婦對健康知識的認知水平,促進孕產婦順利分娩,確保母嬰健康。為了探討產前檢查及護理干預在孕產婦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意義,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100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后實行不同的干預方法,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孕產婦作為觀察組,以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50例孕產婦作為對照組。兩組孕產婦均無妊娠并發(fā)癥,且基本資料完整。對照組孕產婦的年齡22~35歲,平均(26.1±5.3)歲;孕周7~34周,平均(22.1±6.2)周;35例初產婦,15例經產婦。觀察組孕產婦的年齡22~35歲,平均(26.0±5.2)歲;孕周7~35周,平均(22.2±6.3)周;35例初產婦,15例經產婦。兩組孕產婦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方法: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檢查和護理:發(fā)放“孕產婦保健手冊”,使孕產婦簡單了解孕期保健知識,孕產婦根據要求參加產檢。觀察組實行系統(tǒng)的產前檢查和全面的護理干預:①系統(tǒng)管理孕產婦:在開展常規(guī)檢查與各項輔助檢查時,嚴格遵守《國家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規(guī)范》中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規(guī)范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增加產檢次數;妊娠13周前,建立“母嬰健康手冊”,并錄入系統(tǒng);將產檢次數與輔助檢查項目詳細告知孕產婦,開展首次產檢,評估孕婦健康情況;“母嬰健康手冊”的封面處進行危險級別標注,落實分級管理工作[2]。②開放急救通道:隨時解決孕婦妊娠期內的疑難問題;針對存在妊娠危險因素的孕婦,采取針對性的醫(yī)療措施。③孕期保?。旱谝?,孕早期。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初期不能亂用藥物;不能接觸X線,防止胎兒出現畸形;囑咐孕婦保持心情舒暢,合理飲食,均衡營養(yǎng),多食新鮮水果及高蛋白食物;講解早孕中流產和妊娠劇吐的防治知識;監(jiān)控孕期體質量,正常:18.5 kg/m2≤BMI<25 kg/m2(孕期增長11~16 kg),體質量過低:BMI<18.5 kg/m2(孕期增長12.5~18 kg),超重:25 kg/m2≤BMI<30 kg/m2(孕期增長7~11 kg),肥胖:BMI≥30 kg/m2(孕期增長5~9 kg);開展早期健康教育,消除不安、恐懼心理。第二,孕中期。詢問檢查情況,評估孕婦健康狀況與胎兒生長發(fā)育情況;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肝炎、妊娠合并慢性腎炎、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合并貧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常見并發(fā)癥做好預防;指導孕婦適當運動,避免重體力勞動,確保充足睡眠;補充鈣鐵鋅劑,進食芝麻、花生仁等富含油脂的飲食,多食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鐵的食物。同時,合理補充維生素C;按時到院進行產前檢查,詳細了解孕婦與胎兒的健康狀況,做到盡早發(fā)現問題、處理問題;督促孕婦于16~20周開展唐氏綜合征篩查,22~28周開展超聲排畸檢查,24~28周開展75 g糖耐量篩查[3];注意休息,活動時避免穿高跟鞋,注意腰背酸痛情況,必要時,可采取按摩、熱敷等治療措施。第三,孕晚期。加強營養(yǎng),確保睡眠充足;控制食鹽的攝入量,不宜進行過重的勞動;指導孕婦進行自我監(jiān)護和家庭監(jiān)護,可以聽胎心、數胎動、測量子宮高度;加強產前心理護理,安慰鼓勵孕婦,穩(wěn)定孕婦情緒,幫助孕婦愉快地度過分娩期;若出現預產期超過10 d、37周前產生宮縮、血壓升高、嘔吐、下肢甚至全身水腫、陰道突然流血或流水、尿頻、小腹墜脹等情況,應即刻到院就診。④產后訪視:出院1周后,專職醫(yī)生進行隨訪,開展產褥期健康教育,講解新生兒護理及母乳喂養(yǎng)知識;了解身體恢復情況,若存在子宮復舊不良、產褥感染、剖宮產切口有硬結或紅腫等現象,要及時到院診治;囑咐產婦適量運動,多食新鮮蔬菜,預防便秘;指導哺乳姿勢,做好乳房護理,以免出現乳頭皸裂。⑤產后檢查:產后42 d,囑咐產婦進行健康檢查,評估其恢復情況,同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避孕指導。
1.3觀察指標:①健康認知水平:客觀評價孕產婦對孕產期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進行打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健康認知水平越高。②分娩情況:自然分娩、剖宮產。③產后并發(fā)癥。
2.1兩組健康認知水平對比:觀察組(80.05±7.25)分,對照組(63.12±9.98)分,觀察組健康認知水平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705,P=0.000,P<0.05)。
2.2兩組分娩情況與產后并發(fā)癥對比: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娩情況與產后并發(fā)癥對比[例(%)]
孕產婦健康管理是優(yōu)生優(yōu)育的有效保障,若在孕產期全面落實各項管理措施,可在更大限度上確保母嬰身心健康。但是,諸多的錯誤意識與生活陋習往往使部分孕產婦難以得到正確引導,無法在特定時期及時到醫(yī)院做產前檢查與篩查,為優(yōu)生優(yōu)育帶來不利影響[4]。因此,我院不斷加大健康管理的宣傳力度,做好孕產期的護理干預,系統(tǒng)化地為孕產婦提供產前檢查。從妊娠13周建立“母嬰健康手冊”開始,到產后42 d進行健康檢查結束,我院為孕產婦提供了全面的健康管理,指導孕產婦相關的保健知識,評估胎兒生長發(fā)育情況,保障孕產婦與胎兒的健康。
研究指出,實施孕產婦健康管理的過程中,開展系統(tǒng)化的產前檢查,并根據存在的危險因素適當地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加強孕產期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其能夠提高孕產婦圍生期健康知識水平,促進順利分娩,減少產后并發(fā)癥,降低孕產婦分娩死亡率[5]。本研究選擇100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檢查和護理,觀察組給予系統(tǒng)的產前檢查和全面的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健康認知水平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此結論充分論證了上述觀點,證實了產前檢查及護理干預在孕產婦健康管理中的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孕產婦健康管理中的產前檢查和護理干預可以加強孕產婦的健康認知水平,改善分娩方式,減少產后并發(fā)癥,值得推廣。